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治理研究的发展态势分析及展望
——基于科学文献计量视角

2020-04-20 08:36马琳娜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马琳娜

(兰州文理学院 甘肃兰州730000)

引 言

在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的中国来说,边疆治理与国家发展之间密切相关。边疆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一部分,是国家整体发展的薄弱环节[1]。同时,世界范围内,中国由于特殊位置、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其他历史遗留问题等,边疆治理研究的问题更为重要和复杂。抓好边疆治理,本质上就是通过实现边疆地区的发展、稳定和安全,实现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保障国家安全,实现整个国家的繁荣发展,切实服从和服务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复兴[2]。

2013 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明确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这对推进我国边疆治理相关研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3]。2014 年4 月15 日上午,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系统提出“11种安全”,从而非传统安全等具有时代意义的内容纳入了边疆治理[4]。同时,“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边疆治理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带一路”在边疆治理和全球化实践中的作用发挥和能量释放,将打通中国全球化发展战略和治边、兴边实践这两条对外、对内改革开放的“任督二脉”[5]。从而,边疆治理研究则日趋发展为中国边疆学重要的研究内容。

边疆治理是边疆学一个重要的议题,也是需要发展的边疆学科建设的重要问题[6,7],需要在边疆学的框架下发展和推广。经过多年的学科发展,学界对边疆治理已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不同于国家治理,边疆治理研究是一门多学科研究,涉及政治学、民族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等众多学科。近二十年来,边疆研究中的内亚视角、边疆转型、边疆现代化、跨界流动等议题更是对边疆治理研究提供了动态化的视角。边疆治理研究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很大提升,研究主题更加多元:有学者认为边疆治理的关键是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问题[8,9]。也有学者从边疆民族治理[10,11]、大数据时代的数字边疆[12]、网络边疆等[13,14]新技术治理、边疆宗教治理[15]、边疆文化治理[16,17]、边疆现代化治理[18]、边疆乡村振兴治理[19]等方面对边疆治理展开了多学科角度的研究。

因此,为进一步梳理边疆治理研究的发展脉络、展现习近平新时代边疆治理重要论述的深远意义,分析“一带一路”对边疆治理的影响、探索边疆治理对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促进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工具,根据CSSCI数据库收集、整理1998-2018年共21年的边疆治理相关研究论文,再现新时期边疆治理研究的发展态势,以期有助于我国边疆学科的建设和边疆治理研究的发展。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与说明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时间阶段为1998~2018 年,以“(SU=('边疆'+'海疆'+'疆域')and SU=('安全'+'问题'+'治理'))OR SU=('治边')”检索式进行检索、筛选,剔除重复、会议介绍和无关文章,最终共得到有效论文979篇。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在文献检索过程中,数据库的选择和检索式的确定,会对文献的纳入造成一定的差异,这就使得本文的文献计量结果有一定的区别,但这不会对总体分析结果产生太大影响。另外,边疆治理研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本研究选择的样本是指主题词或关键词中含有“边疆治理”的指向词的论文。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s)的方法,具体以CiteSpace 5.5文献信息可视化软件作为研究工具。文献计量学是通过发表的文献的主题词,来对某一特定学科的情报分析,适用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情报分析[20]。CiteSpace 基于共被引分析和路径网络算法,对特定研究主题的文献进行聚类和分析[21],并绘制出主题研究发展的知识图谱,揭示该领域的代表研究人员和关键问题,以及学科演进的关键词和主要历史转折点。辅助工具是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tatistical Analysis Toolkit for Informetrics,SATI),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字段信息的抽取、词条频次的统计和知识单元共现矩阵等关键信息[22]。

二、文献的基本状况统计分析

(一)文献和基金的年代分布

边疆治理研究的发展速度和研究趋势可以通过对文献的年代分布进行统计。通过对本研究收集的979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可知,我国边疆治理研究相关文献在1998年之后的21年内总体呈增长的趋势。其中,2007年以前,每年的发文量基本为20 篇左右。到2008 年开始加速增长,2013 年为一个拐点,之后呈现“井喷式”的发展趋势,2017年到达峰值。2013 年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带一路”愿景的开展,刺激了边疆治理研究的进展。从整体研究论文的发文来看,边疆治理研究得到了更加重视的同时,论文基金资助自2004年以后逐年上升,2016 年前后国家基金资助比例最高,最终稳定在48%左右(见图1)。

作为一门社会综合学科,基金资助对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有重要的意义,基金资助比例也说明国家对相关研究的重视程度。边疆治理研究论文中,统计得到基金资助的论文占总量的40.28%,资金资助的论文占比例不足一半,可以说明边疆研究整体上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从基金比例的时间变化来看(图1),基金资助比例是不断上升,从2004年的5%到2016年达到的52%,2017年虽略有下滑为46.6%,然2018年再度上升。

