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与微课融合下的农村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探讨

2020-04-18 07:30刘俊男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物理微课

刘俊男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科研规划课题《农村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导学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立项编号:2020G50174)

摘要:现如今,导学案与微课融合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到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在网络信息时代,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获取知识,将导学案与微课融合,可以拓展学生学习的知识面,突破课本的局限。学校组织学生在线上用微课获取物理知识,在课堂中再进行讨论、参与实验,解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导学案;微课;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1-0161

学好物理知识的标准就是对物理知识有透彻的见解,并总结出物理知识的规律,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并不断树立自主探究精神,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找到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不断提升学习能力。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实践能力,在备课过程中要准备好导学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调动学生的思维,窥探到物理知识的本质,弄清楚物理知识的易错点,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将微课融入物理课程中,与导学案整合起来,以此发挥出更大的教学效果。

一、导学案与微课融合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课程中被广泛应用,这是微课的基础。教师在给学生讲授高中物理知识时将导学案与微课融合起来,可以解决以往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

1.导学案与微课融合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导学案与微课融合教学,并不是简单的预习、复习与问题解答,而是针对性、操作性、灵活性比较高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课堂演示等环节整合起来,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应充分考量物理知识、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学设备,将多种教学形式整合起来。

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设计应充分考量,将微课的微资源、微活动、网络课程与导学案整合起来,用数字化的形式将教学素材展现出来,引导学生运用导学案发现并探究问题。

2.导学案与微课融合下的高中教学措施

教学措施是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手段,教学措施应该与教学原则、模式、情境和目标等结合起来,导学案与微课融合下的高中教学措施应该包含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模式。(1)自主学习措施。教师在应用教学模式时,应该在导学案中向学生介绍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知识,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运用案例进行学生讲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明确应该怎样学习知识,应该学习什么知识。(2)合作探究措施。导学案与微课融合下的高中教学措施,应该注重让学生在课程中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进行共享,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将学生自评与教师和学生互相评价整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3.应用微课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在高中物理知识的讲授中运用以往的教学方法直接将物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并不能兼顾全体学生,一些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速度比较慢,一样的学习时间获取的知识比较少,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比较差。教师应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并不会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也不能被调动起来,学习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因此,教师要充分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素材,运用微课创新教学模式。在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首先要研究物理定义、规律和现象,找到教学的方法,然后想办法突破重难点知识的讲授,将知识设计成微课。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整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或者没有理解的问题,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微课的重点,然后用微课解决问题。这样以学生为课程的主体,与微课整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比如,在给学生讲授“平抛运动”的知识时,可以将物理知识制作成课件,给学生演示平抛运动的实验,然后将实验转变为慢动作进行拍摄,再用课件做定量分析,然后在课堂中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可以解决那些比较短暂且不能定量研究的问题,从而对平抛运动知识产生透彻的见解。

二、导学案与微课融合下的教学案例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

1.导学案设计

提出质疑: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快吗?

实验一:组织学生观察平展的纸团与揉皱的纸团的下落状况,看纸片与硬币的下落状况,观察硬币与书的下落状况;实验二:观察羽毛和硬币在真空与空气环境中的下落状况。

思考题设计一:物体下落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是多少?

思考设计二: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大小与物体所处的环境有关系吗?

学生自己检测:根据自由落体的定义,判断自由落体加速度g的说法。

2.微课设计

借助实验展现知识:斜塔实验视频;牛顿发明的实验的视频:小球自由下落的轨迹,以及小球每0.01s所处的位置。

3.导学案与微课在课堂中的充分应用课堂演示一:牛顿管实验

演示二:硬币、纸团与纸片的下落

课堂活动一:解答学生在导学案中遇到的困境,与导学案检测问题的结论进行核对。

活动二:运用打点计时器检测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根据学生在导学案中的学习状况,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写实验报告。

活动三:教师解答在实验中的困境,帮助学生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从上述案例可以发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将导学案与微课整合起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养成独立的思考习惯,以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融入课程中,掌握科学良好的学习方式、問题导向与过程导向学习措施。

总之,教师在高中物理知识的讲授中,应将导学案与微课整合起来,以此不断优化物理课程,与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钟学慧,牟凯.试论导学案与微课融合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J].高中数理化,2019(18):52.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县第七中学134100)

猜你喜欢
导学案高中物理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高中物理实验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