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效果评价

2020-04-19 10:38黎文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35期
关键词:心电图心肌梗死静脉

黎文娟 杨 静 王 佳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中常见的急性疾病,发病危险因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过劳、情绪过激、寒冷刺激、长期吸烟、暴饮暴食等[1-2]。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最重要的是快速挽救缺血心肌,控制梗死发展,而急诊护理是确保治疗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3]。应当注意的是,当前多数医院开展的急诊护理缺乏机动性与配合度,往往会延误这种急诊患者的救治时间[4]。为此,本文提出在该疾病救治过程中施行急诊护理路径,并实际以我院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开展实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资料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2018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抢救的68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 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2 例,女性12例;年龄 39-78 岁,平均(51.93±6.82)岁。观察组男性 20 例,女性 14 例;年龄 35-76 岁,平均(51.27±6.46)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 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路径,观察组施行急诊护理路径,具体措施为:

(1)成立急诊小组:成立以护士长为首的急诊护理小组,组内包含责任护士、护理人员若干。由组长组织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护理重点、急诊路径知识、急救技能、院内转运流程、各科室交接流程、各项责任制度等,可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式,使组员更快掌握相关步骤与流程。同时收集相关文献,根据疾病特点制定急诊护理路径表,将表内任务分配给组员,收集组员护理反馈并对路径表内容进行完善与改进。

(2)院前急救:急救中心接到120 指挥电话后,由护士长对小组成员进行统一调度,立即准备急救设备与药品前往相应地点,做到1min 出诊。在出诊途中,急诊医生利用电话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了解病情,指导其进行急救措施。到达现场后确认患者信息,于1min 内对患者疾病发展情况、严重程度、生命体征进行初步判断,随后再次联系急救中心调整准备工作并做好转运准备。10min 内完成12 导联心电图,并将心电图信息传到胸痛群。当心内科医生判断为STEMI 后,出诊医师立即予以患者阿司匹林300mg嚼服、氯吡格雷180mg 口服。转运时由护理人员做好辅助工作,安抚患者与家属焦虑状态。

(3)院内开通绿色通道急救:患者入院后,对其开通绿色通道,护理人员配合主治医生于1-2min 内给予患者吸氧、3min 内完成血压与血氧监测,5min 内开放静脉通道,10min 内完成入院第一份12 导联心电图,30min 内完成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气分析、凝血功能全套检查等,必要时留取患者分泌物标本送检,同时遵循医嘱予患者多巴胺、阿托品、硝酸甘油等药物进行抗凝治疗并缓解胸痛症状。确认患者是否具备手术指征,不具有手术适应征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具有手术适应征需立刻联系心内科介入医生,做好备皮、皮试等手术前准备。在患者手术期间,护理人员为其家属讲解疾病原理、手术目的、注意事项等,指导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完整记录患者治疗过程。抢救完成后,将患者快速护送入病房,加强生命体征与血运重建情况的监测,对并发症采取预防性处理,随后指导患者家属办理入院手续。

1.3 研究指标

(1)记录患者急诊救治时间,包括出诊反应时间、评估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静脉开放时间、急救总时间。(2)统计患者急救期间是否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室颤、死亡等不良转归。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不良转归总发生率)以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出诊反应时间、评估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静脉开放时间、急救总时间)以±s表示,行t检验,P<0.05 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救治时间分析

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开放时间、急救总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转归发生情况分析

两组均有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室颤、死亡等不良转归事件发生,观察组总发生率为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救治时间对比(±s,min)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救治时间对比(±s,min)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n)34 34出诊反应时间31.45±6.22 40.71±4.35 7.114<0.05评估时间0.52±0.17 2.44±0.69 15.754<0.05心电图检查时间4.11±0.98 7.68±1.60 11.095<0.05静脉开放时间4.72±1.05 7.43±1.83 7.490<0.05急救总时间43.95±8.31 65.28±8.40 10.526<0.05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转归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常见心血管急症,具有病情重,进展迅速的特点。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速度与抢救成功率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即缩短急救时间,对改善患者病情的转归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而传统急救护理针对性差,缺乏规范流程,容易错过最佳抢救时机,延误患者病情。

急诊护理路径通过成立专门的急诊小组,制定合理规范的急救流程,达到快速急救、规范急救的目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将具备循证依据的护理措施汇集成线性的护理路径表,组员在急救过程中严格按照路径表内容进行操作,随后组长再根据护理反馈调整并修改路径,提高护理效率[6]。该护理模式相比传统护理方法更具有计划性与预见性,其符合急救医学发展需求,近年在临床上运用案例逐渐增多,效果也得到诸多医护人员与患者认同[7]。如胡芬[8]开展的研究,将340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与急诊护理路径,结果显示观察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各项评分更高。

我院实际开展急诊护理路径亦取得良好效果,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开放时间、急救总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不良转归总发生率更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急诊护理路径提高了各科室人员之间的配合度,省略不必要的检查与药物使用,从而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施行急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减救治时间,改善预后质量,值得推广借鉴。

猜你喜欢
心电图心肌梗死静脉
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内径及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臣心对比,影领基层”病例诊断大赛第一季第一期病例诊断点评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