图1:我国边疆治理研究文献年际分布

图2:我国边疆治理研究论文资助基金分布

结合图1 和图2,边疆研究早期多为研究者个体自发的研究行为。2004 年以后到现阶段,国家各级基金资助的研究在发文量所占比例逾四成。图2 显示的边疆研究治理相关研究项目的基金来源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为主,其他各类基金为辅。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约占基金总量的87.43%。在余下的基金种类中,中国博士后基金所占比重比较大,所占比例为8.14%,其次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占4.63%,此外,还有甘肃、江苏、湖南、云南、陕西、浙江、吉林各省的省级基金。从这个比例可以看出,2004 年以后国家层面对边疆治理相关研究日益重视,这在逐年增长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支持力度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值得一提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体现出边疆治理研究不仅囿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也是自然科学的议题之一,这也说明边疆治理研究的跨学科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省级基金资助在边疆治理研究中的比重反映出各省在边疆治理相关研究中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且我国边疆各省对该领域研究的支持力度尚待提高。

(二)主要发表期刊

根据对样本量的统计分析,共有295种期刊发表边疆治理研究论文,平均每种期刊载文约3.32篇。根据统计结果及文献计量学的布氏定律,选择国内在边疆治理研究方面排名前30位的期刊进行统计分析(见图3)。

图3:我国边疆治理研究文献主要刊登期刊

从图3 来看,在295 种刊发表过边疆治理相关研究的期刊中,本文选定的30 本期刊核心期刊共载文648 篇,占文献总量的66.19%。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研究所主办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因主要发表边疆史地、中国边疆学研究,在本次分析中发文量最大,是该领域的权威期刊,共发表117篇,占总发文量的10.41%;其次是《云南行政学院学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思想战线》三种主办地在云南的期刊,发文量都在50 篇以上,这三种期刊更加关注西南边疆的治理研究。分布在第二梯队的主要有《贵州民族研究》《广西民族研究》《学术探索》《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期刊,立足于中国西南边疆的地理区位,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从图3显示期刊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云南和北京出版的期刊发文量最大,西北地区仅有《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青海民族研究》《西北民族研究》三种期刊为西北地区的主要边疆治理研究发文期刊,另外新疆和西藏各有两种期刊入选。从期刊学科类型来看,以社科综合类期刊、史地类、民族类、社科综合和民族大学学报为主。从而西北在地缘性上作为重要的边疆研究区域,缺乏关键期刊来关注边疆治理相关研究。

(三)关键作者计量分析

经过统计,本文的979篇文献样本是由1032位作者完成的,作者人数总量基本与发文量持平。其中仅完成1篇论文的作者共有797位,约占作者总数的77.25%。完成两篇论文的作者为134 位,占总数的12.98%。从作者合作方面来看,大多数论文是单独完成,占总量的68.06%,发文由两位作者构成的占28.13%,由3位以上的作者合作撰文的比例非常少。图4 进一步展示了边疆治理研究作者的空间分布和合作网络。从中可以看出,该领域主要研究人员有周平、方铁、马大正、段金生、吕朝辉、徐黎丽、方盛举等人,围绕这些学科关键人物,形成了一定的研究团体。而从作者的合作网络可以发现绝大部分研究人员都是松散的点状分布,作者间的关联度很低,说明研究合作非常薄弱。从研究的时间分布来看,除了几位关键作者外,还缺乏持续从事边疆研究的学者。

图4:边疆治理研究的核心作者网络

此外,针对研究群体的年龄状况,这一群体显现出“老青为主,中年缺失”的特点,并且缺乏在该领域持续研究的学者。上文提到的高产学者中,马大正、方铁等属于高龄学者,出生于1950年代末的周平在2016 年发表10 篇关键论文,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的研究工作。相对而言,中年学者较为缺乏。另一方面,段金生、朱碧波、吕朝辉、孙保全等多位八零后作者,作为这一研究领域的后起之秀,形成边疆治理研究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作者的年龄分层表明边疆治理研究具有一定的时代性,随着“一带一路”和习近平新时代边疆治理重要论述的提出以及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促使年轻学者的关注开始转向边疆治理研究领域,继马大正、方铁、周平等老一辈学者之后,再次激发了边疆治理研究的热潮。

(四)发文机构分析

通过对发文作者所在学术机构的统计,可以观察边疆治理研究的主要力量及分布。本文统计包括发文第一作者和其他作者,将同一大学不同的研究机构合并到一级研究机构,仅对于发文量远远大于其他机构的云南大学,分析了二级机构的组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各研究所按一级单位对待;同一机构由于不同时期的名称更改,都统一为最新名称,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统一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最终,根据发文量大于10 篇的阈值,选择了发文量最高的18 所机构,如图5所示。

