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耀山
摘要:生命是教育的基点,教育是生命发展的需要。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至高无上的唯一,它的宝贵性无与伦比。但中小学生的生命意识不强,时而出现“短路”现象。生命教育是学校日常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有关生命的中小学生关键事件不时在校园发生。在崇尚素质教育的当下,有关生命话题的关键教育事件不失为一个值得探讨的研究话题。本文着力借助两个典型案例探讨对生命教育问题的认知、反思与生命教育关键事件处理方法探究,培养老师与学生对生命的强烈珍爱意识。
关键词:悲剧事件;生命教育;关键事件;理性反思
聪明的人警告我说,生命只是一颗荷叶上的露珠。
——泰戈尔
一、从悲剧事件知生命教育
几年前,我班毕业的一位非常优秀的沈姓女同学,高一结业考后,从自家楼上纵身跳下……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人生的大大转角?
压力。来自各方的压力。
疏忽。来自各方的疏忽。
生命。完全被无视了其美好与脆弱。
事后回顾这位同学的点点滴滴生活画面,发现,这孩子出现这样的突发事件,不是偶然。
“书桌边台灯发出桔色的光,就像你一如既往的笑,照亮了我整个冬天。昨天,你要我们思考‘温暖是什么,我知道,温暖就是有你的日子。”这位同学曾在中考前给我写了这么一段话。这孩子,成绩优异,好胜心强,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大家都一直把她作为典型的阳光开朗积极热情女孩。她也因为老师的夸赞与同学的羡慕而每天生活在开心愉悦的世界里。
可是,如有认为他人不合情理地超越自己,她心里会很不舒服。但是,谁都没有去重视她鲜为人知的心理阴影。
于是,悲剧终于在她高一的会考成绩揭晓的那天晚上爆发……
听到这位同学噩耗之后,做了多年班主任的我才有了沉痛的“生命”意识。
生命,是一场旖旎多姿的单程旅行,其珍贵在于它的单程,在于它的独特无二,每个人都心神清明、盛装华服地奢华享受生命之旅的魅力。
塞缪尔·厄尔曼在诗歌《青春》这样写道:“无论年届花甲,拟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青春永驻,风华常存。一旦天线下降,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实已垂垂老矣。”
是啊,生命是如此美妙。而一旦“天线下降”,生命的意义便骤然消失。中学阶段,应当正是享受青春生命无限魅力的上佳时期,但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没有“生命”意识,老师的教育与引导对他们的认识与享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他们的价值观、生命观都是要在老师的教育与引导下形成并发展的。
当今时代的孩子们非常缺乏童真,少有激情,太多的时间都被作业与培训班占据。在没有合理分析与认识的前提下,家长过分地把自己的思想观、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忽视了孩子的主体性与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卢梭说得好,“你怕他虚度童年,未做一事,什么叫虚度?难道快乐不算什么吗?终日跑跳不算什么吗?”在他看来,“为了成人生活的造诣,而不管儿童的能力与需要,是一种自杀的政策。”在家长的主观意识与威力强压下,孩子学这学那,压制了孩子的个性,剥夺了他们的兴趣,从短期结果来看是卓有成效的好事,而从长远来看,对孩子的成长并不一定是好事,也许是悲哀,也许这种不尊重教育规律不尊重孩子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正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从学校教育角度来看,教育不仅仅是提升學生认知水平、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更是教育学生塑造人生价值的过程。杜威说,教育即生长。学校教育承载着塑造学生正确生命观、激发学生树立热爱生命意识、关照学生积极向上精神生活面貌的使命。一方面,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培育学生求真向好的生命情感,另一方面更要及时发现学生对生命的淡漠意识现象,一旦学生中出现沉郁、孤僻、消极、悲观情形,要适时进行沟通教育,及时消除学生心理悲郁情绪或避免学生心理负面情绪扩大化,以增进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促进对生命的热爱。但是,这方面,老师们的认识还没有达到生命意识的高度,还做得很不够到位,甚至因为自己的生命意识淡薄或自己情绪不高而忽视学生情感不正常现象,更严重的是对学生生命情感问题淡化或淡漠处理,从某种意义上间接导致学生生命悲剧的发生。
说简单点,就是需要老师有生命教育意识,平时多观察、多沟通、多鼓励、多启发,激起学生的自我意识与生命意识。
叶澜教授曾提出要从人的认知能力、道德面貌和精神力量三个维度对学生实现生命多方面统一的“新人形象”的生命教育要求。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以平和的心态,在教育过程当中渗透生命教育,使无论教育者或是受教育者都能有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让双方的人生之路走得更远、更宽、更美、更顺。
经过沈同学事件,我确实对学生生命教育有了一点修正的以及深化的认识。
二、据生命教育审特殊个体
巧的是,我的新一届学生又出现了这样的一位生命意识有严重问题的李小语同学。
七年级开学的第二天,我班李小语同学不知何故跳进了学校景观水塘,事后问及为什么这样做,他大声吼道:“我实在受不了这个学校!”
