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晓颖
作者单位:118300 辽宁 丹东,东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发的慢性传染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本研究对东港市2014—2018年HIV流行病学数据进行分析,以期为制定有效的HIV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1.1 资料来源 HIV发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东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部病例进行调查分析。文中人口数据来自丹东东港市统计部门。
1.2 研究方法 以Excel 2003软件汇总、统计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2.1 基本情况 丹东东港市2014—2018年平均人口数为59.39万。自2006年开展自愿咨询检测以来,病例发现例数逐年增多,从2017年开始东港市加大艾滋病宣传力度,开展艾滋病知识进学校、进社区活动,主动自愿咨询检测人数增多,病例发现数量也相应增多。2014—2018年艾滋病病死率为2.0%(2/98,死亡的3例中有1例死于车祸)。
2.2 年龄性别分布 2014—2018年东港市共报告HIV感染者98例,死亡3例(其中1例因车祸死亡)。感染者男91例、女7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60岁,尤其以20~34岁为最多,占总发病数的57.14%(56/98);20~34岁男性青年主要为大学生或待业青年,提示应加强对大学生及待业青年的行为引导。见表1。
2.3 职业分布 HIV感染者职业主要以家务及待业、农民为主,其次为学生、餐饮食品业、商业服务人员,值得关注也迫切需要干预的是学生和待业人群。见表2。
表1 东港市2014—2018年HIV发病年龄分布
表2 东港市2014—2018年HIV发病职业分布
2.4 地区分布 除新农镇外各乡镇均有HIV感染者,发病率前三位的乡镇分别为新兴区办事处、十字街镇、大东办事处。可能与其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流动性相对较大有关。见表3。
表3 东港市2014—2018年HIV发病空间分布
2.5 传播途径分析 2014—2018年东港市HIV感染者主要感染途径为性传播途径,其中男性同性感染为我市HIV感染的主要原因,其与全国HIV感染特点基本一致,甚至略高,提示针对大学生和待业青年的行为引导和心理干预已迫在眉睫。见表4。
表4 东港市2014—2018年艾滋病感染途径分布
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东港市HIV流行现状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3∶1。发病年龄集中在20~34岁之间,传播途径以同性传播居多。因此针对大学生和待业青年的行为引导和心理支持服务至关重要。
有效的行为引导和心理干预措施可降低HIV感染率,提高社会和谐度。根据当前HIV疫情发病特点及感染途径,结合国家针对艾滋病患者的“四免一关怀”政策,采取如下控制干预措施。①行为干预:艾滋病实际上是一种行为性疾病,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决定其传播和流行。预防艾滋病的行为干预在发达国家是有效的,在发展中国家也是有效的[2]。②人群干预:提高流动人口自我防护意识和预防水平,是目前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手段。感染HIV的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有20%是好奇而被同性恋,向青少年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开展学校性教育,保护青少年免受艾滋病的危害,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同伴教育是一种生动、活泼、受欢迎的,教育效果较好的健康教育方法,特别适用于一些敏感问题,如性行为、吸毒、控烟等危险干预[3]。在男性性接触(MSM)人群中发展同伴教育员可以提高MSM人群的艾滋病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同时宣传自愿咨询检测的重要性,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预防策略,达到降低HIV传播流行的目的。
由于HIV感染是终身且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治愈,在治疗中患者的依从性普遍较差,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4],因此所有感染者都需要得到心理上的支持。耻辱感和歧视经常会导致患者被孤立,害怕公开他们的感染状态。诚恳、富有同情心、令人信赖地帮助患者,使他们重新获得希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样可以提高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生命质量。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疾病的进展及转归[5]。因此,心理上的援助和支持具有重要作用,贯穿着他们生命的整个过程。倾听他们的痛苦、悔恨、懊恼,压抑、苦闷的声音,从中寻找他们比较关心的事情,适时送上暖心的话语,真诚地开导他们。言语和非言语动作中都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行为不存在歧视,明确告知他们的信息会被保密,使他们感到自己被理解、被尊重。同时,发动患者家属及朋友给予其有效的安慰、关心等,使患者在生活中感受到关爱与尊重,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