□张佳琴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漯河 462000)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于2019年9月15日至12月30日进行了图书馆空间使用满意度调查,主要目的是为深入了解读者对于现有图书馆空间使用满意度,以及对于未来空间设置的期望,以作为将来图书馆空间改造规划的参考。
此次调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说出你的心声”在线问卷调查:读者需提供背景数据及个人的图书馆使用习惯(选择个人使用最多的功能或服务),再根据各楼层配置图分别选出自己最喜欢、最不喜欢及平时不曾注意过的空间,分享对于该空间的喜好或认为可再改进之处。第二部分是“拍出你的美照片”:鼓励读者根据第一部分的三大主题(最喜欢、最不喜欢、不曾注意的空间)拍摄照片并说明原因。这两部分同时包含量化与质化不同方面的信息。希望通过不同方面搜集更多读者意见。
此次调查活动宣传采取海报张贴、图书馆网站宣传、微信公众号提醒等方式加以推广,为期三个半月,共计回收412份有效问卷。从问卷填写者回复得知问卷调查渠道:有64.7%来自微信公众号、16%来自图书馆首页最新消息、12.2%看到海报、4.3%自图书馆爱好者群得知、2.8%则由同学转告。
根据答卷者的信息资料分析,主要为专科(56.6%)与本科(30.1%)学生(表1),院系分布则以许慎文化学院(29.9%)最多、信息学院(12.1%)次之、建筑工程学院(10.4%)第三(表2)。
答卷者中有39.1%的同学至少每周都会来一次图书馆、22.1%每个月会来一次图书馆(表3)。而他们最常使用图书馆的服务前三名分别是:借还书(25.5%)、上自习(21.2 %) 及馆内阅读(15.9%)(表4)。
表1 答卷者基本数据——身份
表2 答卷者基本数据——院系
表3 图书馆使用情况——到图书馆频率
表4 图书馆使用情况——最常使用的图书馆功能或服务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出许多矛盾但有趣的现象,先观察对楼层的喜好,发现四楼是最多人表示喜欢的楼层,而地下一楼则最多人不喜欢,同时不曾注意到的空间也以地下一楼最多,另有超过三成答卷者觉得自己对图书馆馆舍空间很熟悉,而26%答卷者则未选填不曾注意到的空间问题选项(表5)。
表5 读者对馆舍楼层之喜好
进一步观察各楼层读者喜好的区域,则可发现通常某楼层很多人喜欢的区域,却也有很多人不喜欢,因为优点的反面,往往正是造成其他人困扰的缺点。例如:靠窗区域光线明亮却也较为炎热;地下楼层较为安静隐蔽,但同时空气也不易流通。这部分意见分歧较大难以统一,因此,可再通过开放式问卷更深入探究读者的想法。开放式问答题的题目为:
问题一,你希望图书馆能增加新的空间或设施吗?
问题二,图书馆目前空间、设施或是服务的规划,除上述调查的喜好之外,是否还有其他任何需要改善的地方?
答卷者对于开放式问题的答案相当多样,涵盖空间、设施、服务、推广活动方式、开放时间,甚至期望与抱怨等,本文仅针对与空间改造相关的意见进行讨论,并归纳出安静自习、声音、阅读舒适度、空间服务等四个项目,后面将分别详加描述。
另外,在回收问卷中,有126位答卷者(30.6%)表示有意愿接受图书馆针对空间改造意见进一步访谈,但访谈部分后续未进行,希望以后有机会结合访谈方式,搜集更多来自读者的声音。
在两个开放式问题中,最多人表达的意见是希望增加延长开放时间的上自习空间,突显学生对于自习空间的需求。图书馆肩负着知识传承、阅读推广、信息中心等多样化的功能,馆内阅览座位不专属于自习功能,而且数量也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若能独立设置自习空间,一来解决期中、期末考试季自习座位供不应求之情况;二来可以将阅览与安静自习的读者分离,这样可提高读者阅读或学习的愉悦程度。
在座位意见方面,较多读者偏好个人座位、独立隔板或是灯源独立划分的设计,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座位具备个人空间的喜好;另外,亦有读者建议占位问题可利用座位登记、刷卡离馆等制度来降低纷争。同时少部分同学期望增加研究小间的数量,并设置进出刷卡功能,减少借还钥匙的不便,这都显示出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对于专心安静阅读环境的需求。
现有图书馆阅览空间受限于建筑结构及隔音装潢,一直以来存在隔音不佳的问题,困扰着馆方与读者,包含研究小间、讨论室、教育训练室、影印室等,在本次调查中这个问题也被许多读者提出,未来改造时解决隔音问题是一项重要任务。