开学第三天,李小语同学见到我,向我质问:“学校的校长是不是***,我要杀了他。”虽然没有成为事实,但他内心里的生命意识已相当淡薄。有一次,值日校长请他按要求排好队伍,他回头给的一句话是:“校长,你找死呀!”
几天后,他爬上学校的天台,扬言要跳楼。当我把他劝服后,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说:“我实在受不了我爸妈,他们不顾我的想法,每天逼我学习,又不让我看课外书,还把我的手机收了,不让我玩游戏!”之后又多次说及要跳楼之类的话,幸而发现及时,没有成为事实。
现在,他每天要带着一把小刀或玩具枪类防身武器,穿着保安防暴服上学,一旦发现有他看不爽的事,便要“拔刀相助”或予以警示。
这位同学,生命意识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一方面,自身生命意识淡薄,有随时轻生之念;但同时又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对他人的生命客体没有清醒的认识,有随意伤害他人生命的倾向。
因有“前车之鉴”,我尝试降格“关键”事件成日常小事。
接到李小语同学的第一起“报警”后,我立即警觉起来,细致剖析事件原因:
首先是学生自身原因。据家长说,这孩子出生后就有不健康症状;回家后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与父母沟通很少;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不佳;最爱看的书是“兵器知识”,常常随身携带“武器”;与家长交流一旦有不顺,就轻言“跳楼”“我不想活了”这类疯话。
其次是学校教育原因。这孩子入幼儿园后便被发现有不正常现象,可幼儿园老师不明就里,把它关小黑屋搞“禁闭”,加剧了他的不正常心理。小学时,班主任把他最心爱的、奉为性命的一本“兵器”书给没收了,这件事成了他日后“不要命”的直接借口。还有一些老师不了解他的情况,总是以正常同学来要求做这做那,做不好还要批评指责……学校没有根据学生个案特殊情况制定相关的策略或采取相应措施,致使学生缺乏最重要的生命教育平台。
家庭教育难辞其咎。因为爸妈是高级知识分子或单位比较显赫的人物,所以对孩子的要求就更高甚至苛刻。而当发现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去甚远时,不但没有反思问题的根源或想办法解決孩子的心理生理问题,反而变本加厉地要求孩子或者因失望而干脆把孩子弃之一边,导致直接造成孩子心理的异化——拿生命当儿戏。
离不开的还有社会原因。比如,现在在少年儿童中流行最广、影响极大的网络游戏,基本上都是打打杀杀,刀枪林弹雨是最常见游戏道具。少年儿童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游戏情景迁移到现实生活。于是,生命自然变得无常与无情。
三、以特殊个体解关键事件
泰伦提乌斯说:“有生命,那里便有希望。”遇到这样特殊的学生,我们更有理由让他燃起生命的希望。对于李小语同学,自从发现他的问题的第一天,我便有计划地从多方面进行了教育与引导。
1.从老师自身角度,审慎处理。
批判反思过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个人都允许犯错误。认识不到这一点,特殊学生的思想工作是没法开展的。而之前,我的宽容心尚不足以支撑对这样的学生的教育,对待沈同学的问题我确实有逃避,在处理其它有明显缺憾的同学问题上也存在着偏见或有错误的处理方式。纠正错误,势不容缓。
真诚面对现实。特殊学生本已是十分不幸,如果我们再无视他、歧视他,对他漠不关心、漠然置之,那只能加重学生的问题,也有违师道。对于这样特殊的学生问题,得改变教育观念,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感同身受。遇到问题,堵不如疏;再者,这样的特殊学生问题解决了,班级问题也一通百通了。
及时跟进行动。每一个问题或事件的发生,总是有源可溯的。每次或大或小事件发生后,我必须当即找到李小语,倾心交流,悉心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分析问题的因果善恶,耐心把他极不稳定的情绪稳定下来。事件总是在情绪暴躁时发生,也总是在情绪平息时解决。
艺术处理问题。每一个问题学生都有他特定的问题,处理起来必须量体裁衣。对待李小语这样不珍爱生命的孩子,内心也需要肯定与夸赞。在减轻负担的基础上,我会主动没事找事让他做点事,每当做完事后,不忘笑着夸他一句:“小语,你做得真好,谢谢你哦!”良言一句三冬暖。如今,他内心的冰层已融化了许多。现在他已是班里最爱做小事善做小事的同学,完全不像以前那样老是觅死觅活的惹事了。
2.从学生个体角度,重塑性格。
运动改变体格:像李小语这样内心偏抑郁、行为有偏激的同学,往往是不爱运动的。在我的鼓励下,李小语终于愿意去适当运动。有一天,我让他陪我打了一个小时的羽毛球,虽然把他折腾得有点累,直到过了三天他还在与我说肌肉疼痛,脸上却是微笑的表情。而且,之后他还几次邀我陪他打球。运动,打开的不只是体格经脉,还有他的心窗。
