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忠,张瑞瑞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江门 529090)
江门市位于珠三角西岸,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之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现代化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江门市工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逐渐形成了基础扎实、技术较强、规模较大的工业发展格局,工业增加值不断提升,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 085.24亿元,比2017年增加9.4%,增速全省排名第五。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不断增强。2014—2018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2.7%,远超第三产业43.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平均水平,工业仍是江门市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依据目前发展形势,当前江门市发展还得靠工业,离开实体经济,没有强大工业,加快发展、争先进位就只是空谈。把工业作为江门市发展立身之本,既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规律要求,也是民意所向。但是近几年,江门市工业经济增长速度逐渐下滑,由2010年的17.2%下滑至2018年的9.4%,下滑了7.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下滑的背后,隐藏着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的结构性问题,既包括市内外市场萎缩等需求层面原因,也包括江门市工业经济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比如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总体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等。
江门市工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工业增加值增速却在逐年下滑,2006—2017年间,江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平均为13.07%,自2011年后,增速明显下滑,2011—2015年分别为17.2%、11.3%、12.6%、9.5%、8.6%,于2016年达到近10年最低值,仅为6.8%。
2006—2018年间,工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6%,其中2009年达到34.35%,2010年为33.01%,2015年为2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年均55%,工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加,而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渐下滑,工业产业利用率下降。
江门市工业质量处于较低水平,工业发展依赖于资源、环境和劳动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产出效率较低。江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在逐年上升,但是与广东省还有很大差距。在2018年,先进制造业比重为39.1%,珠三角地区为59.4%,全省为56.4%;江门市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9.3%,珠三角地区为35.8%,全省为31.5%,为珠三角九市最低值,比广东省平均水平低22.2个百分点,差距很大。
江门市工业企业R&D活动人员为17 584人,占广东省的比重为3.29%,在珠三角排名第七;R&D经费内部支出为387 361万元,占广东省的比重为2.56%,高于肇庆;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为5 137 711万元,占广东省的比重为2.22%,江门市工业行业技术研发投入水平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差距较大。
从科技产出上看,2018年江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712件,仅占全省的1.52%,排名珠三角第八。江门市授权的专利中发明专利比例较低,仅占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这也反映了科技产出的创造性并不显著。2018年,江门市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仅100.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也仅9.3%,两项指标在珠三角排名第九。目前,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低,江门市仅占全省的2.39%,在全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布局中处于明显劣势,龙头企业对全市创新的带动效应仍不明显,甚至出现了高技术产业低端化的特征。能有效支撑支柱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还较少,缺乏专业、优质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成果转化规模小。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动力要素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也有所变化。利用江门市面板数据,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供给侧角度实证分析影响江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
为了研究供给侧各动力要素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本课题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索洛剩余值法对江门市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量。基本思路是采用产出增长率扣除要素增长率后的残差来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设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
Yt=AtKtαLtβ
(1)
其中:Y为总产出量,A、K和L分别为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和劳动力投入要素。指数α代表资本的产出弹性,为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β代表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为劳动所得在总产出中所占的份额,α+β代表规模报酬,α+β>1表示规模报酬递增,α+β=1表示规模报酬不变,α+β<1表示规模报酬递减。
对于上述生产函数取对数,转化成多元线性回归形式来求解,见公式(2),
lnYt=lnA+αlnKt+βlnLt
(2)
假定指数规模报酬不变,即α+β=1,则上式可以简化成以下形式:
ln(Yt/Lt)=lnA+αln(Kt/Lt)
(3)
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方程(3)进行回归分析,得到α和β的值,进而计算出全要素生产率的值。
在此基础上计算出资本、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用EK、EL和EA表示,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资本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4)
劳动力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5)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
(6)
或者,
EA=1-EK-EL
(7)
式中,GY、GK、GL、GA分别代表总产出增长率、资本增长率、劳动力投入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本课题采用年度数据,样本区间为2006—2017年,数据主要来自于《江门市统计年鉴》(2007—2018年),模型选取的变量及样本数据说明如下:
第一,Y为江门市工业增加值。为了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本课题对各年的名义工业产值进行了折算,将名义工业产值折算成以2000年为基期的产业产值。
第二,K为资本存量。现有文献对于K值的估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是不同学者在K值的估算标准选取、估算数据取舍以及估算模型的设定等方面意见不一。目前已被普遍采用的测算资本存量的方法是戈登·史密斯(Gold Smith)在1951年开创的永续盘存法,这种方法可以表示成:
Kt=Kt-1(1-δt)+It
(8)
其中t指第t年。式(8)中一共涉及四个变量:a.当年投资It的选取;b.经济折旧率δt的确定;c.基期资本存量的确定;d.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将其折算到不变价格的固定资产价格指数。由于涉及的变量太多,而且也没有这些变量的官方统计数据,所以这里用实际工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来代表资本投入量进行计算。
第三,L为劳动投入量。理论上劳动投入量是指实际投入的劳动量,应该用有效时间来反映,其不仅取决于劳动的投入数量,还与劳动的利用效率、劳动者质量有关,但由于目前还缺乏这方面的统计资料,借鉴其他文献的指标选取方法,本课题采用与产出量相对应的工业行业从业人数作为劳动投入量指标。
对于江门市2006—2017年原始数据,利用EViews8.0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得出如下结果:
ln(Yt/Lt)=1.417047+0.619415ln(Kt/Lt)
(9)
R2=0.791218 F=53.0554
以上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回归结果显著。将α=0.619415代入公式(1),计算出江门市各年全要素生产率状况。进一步根据公式(4)、(5)、(6)计算出资本、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见表1。
表1 江门市2006—2017年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各要素增长速度和贡献率
同理, 计算出广东省资本、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见表2。
第一,资本投入是江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来源。2006—2017年间,资本积累投入年均增长率为13.12%,资本积累对江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28%,但是从时间序列上看,投资对工业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整体上呈现一种明显下降的趋势。2006—2010年间,投资增速为年均17.9%,资本积累对江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2.25%,而到2013—2017年间,资本积累对江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为31.72%,说明资本积累对江门市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正在逐步减弱。