而适当的使用空间区域划分也相当重要,若能将声音较嘈杂的区域与阅览区分开,例如:将讨论室集中设于同一楼层或是利用书架区与阅览桌区加以区隔等方式,均可降低对读者阅读产生的干扰。而设置完全静音区,保障读者安静阅读的权益,也反映在读者对于笔记本电脑使用的声音干扰问题上,本馆规划的禁用笔记本区域范围较小,且部分楼层靠近电子阅览室或者与一般阅览区过于相近,使得与原本期望安静阅读的目的有所背离,针对此问题,本馆于2018年7月重新调整,将笔记本使用区调整集中设置于四楼北侧靠窗座位,并以书架与其他座位区隔,希望借以提升设置效益。而在空间的规划设计上,除满足安静需求外,提供容许发出声音的空间也同样重要,对图书馆来说,应设置讨论室、教育训练室、多媒体中心以满足不同的读者需求。在讨论空间方面,目前本馆的讨论室需三人以上才能预约借用,在调查中许多读者反映希望增加小型、开放、自由的讨论空间。在学习开放空间中,同学们不只是安静地阅读,更多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产生跨域链接、建构知识、激荡出创新的思维。
从读者阅读舒适度的角度来观察,可分成光线、温度、家具三方面来讨论。
馆舍空间由于设计理念或者特殊用途之故,在光源上进行不同的设计,然而,作为一个阅读场所,光源仍应该在符合阅读需求之下采取不同应变措施,特别需重视及解决阅读区夜间照明的问题,例如:角落沙发区白天可借着大片玻璃窗引进充分的光源,但到了夜间,日光灯的照明亮度却可能不适合阅读。又如:四楼影音欣赏区位于馆舍中央,加上挑高设计的采光不如其他区域来得充足,容易沦为睡觉的最佳去处,因而失去原本空间设置的美意。这些都是未来需多加留意并且改善的部分。
而温度也是影响读者阅读舒适的因素之一,馆舍空调最好能分区调整,并考虑靠窗西晒等问题,以避免同一楼层有的地方太热、有的地方却太冷;或者利用绿色植物、景观盆栽或加装窗帘等方式来调节隔热。
至于馆舍家具部分,读者反映希望能增设舒适自在柔软的沙发或可以脱鞋席地而坐的木地板区域,在家具上提供多元且活泼的氛围,提供遨游书海的不同感受,成为另一种休闲及休憩的场域。也有读者针对设计风格予以建议,认为可让不同楼层呈现不同主题风格,如:加入人文气息、绿意田野、中国园林、现代艺术等元素,让馆舍多些变化, 呈现不同的视野;或者打破对称的两侧设计,在中间设计旋转楼梯,增加方便性。
除了阅读、自习、休闲、作研究等基础功能需求之外,图书馆空间也肩负了便利服务读者的功能,比如:空间指引、停车位、馆内饮食等需求。
首先,明确的空间指引对于初次来到图书馆的读者有很大的帮助,包含更明确的路标、楼层书架分布图,甚至更进一步提供各楼层座位剩余数量等,以减少读者在馆舍空间中的迷失。
再者,到达图书馆的便利性也是空间规划的一部分,本馆地处交通便利的校门口附近,加上图书馆使用者大多数是学生,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及电动车,因此部分同学建议可以增设电动车地下停车场,以改善图书馆周边停车问题。
至于饮食问题,图书馆出于保护书籍、设备媒体及环境的考虑,多半禁止饮食,但近年来陆续出现其他大学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有限度开放饮食之案例,根据此次调查,可看出读者表态支持开放饮食的人数(53人)大于反对人数(4人)。支持者主要是希望以咖啡、轻食、便利超商等方式进行,但不论反对或支持者皆担忧饮食造成环境问题,因此在规划饮食区域或者饮食模式时,相关规定与配套措施皆须审慎考虑,才不会顾此失彼。
最后,在所有的空间服务中,也不应忽略无障碍设施,然而公共场所服务的群众不只有身心障碍人士,还有其他特殊群体(如:孕妇、老人、行动不便者),因此, 未来空间改造时可朝向通用设计的理念前进,达到公平、弹性、使用简易、具有明显信息、容错、省力、适当尺寸与空间等通用设计的原则。
图书馆空间不仅包含了建筑师对于馆舍氛围的设计理念、馆员对于管理运作的规划执行,同时也承载着读者对于空间的想象与期待。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设计师,通过满意度问卷调查搜集使用者的想法,以作为未来图书馆进行空间改造的参考依据。然而,在读者需求与期待中,仍需考虑现实的经费、管理与可行性,在许多需求间进行权衡,寻找三者之间的协调沟通平衡点,让建筑师、馆员、读者的需求皆能在空间改造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并更加扩展图书馆建筑的意义,让图书馆不只是个漂亮的藏书阁或者信息中心,而是能兼容并蓄,帮助读者享受在设计、阅读、学习、信息获取等不同环境下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