微笑改变性格:通常情况下,学生犯了错误,老师都是要批评的。但对李小语这样的特殊学生,却是行不通的。批评与指责只会加重他的问题。根据他的特点,当他有异常情况出现时,我都会面带微笑,耐心与他沟通,有话好好说。我的微笑,传导到他的内心,就如芬香袭人心一般,李小语竟然也能微笑着与我诉说他内心的苦与痛。他的性格,在这两年中,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的,以往老是看他板着的脸,如今已经经常能看到他羞涩绽放的笑容了。
阅读改变心性:改变一个人,最妙的办法莫过于让他爱上读书了。性格极为火爆的李小语,刚入初中时,完全静不下心来看书的。当我知道他对军事很感兴趣后,我就推荐他读军事类书,先读有图的书,再读军事故事,再读战争谋略。从一到三,一本一本,他居然能静下心来读书了!后来,他有兴趣读“盗墓笔记”,读历史探究,读科幻小说;如今,他是我们的班级报刊管理员,是最工作积极分子。
3.从班级环境角度,合力教育。
成立“秘密组织”: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双眼睛也盯不牢所有问题。针对李小语的问题,我指派了班级品德优秀、做事精干、体格健壮的男生做我的“秘探”,让他们形成小团队,及时跟踪李小语的异常行为并立即汇报。这一招果然有效,多次的“案件”就这样被扼杀于“摇篮”之中。
创设“宽容环境”:班级中的异常学生,往往会招来其他同学的厌烦、抛弃甚至憎恶。于是,我趁李小语不在时适当向同学们解释、建议,希望同学们宽容对待。人,毕竟都是心地善良、纯洁的,李小语的特殊行为非但没有让同学们不满,反而都能在李小语有异常行为时进行劝阻、开导,从而成功避免了每一次事态的升级、恶化。
教师“协同作战”:下好一盘棋,要重视每一个棋子的作用。打胜一场战役,每个军事都是成功的关键力量。教育李小语这样的学生,班级老师的作用不可或缺;李小语的特殊情况,我也向学校德育处、教学处等各级各方作预告或通报,大家群策群力,形成教育合力。
4.从家校沟通角度,长效跟踪。
沟通从心开始。孩子的病痛是父母的心病。孩子的病痛无时不牵挂父母的心。问题学生的问题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也是老师、学校的问题,家校之间的及时、真心、坦诚的交流沟通机制,减少了许多的麻烦,也给李小语同学的教育转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李小语的问题,我多次请家长来校交流问题、分析“案情”、探讨方法,也数次进行家访,探究问题根源、了解孩子心理、身体状况,商量解决策略。有心的交流,效果还是不错的。
建立档案,互通有无。既然问题很明显,我就把学生的每次异常情况作记录,当初的“事件档案”,后来成了“成长档案”。有特色的是,这档案的管理权归家校双方共有,无论是家里发生的异常还是学校发生的意外,我们都要及時记录下来。点点滴滴,聚沙成塔,这对长期跟踪、系统教育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如今的李小语同学已基本没有把生命当儿戏的轻率之举,在学校的每一天,与大家相安无事,更让人开心的是他喜欢在学校的每一天。
我们班还有一位陈某可同学,之前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与家长谈和:不要再逼我,不然,我就跳楼了。经过一番生命教育,如今,她也不再胡思乱想,安耽地沉醉于她的美术世界里。
四、循关键事件探理性反思
关键教育事件的产生,绝非偶然,它是各类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关键教育事件的解决,不赖个例,它需要各相关方的长期通力合作。问题未出,防患于未然;问题已然,除了面对,更需要批判反思问题的根源与解决之道。
健康生命人人爱,不健康的个体才更需要引发教育者真诚的爱。少埋怨与鄙弃,多关注与理解,避免不幸运事件偶发,也是每个教育者的保护伞。
日常教育工作中,边缘学生、心理异常学生、突发性事件等等都有可能产生生命安全事件,将关键性教育事件转化为日常教育工作小事,它不是小事,而是我们教育更有价值意义的着力点。关键性教育事件的处理,杜绝轻薄鄙视化、摒弃简单粗暴化、不能个体割裂化;更需要理性,需要智慧,需要反思。
对于学校教育内容,不唯成绩论好坏,不因性格评优劣;更多引入生命教育、价值教育、美学教育、生活教育,是值得教育者关切的教育改革。
特殊学生眼里生命是儿戏,老师心里却事事皆关键。生命之于每一个人都是珍贵的。生命之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虽然生命只是一颗荷叶上的露珠,但她晶莹剔透,珍贵美好;她渺小易逝,但唯一无双。珍爱生命,是生命本能;保护脆弱的生命,每一件事都是关键教育事件。
因为这每一件事,都是照亮我们心灵的珍珠。
注:本文所及同学事例全部真实,姓名为化名。
参考文献:
[1]梁剑玲.走向生命的道德教育[J].中国德育,2006 (10):84-84.
[2]何仁富、汪丽华.生命教育的学理基础、核心价值及实践模式[J].2009 (9):87-91.
[3]郑晓江.生命教育的概念、内容和原则[J].中国德育,2007年03期
[4]冯建军.生命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0 (1):35-38.
[5]林隆敬.在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探究[J].职业教育,201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