表2 广东省2006—2017年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各要素增长速度和贡献率
第二,近年来江门市劳动力投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较低,而且整体呈下降趋势。2006—2017年间,劳动力投入对江门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77%。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工业产业由原来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变成技术密集型,劳动力需求有所降低,劳动力投入扩张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出现大幅下降,尤其是近四年,劳动力投入对工业产出的贡献率为负值。
第三,生产要素贡献率为江门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了近1/3的份额。虽然每年的生产要素贡献率不稳定,但从时间序列上看,整体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006—2010年间,生产要素贡献率为年均21.27%,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政府投资传统的资本密集型工业行业及国有工业企业,从而刺激了低效率工业行业和国有工业企业的横向扩张,致使生产要素贡献率明显下降。而在2013—2017年间,增长为年均80.09%,说明江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逐渐倾向于技术创新。
第四,与全省相比,江门市科技创新程度明显不足。从表2可以看出,广东省各要素对工业经济增长不稳定,但整体上投资积累对工业经济的贡献呈下降的趋势,而科技创新呈上升的趋势,虽然目前资本投入贡献率略高于生产要素贡献率,但随着创新资源的投入,在未来几年内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超越资本投入的贡献,广东省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在逐渐转变。与全省相比,江门市资本投入贡献率高于省平均水平,生产要素贡献率低于省平均水平,说明江门市科技创新程度不足。
第五,整体来看,江门市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于资本投入,技术创新次之,劳动力投入贡献最小;还可以看出江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在由资本投入向科技创新转变。
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而创新驱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部核心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机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工业经济增长新动力的转化,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第一,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地方高校为依托,“政、产、学、研”等有效融合、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机制完善的开放型创新体系。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鼓励大型骨干企业建立企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抓好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围绕江门国家高新区、银湖湾滨海地区、江门人才岛等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整合创新资源,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推动五个万亩产业园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创新平台发展,推动各级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产学研合作形式创建新型研发机构。
第二,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促进科技、市场、管理、商业模式创新,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创新驱动战略,从创新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激励和创新平台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构建江门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形成创新政策优势。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激发企业家的精神,营造一个鼓励企业家创新的环境。
第一,从供给侧来看,改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由单一的要素驱动向要素提升、结构优化、制度变革“三大发动机”共同驱动转型,重点要通过资本、人口、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升级,产业、产品、区域等结构的优化,全产业链的制度变革形成合力,推动工业经济增长。由要素规模的扩张带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方式逐渐向改革创新、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等要素质量提升的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由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发展方式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转型。目前,江门市工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依然比较低,江门市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亟待改变。
第二,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企业是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应通过投入大量的资金与智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技术转化率,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围绕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重卡和商用车、轨道交通、大健康、教育装备五大产业集群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第三,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加快人口集聚。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是我国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之一。目前江门市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增速缓慢等问题,而且制造业劳动生产率较低,这就从劳动力供给和劳动成本方面加剧了供给侧的困境,使江门工业的竞争力有所降低,同时也制约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因此,江门市必须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加大劳动资本的投入,深入推进院士工作站、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青创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引导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使“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内心,不断提升劳动力要素在工业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
第一,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一是实施“机器人应用”工程,重点围绕金属制品、摩托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民用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农药等行业开展机器人应用。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江门市推进机器人应用,推动江门市企业应用机器人发展智能工厂。二是大力培育智能制造。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加快智能穿戴、智能云制造、大数据中心和华南培训中心等建设,运用大数据提升研发、设计、物流、销售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电子商务与制造业有机结合,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业工业园区作为建设重点,打造全新智能制造新生态链。三是紧抓装备产业链。积极实施重卡和商用车、轨道交通、教育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大健康五大产业集群推进工作方案,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优质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的招商和培育力度,以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群快速健康发展,打造五大千亿产业集群。
第二,重构产业竞争格局,淘汰低效率产业,化解产能过剩。江门市目前七成的工业为传统制造业,市场竞争激烈、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等问题非常突出。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将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来转移、淘汰、整合和消化一批产能。通过强化“互联网+”与产品的深度融合,推动产品往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第三,激发企业活力,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充分发挥优势企业的主导作用,采用市场化的方法对生产力进行整合,进而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加快“民营经济12条”政策的落地,让企业有真正的获得感,激发企业活力。
根据目前发展形势,江门市工业经济增长要实现动力机制优化任重道远,但必须要坚持创新驱动为内核驱动力发展理念,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动力,推动江门工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