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公益活动日益成为了各大高校学生活动中的亮点。然而,因心理成长、思想偏差、活动质量不足和精力受限等因素的影响,当下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对待公益活动存在服务意识浅薄、参与度低或被动参与的现象。加强学生党员公益服务意识对党组织建设、高校发展和学生自我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提出强化教育力度、完善培养机制、创新活动形式、提升价值认同等策略加强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公益服务意识。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公益服务意识;策略研究
公益是公共利益事业的简称,是为人民服务不求回报的一种通俗讲法,指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近年来,公益活动日益成为了各大高校学生活动中的亮点。学生通过公益活动接触社会,服务社会,同时,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养,加强综合能力。其中,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学生党员成为了志愿者服务队伍的中坚力量,对高校公益氛围营造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党员参与公益活动,既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又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然而,在当下独立学院中,部分学生党员还存在公益服务意识浅薄、公益活动参与度不高或者被动参与公益活动的现象。
本文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为例,对当下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公益服务意识表现进行分析,围绕提升学生党员服务意识的必要性并结合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公益服务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一)心理成长影响学生党员服务意识的培养
成长环境的影响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当前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接受着来自家庭及其社会关系的过度关心与爱护,优越的物质环境和细致的精神关爱使学生在潜意识里将自我为中心成为习惯,缺乏对他人和集体的关注。学生党员虽然相比于普通学生思想更为进步,但仍处于青年心理成长期,未完全摆脱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束缚,对公益服务意识依然有待加强。
此外,心理落差也是降低学生党员公益服务积极性的因素。学生党员在党组织的系列培养教育下,懂得了服务他人、关心集体对于党员身份的重要性,也通过参加公益活动做出了实践。处于心理成长期的学生党员对自己的行为充满了自我期望,迫切地渴望自己的付出得到他人或社会的认可和正向的评价,如果收到的活动反馈未达到期望值,就会产生心理落差,从而影响后续参与公益服务的积极性。这个时期的他们往往对自我期望过高,而公益活动价值又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数量上的积淀,致使学生党员对公益服务缺少一定的价值认同感。
(二)思想偏差使学生党员公益服务后劲不足
有些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申请入党更多的是出于从众心理,出于满足家庭期望,出于方便考公、考研、找工作等后续发展的需求,缺乏實际的党性修养。这些学生在入党前处处表现突出,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定期上交思想汇报、与党建联系人分享个人学习成长经历,而一旦通过了党组织的发展考察,被接收为预备党员,无论从思想还是行动上就开始松懈,对党组织的任务安排开始敷衍、应付了事,觉得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就能顺利转正“修成正果”。而转正后对待党组织的任务更是“能推则推”、“能拖则拖”,对待组织生活也是“能请假则请假”,觉得只要按时缴纳党费、六个月参与一次组织生活就行,不愿意再花费过多的时间在党组织上。
对于独立学院党组织而言,学生支部书记通常由身兼数职的辅导员兼任,在基数庞大的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中,要全面、精准地辨明学生入党动机的纯粹性存在很大的困难。
(三)活动质量的不足使学生党员对公益服务缺乏价值认同
活动的形式、规模和层次等也是维持学生党员公益热情积极性和长期性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学生基本已是零零后,新世纪的大学生有个性、有主见,思路开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在对待活动上更讲求兴趣所使、价值所向。所以一些传统形式的公益活动很难激起他们的参与热情。就学生党员而言,虽然无法拒绝党组织安排的活动,但也很难对自己缺乏兴趣或者价值认同的公益活动维持长久的参与热情。
当前一些常见的公益活动形式,如探望孤寡老人、清扫校园、回收旧冬衣等,虽然学生党员认同活动背后的意义,但是对他们而言,人人都能做的活动,无法体现作为一名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价值,缺乏成就感。
(四)精力受限使学生党员对公益服务心有余力不足
学生党员本质上是学生,学习作为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生党员不容懈怠的。近年来,随着独立学院应用型内涵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的同时,大学生的课业压力也在日益增大。学生党员作为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一方面,需要出色的完成教学要求,保持优异的成绩;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考研、考公、考编、就业等后续发展带来的压力。因此,在公益服务方面,学生党员通常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与学业冲突等情况下,开始敷衍、应付了事。
二、加强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公益服务意识的必要性
(一)加强学生党员公益服务意识是党的要求、时代的号召
党的性质要求中国共产党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加强党员服务意识是党根本宗旨的体现,也是党员先进性的体现,是党对每个党员提出的要求。学生党员作为党组织的一份子,参加公益服务是责任所在,它区别于普通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可以根据自身意愿选择性参加。
此外,当党和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时,当代大学生党员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时代赋予了当代大学生党员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伟大使命。而公益服务意识的加强,正是对学生党员以公共利益为先、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己任这一责任意识的培养。