图5:我国边疆治理研究的核心作者网络

我国边疆研究的领头机构是云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所、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这五大机构分布都以云南和北京为主。其中,云南大学的二级研究机构以公共管理学院、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研究院、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历史地理研究所为主。还有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也有不少边疆治理研究的论文发表。这说明云南大学既有边疆治理研究为主的学科研究基地,又有以公共管理学院的交叉学科研究辅助该领域的相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所是老牌边疆研究的基地,一直以来关注边疆史地研究,是我国边疆研究的核心地区之一。

在西北地区,分别以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为主要发文机构。兰州大学成立了中国边疆安全研究中心和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西北师范大学有西北边疆政治与治理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在原来的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基础上,成立了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这些机构整合了原有学校在历史、文化、民族研究的资源,将边疆治理研究作为输出口,加强了在边疆治理研究方面的投入。从整体效果看,这种整合效果还是很明显,使这些机构成为重要的边疆研究单元。此外,在省级社科院方面,吉林省社科院表现突出。

(五)研究热点统计分析

通过对论文中关键词的共现关系,以及不同时期的高频关键词分布的分析可以发现,边疆治理相关研究在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提取和合并同义关键词,共提取了2654 个关键词。为了进一步展示关键词的中心位置和关键词共现关系,我们利用CiteSpace 5.5 可视化分析工具建立了高频关键词网络,如图6 所示。在所有主题词中,有直接联系的高频词就处在中心地位,其绝对中心度的值越高,说明节点越重要。从图中可见,边疆和边疆治理是本研究的中心节点关键词,中心度为0.563 和0.436,其他关键词围绕这两个中心点展开。其他的高频关键词有:边疆民族地区、民族、边疆安全、陆地边疆、权利主体、治理、治边思想、中国边疆学、国家认同、民国时期、国家安全、国家治理、中华民族、“一带一路”、地缘政治、边疆现代化、社会治理等。从研究对象的地区分布来看,西南边疆、云南、西藏、新疆出现频次最高。

为了进一步揭示主题词演化情况,笔者将这一时期分割为三个阶段,并将主题词演进过程表示为河流图(如图7)。从研究区域来看,基本以西南边疆研究为主。早期研究还关注高句丽地区;第二阶段的热点研究区域增加了美国和海疆;到第三阶段,更加关注边疆和边境问题,对边疆区域划分的更细致。我们还可从中清晰地看到,相关研究中治边思想的演变:从早期研究对王符思想、清代治边思想、古代治边思想等对历史观的叙述,逐渐关注顾颉刚、徐益棠等民国时期的治边思想,直至习近平新时代边疆治理重要论述诸如边疆地区的乡村治理、脱贫、非传统安全、去差异化等议题的广泛研究,彰显出时代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边疆治理研究思想的指导。

图6:我国边疆治理研究的核心主题词网络

图7:1998-2018年我国边疆治理研究的主题词演化

总体来看,研究主题的演进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研究主题趋于细化。从一开始宽泛的研究,到提出文化治理、社会治理、公共区域治理、网络舆情治理、心理治理、乡村治理、科学治理、软治理、心灵治理等更加具体的议题。其次,呈现出从“治理”向“发展”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最能体现出来的就是边疆现代化、乡村振兴、脱贫扶贫、资源管理等研究方向。再次,文化软实力和软治理不容忽视。第三阶段出现的文化治理、文化安全、文化戍边、文化软实力、心灵治理等,都说明在政治、经济硬治理之外,更要关注软治理的巨大作用,这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思想是相契合的。最后,“一带一路”为边疆治理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图中可见,“一带一路”是第三阶段位于中心位置的核心词,说明学界非常关注“一带一路”效应。同时,也应看到对跨界民族、跨境文化交流、跨境通婚等成为边疆治理研究新的议题。总之,边疆治理研究在习近平新时代边疆治理重要论述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朝着一体化趋势发展,研究路径更加具体细致。可以预见,未来的研究主题,将继续围绕习近平新时代边疆治理重要论述、“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指导思想展开。

(六)相关研究的经典文献

一般情况下,将高被引论文作为某个学科的高水平论文,这对于研究学科的关键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根据CSSCI 数据库高被引文献,选择了前20 篇高被引论文作为本研究的经典文献,如表1 所示。从发表时间来看,高被引论文主要出现在2008 年前后,这一时期是边疆研究高速发展的开端,这符合前文对发文量分析的结果。从研究主题来看,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无疑是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主要作者来看,如高被引论文作者与之前的高产作者是一致的,其中周平教授为最高产的边疆研究学者,有8 篇高被引论文,在前20为排名中占将近一半的比例。分析其高被引原因,和研究主题息息相关。他的8篇论文都是涉及边疆治理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如:认同问题、族际关系、区域问题、边疆民族问题、边疆治理的转型问题等。然而,从学科角度讲,个人研究的集中,有可能导致学科的单一性和主导性,使得学科发展缺乏百家争鸣的多元发展格局。

