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OBE教学观念引入到课程层面不但是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也是打造“金课”的手段之一。OBE教学理念是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清晰学习目标,理解取得技能的方式和渠道,从而在结果上逆向学习。本文探讨国际贸易专业利用OBE理念下开展跨境电商综合实训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果,并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职业技能和素养。
关键词:跨境电商;学习成果;OBE
“Outcome-based Education”(亦称OBE),中文又译为“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或是“以产出为本的教育”。该教育模式最初在欧美国家兴起,美国学者斯佩蒂(Spady W.D)于1994年在其撰写的《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一书中对此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OBE有着包罗万象的方式如集中、定义以及组织学校指导系统和证书系统的所有的方面。[1]国内学者李晓川认为:高职院校有必要根据专业特性制定出以实现教学结果为核心的动态课程教学模式,建立“教-学-考评”的良性循环,以适应人才培养发展的新需要。[2]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产出成果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将此种教学理念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到课程教学设计上全方位渗透。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学习目标,清楚该课程在工作场景的实际应用从而自发去学习,最终形成适合行业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1、传统跨境电商实训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跨境电商实训是一门实操性和专业性都要求较高的课程,若是使用单纯的实操训练不但使课堂氛围沉闷,也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根本达不到教学目标和与企业岗位的衔接的作用。教师往往只关注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宏观上专业内各课程没有进行横向联系,微观上课程没有进行深度讲解,知识构建过程并没有连续性和扩展性,严重制约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结合我院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情况,开展跨境电商实训以来,存在以下问题:
1.1 缺乏实操仿真环境
各大跨境电商平台注册门槛变高,学生未能在真实环境中得到锻炼,只能通过课本或者用B2C模式去理解跨境电商各个步骤,由于不能在网站上进行交易操作致使实训效果差,技能培养过程出现空白。一些实训平台的设计还是沿用B2B或者B2C模式,平台的界面与操作没有与实际操作结合,如果选用这些平台开展实训将会误导学生对跨境电商与电商混为一谈,更不能产出学习成果。
1.2 校企合作未能深度融合
随着各国消费升级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跨境电商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小型企业纷纷开展跨境业务。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企业将销售前期工作转给学生操作,一般负责简单的客服或者商品上架等重复性或者基础性的岗位,涉及到业务核心流程的岗位却甚少安排。因为企业考虑到,某些岗位所需的业务流程和操作与课程有明显的差距,学生到岗后可能需要二到三个月培训和熟悉业务,企业需要投放大量的时间成本和培训费用。而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当学生开始熟悉业务后就返校学习,容易出现岗位真空,业务的延续性受到制约。除此之外,一些核心的业务设计可能涉及到知识产权或者交易的细节,出于保护自身权益的考虑,企业也不愿意让实习生参与其中。
1.3 学生学情差异化较大
由于学生的英语能力、业务能力和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都与岗位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统一设置的实训环节不能实现差异化教学。而传统的实训课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令学生积极性降低,任务完成质量较差,导致效果不理想。
2、以成果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
本实训课的教学设计以obe理念为主导,根据国贸专业所需形成学习成果的特点围绕“设计成果-形成成果-取得成果-评价成果”四个环节开展。
2.1 以岗位工作内容为导向设计成果
学习成果的设置是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既要保证学生有能力产出成果,又要符合行业岗位的技能需要。由于学生的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何让他们清楚了解到產出成果,是完成此次实训的重要保证。跨境电商实训融合了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和国际货运代理等课程的内容,同时也是贸易类行业和电商类行业的融合。因此,本课程教学成果是基于外贸企业中跨境电商的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为导向,运用专业知识在实训平台完成相应的跨境业务。根据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岗位技能需求等要素共设计了三个学习成果,要求学生在跨境电商平台独立完成任务,最终具备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技能。
2.2 以技能的锻炼形成成果
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专业实训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形成的渠道和保证之一。本实训是以学习成果的形成为依托,通过在模拟平台进行交易,进一步了解跨境电商平台在交易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在任务中分步骤掌握平台的各项工作,熟悉各项环节与平台的操作规则和交易细则,在整体上对商品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之间的流转有更清晰的认识,帮助日后从事跨境电商和其他辅助业务。学生能够根据产出成果而增加学习兴趣和动力,独立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帮助他们对跨境电商有深入的认识。
成果设置是根据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国际货运代理、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基础设置了任务的主线,结合行业岗位工作规范和流程形成跨境电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既加强国际贸易的交易知识的运用,又能形成胜任跨境电商岗位的能力和技能。三大任务设置逻辑性较强,完全模拟各大平台的真实操作,涵盖了日常业务所需要的各个步骤,如注册店铺、商品的拍摄和修改、店铺的装修、基于平台的选品方法、产品的上架及运营、国际物流公司及收付款方式的选择、售后客户维护等。
2.3 以互联网+实训平台取得成果
目前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性与中美贸易问题的不确定性,为跨境电商业务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更好更快地培养适合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我校与软件开发商、外贸企业共建的跨境电商实训平台,利用“互联网+”专业实训的模式真实地还原了国内外常用的跨境电商网站的操作规程,全面打造仿真的环境让学生在各个平台上进行跨境交易和运营,进一步提升贸易业务综合运用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经验不同,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存在差异。通过平台和互联网的技术让学生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跨境电商运营的步骤和流程。每个工作任务都根据不同的情景和方式进行设置。如任务2.1要求学生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和国内行业的特点确定出售产品,选取商品进行拍摄并处理及美化产品图片,最终完成《产品组合列表》。此项任务一方面让学生选品不能只考虑自身企业的供应情况,要针对目标市场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选择适合产品。另一方面学生要在遵循平台规则拍摄产品图片,使用图片工具软件进行调整和美化,同时在后台上传商品图片和美化Listing页面。
2.4 以多渠道、多标准评价成果
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行業的要求,制定客观和有效的评价方案是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实训成果的环节,亟需打破过去教师为评分主体,只凭实训报告定优劣的情况。因此在评价中采用多渠道、多标准的方式,首先评价的主体来自教师、学生和模拟交易客户三方,能客观地对学生在实训成果的完成程度和效果进行有效的评判,也是能评估学生能否胜任岗位业务能力的标志。另一方面评价的客体是线上平台与线下实训报告共同组成,线上平台评价是由老师、学生在实训平台根据完成的程度和效果给予考核分数,线下评价是根据学生完成三大任务的学习成果所展示的内容给与评定,包括实训过程中所使用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国际贸易实务的运用技能等。通过有效可行的评价标准,既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又能在完成成果的同时进行反向学习跨境电商平台操作,满足毕业后从事相关业务的需要。老师通过实训平台对学生的学习动态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及时引导和调整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实训任务。
3、结语
跨境电商实训作为一门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融合程度较高的课程,继续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符合现在的学情。既要打造金课课堂,又要能培养出符合行业需要的人才,离不开科学与创新的教学模式和灵活可行的教学设计。人才培养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因此,本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在基于OBE教学理念的下还需不断的磨合与创新,特别是产教融合和“互联网+”两大方面继续进行探索,摸索出适合我院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姜波.基于结果的教育:原则及策略[J].比较教育研究,2003(8):41.
[2] 李晓川. OBE理念下高职动态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2):125-17.
[3] 彭铁光.“一带一路”背景下湖南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探索[J].电子商务, 2016,(8):199+201.
作者简介:苏凤敏,硕士、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讲师,研究方向:课程研究、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