(二)加强学生党员公益服务意识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
就独立学院而言,培养学生党员的公益服务意识有利于在广大学生群体中树立典范,带动全体学生对公益活动的热情,鼓励学生为学院的发展做贡献,从而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通过公益活动的开展能够发挥学生党员能动性,加强学生党员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加强独立学院应用型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外,社会型公益服务的开展及其所创造的社会反响,有利于提升独立学院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加强校地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增强的独立学院的社会竞争力。
(三)加强学生党员公益服务意识是学生党员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
就学生党员而言,提高服务意识是党性修养的体现,参加公益活动是成长成才的过程。利用课余时间,走出宿舍、走出校园、接触社会,提前了解社会需求,有利于开阔眼界,提升格局。通过公益活动的参与,有利于将课堂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在服务他人和社会中,收獲快乐,学会博爱,实现自身价值。
三、加强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公益服务意识的策略
(一)把握入学教育时机,强化日常教育力度
相比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学新生入学阶段也是传递意识理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的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存在未知又充满了期待,对新观念、新理念有较强的接纳与吸收性。高校应利用好这个关键时期,通过各种方式、在各种场合引导大学新生关心集体,热爱公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如开展学生党员与新生班级结对帮扶机制,让学生党员担任新生班助,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同时开展入党启蒙教育,将党员公益服务价值传递给新生。一方面,大学新生对学生党员的形象形成了初步印象、对公益服务的价值有了基本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党员通过对新生的引导也会在潜意识里加强党员公益服务的价值认同,提高公益服务意识。
同时,充分利用入党申请人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发展对象培训班、党员后续教育培训班等党校培训和党组织日常的考察谈话,给处于入党各阶段的学生灌输公益服务对党员身份的必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公益服务是党员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党员必须要履行的义务。
(二)严把学生入党门槛,完善党员培养机制
(1)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力度。
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期间,要给予入党积极分子多重考验,鼓励入党积极分子到学生机构、教师办公室助理、村社区挂职学生干部等基层岗位锻炼,参与校园内外各项工作,服务他人与校园建设,积累经验。一定量的培养力度,一方面能够使入党信念不坚定的学生知难而退,另一方面能够使入党信念坚定的学生量变达到质变,入党后更加适应组织生活,积极参加党员公益服务。同时,对缺乏基层锻炼或公益服务经验不足的入党积极分子,做到宁缺毋滥,把好党员发展的入口关。
(2)完善学生党员考核机制
学生入党后,应进一步强化管理,使其继续保持入党前的公益服务积极性。建立学生党员公益服务量表(如表1),明确要求学生党员一年内公益服务参与率达到一定标准,并将公益服务达标情况作为预备党员转正考察的参考依据和正式党员在校期间表现鉴定的内容,存入党员档案。同时,对公益服务参与率高、表现积极的学生党员,给予表彰,在支部内树立榜样形象。
(三)创新公益活动形式,提升服务价值认同
(1)将公益服务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高校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公益服务项目引入课堂。例如,将当地文化宣传视频拍摄引入摄影摄像课程、将疫情防控宣传海报设计引入平面设计课程、将宣传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引入诗歌创作课程等。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学生在实际公益服务项目中掌握了课程知识,给专业学习增加了价值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学生充分发挥了专业所学完成了公益服务项目,提升了公益服务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专业方向和自我价值的认可。完成学习任务即是为公益服务,参加公益即是对专业知识的巩固应用,使学生将公益服务成为一种习惯,从而提升公益服务意识。
(2)加大活动宣传,将公益服务价值传递得更广
一场成功的公益活动,不仅在于活动本身服务了多少公众,创造了多少价值量,还在于这场活动带动了多少人的公益热情,带动了多少人为对公益事业的关注。所以,在将公益服务落到实处的基础上,活动的宣传也至关重要。当学生党员看到自己的公益服务被更多的人认可,影响了多少人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从而增强了公益服务的价值认同感。
四、结语
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是贯穿整个大学阶段的,也是独立学院发挥学生模范作用带动学生工作的一项长期课题。对学生党员公益服务意识的培养,既要注重党员责任和义务的教育,又要讲求学生内在的兴趣和对公益服务的价值认同。然而,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或不同学院类别的学生党员对公益服务意识的表现和适用措施也不尽相同。本文供独立学院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便更好地投身学院建设、服务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1]郭黎,陈晰.高校学生党员服务意识的培养与增强.科技展望,2016(1):294.
[2]刘雪,戴悦.高校学生党员服务意识培养途径探索与研究.人才资源开发,2015(24):28-29.
[3]刘振中,罗成翼.略论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的德育价值及路径.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11):24-26.
[4]吴婷.基于社会角色理论的高校学生党员角色意识教育研究.高教探索,2015(2):125-128.
作者简介
舒旭龙(1992—),男,学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党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党务专项课题“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公益服务意识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2018dfy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