2010 年后出现的几篇高被引论文,主要关注边疆治理和国家治理的关系研究,是这个阶段的热点问题。近年来虽然“一带一路”研究是边疆研究的热点,但在经典文献中未得到体现,说明还没有形成相关研究体系和影响力。从发表期刊看,《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思想战线》两本期刊的高被引论文居多,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以边疆史地研究为主的期刊,研究的主题更加基础,因而在被引用方面略欠缺。

高被引论文的分布说明,当前研究中,面向应用型的边疆治理研究更受到关注。正如前文所分析的,前20 位高被引论文中仅有1 篇2007 年马大正先生的文章,且《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也只有1篇高被引论文入选。而《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思想战线》期刊各有3 篇入选。这个现象说明,传统的边疆史地研究的引用率,远远赶不上面向国家治理层面和应用层面的研究。所以,不能仅仅根据影响因子而判断研究者和期刊好坏,应该从发表论文的质量、基础性研究的学术贡献来评价期刊。但也应看到,边疆治理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倾向于应用型研究,这与边疆学一直以来以服务国家为宗旨的学科定位是密不可分的。

表1:边疆治理研究中位列高被引20位的经典期刊论文

边疆治理研究在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中,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上文对近二十年的边疆治理研究态势分析,对该阶段的边疆治理研究从发展速度、主要研究力量、研究主题演进等方面有了宏观的把握和微观的认识,这有助于进一步深化边疆治理研究及其学科建设。

三、结论与展望

诚然,文献计量研究有其局限性,选择的数据样本以期刊数据为主,未能将有关著作纳入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研究主题的揭示有偏差。本文考虑到这一问题,从而聚焦于边疆治理这一边疆学具体的研究领域,尽量避免如关键词检索的局限可能遗漏某些重要议题等问题的出现。以期尽可能呈现边疆治理研究的发展情况和发展规律,希望能为边疆治理研究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近二十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边疆治理研究围绕边疆治理和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主题,高水平文章逐年增长,研究的主题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一带一路”提出之后,增长速度明显加速,研究主题的涉及面也越来越广。边疆治理研究受到更多人的关注,研究队伍的新老更替发展平稳。以马大正、方铁为代表的老一代研究骨干,仍然活跃在研究一线,以周平为代表的中坚力量,支撑了边疆治理研究的脊梁,以吕朝辉、段金生、朱碧波等“八零后”年轻学者,逐渐成长起来,成为边疆治理研究的未来。总体来说,边疆治理研究的团队在不断壮大,研究的问题更多面向实际应用。

边疆治理研究能够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基金资助力度的增加和国家宏观治理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云南大学所构建的边疆治理相关研究的范式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首先,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体。云南大学下属的多所研究机构形成了政治、经济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模式。其次,云南大学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期刊平台来支撑边疆治理研究的学术交流,相关优秀的期刊,为云南大学边疆治理研究发展和影响力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另外,云南大学充分利用了自身在地理区域的先天优势和“一带一路”研究中的有利因素。

同时,我国的边疆治理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首先,目前的研究存在着“重西南、轻西北”的格局局限。这种格局的突破要学习借鉴西南地区的先进经验:以云南为核心的西南边疆研究从从事这一领域的学者、学院、期刊、研究主题等各方面都具有强大的基础和实力。西北作为重要的边疆地区和多民族地区,需要注重培养边疆研究的学者、加强西北地区各类期刊对边疆治理研究的重视程度。位于“一带一路”核心节点的西安、兰州等地的综合类高校,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可以结合边疆治理和“一带一路”研究的大好时机,整合现有的民族研究、边疆史地研究的资源,发挥高校期刊资源,进一步加强边疆治理研究。边疆治理研究,需要发展新的研究理论框架,借助新的研究技术,面向突破性成果。通过文献计量发现,边疆研究存在同时多个人做重复工作、学者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合作、有些研究方向多年都难有突破等现象。因此,在网络技术和数据科学快速发展的时期,应该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空间分析技术,结合自然科学的成果,将跨学科研究做到实处,让研究更加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甚至整合成新的研究方向。同时,建立边疆治理研究的交流平台和数据、文献共享平台,最终形成跨学科交流的边疆治理研究共同体。其次,推进面向国家需求的边疆治理研究和符合新时代需求的边疆学理论和方法是新时期边疆治理相关研究发展的趋势所在。从文献主题来看,治边思想研究、一带一路与边疆治理研究、国家认同等主题还将是未来近几年的热点,从地域来说西南、西北边疆将是研究的热点区域。立足于当前的国家需求和战略部署,如何加强边疆治理的研究,推进构建边疆学学科体系是值得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