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爱玉
摘 要:“有趣的、现实的、蕴含数学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构成北师大版教科书的鲜明特点。它与问题串相融,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情境的应用要讲究巧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文章从“导入新课、剖析难点、巩固拓展”三个环节展示如何创设情境,实现课堂巧用,达到课堂高效。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北师大版教科书按“情境+问题串”的基本叙述方式编排,每一课都精心设计了大量“有趣的、现实的、蕴含数学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来引出新课、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将思考、分享和提升体现其中。情境教学是当今课堂教学有效而主要形式,怎样使用才能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小学低年级教学谈谈几点体会。
一、情境巧设,导入新课,事半功倍
情境是连接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是数学的发现与运用的载体。新课导入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具体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灵活多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情境“导入”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发现,在诸多新课导入教学技巧中,趣味性强的情境导入,能在课的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关注,引发学生的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基础。在新课导入中,可以创设“购物情境”:(1)超市里有两种包装的铅笔,有一种是10支一包装的,还有一种是8支一包装的,还有一些零散的铅笔,如果买12支铅笔,应该怎么拿最方便?(2)两种不同包装的橡皮,一种是10块一包装的,一种是4块一包装的,还有一些零散的橡皮。怎么拿最方便?
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熟悉感、亲切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为什么这样组合最方便”,达到“凑十”思维的初步感知,碰撞出思维火花。
针对小学生爱小动物、爱表演的特点,在情境游戏表演中巧妙地融入新知,寓教于乐。如教学“快乐的午餐”时,利用课件展示情境画面——在一个美丽的音乐餐厅,智慧老人问:“这餐厅的主人是谁?我们一起来猜猜:尾巴大得像扇子,窜来窜去采果子。夏天树上来乘凉,到了冬天洞里藏。”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音乐响起后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情境活动——给他们戴上头饰扮演成餐具,分别将各种餐具数量进行比较,让学生学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和谁同样多”等问题,并用符号来表示。把生活味、数学味与童趣味融于一体,颇受学生喜欢。在教学中,巧设情境活动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学生学得有滋有味,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较强的自信心,凸显高效的课堂。
二、情境巧演,剖析难点,化难为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重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突破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们经常会为重难点的处理费尽心思。在长期低年级教学中,笔者体会到,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创设情境,亲历知识的形成演绎过程,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
例如,“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学生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所以在教学中,创设位置变化游戏情境,使学生能通过观察、自身体会,感受“参照物”改变,位置表述也跟着变化的规律,学会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这样在情境演绎过程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让学生学会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同时,又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又如,教学“‘重复的奥秘”时,以学生熟悉的“六一联欢会”为主线创设生活情境,使其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和发现事物的规律。先出示情境——学校舞蹈队员排练节目场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后说说自己的发现,从而得知舞蹈队员的队形排列是有规律的。紧接着出示情境——布置会场的设计图,让学生小组讨论后说说有什么新发现。学生不难发现会场的彩旗是按“两红一蓝两红一蓝”的规律布置的,灯笼是按“一大一小一大一小”的規律设计的,舞蹈队员是按“一女一男一女一男”的规律排列的。把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有一种亲切感,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所有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整节课,学生在笔者创设的愉悦情境中学习,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富有创意的氛围中化难为易,学得轻松、高效。
三、情境巧练,巩固拓展,生动灵活
低年级学生在40分钟的有效注意是有限的,而课堂练习一般又安排在后面,这就需要教师再次激发学生的挑战热情,它是做好巩固拓展的有力保障。低段课堂练习要结合内容板块创设“趣味闯关”“挑战PK”“角色扮演”等情境练习串,再次激发学生思维活力,让学生在生动灵活的情境练习中实现知识的有效巩固拓展。
例如,在教低年级的加减法、乘除法时,笔者常用客家孩子喜欢吃的肉丸做情境练习——一串肉丸2元,2串多少元?5串、8串呢?一串肉丸8个,某同学吃了3串,吃了多少个肉丸?某同学有10元,能买几串肉丸?教学时,笔者再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表扬学生,他们普遍有兴趣参与练习。
再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时,笔者创设勇士闯关游戏,巩固拓展应用。
第一关:找朋友,连一连。
第二关:搭一搭,动手搭出你喜欢的东西。
对于闯关成功的同学,笔者还设置奖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根据一年级学生好玩、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练习、巩固拓展所学知识,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以生为本,因材设境,创设时要注意适时、适度、巧用,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让情境更好地为打造高效课堂服务,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定强,张元媛,王彤.数学情境教学理解现状与增润课堂[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