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钏 刘正
[摘 要]东北地区如何利用装备制造业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贸易交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对我国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补性发展进行相关研究,并为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东北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20.05.074
1 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具有供给优势
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起步早、速度快,产业门类齐全。不仅拥有大量优势企业,而且在技术、人才、设备和经验等方面也具有优势。
1.1 优势产业,特色鲜明
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产业体系较为完善,自我配套能力强,在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成果上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了一些优势产业。从东北地区工业销售产值区位熵来看,具有比较优势的装备制造业产业包括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其中,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涵盖了基础类装备、重大工程专用装备和交通运输类装备等,具备较强的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吉林省在交通装备、光学精密机械、汽车专用模具、煤炭机械等领域具有较好基础。黑龙江省在农用机械装备、动力装备、航天装备等领域具有良好基础。
1.2 技术创新,优势凸显
随着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东北地区在自主创新道路上取得较大进步。在科技研发支出、R&D资本投入、专利授权数量等方面出现了逐年增长的趋势。据相关调查显示,2005—2014年装备制造业产值迅速增加,呈现出了良好发展趋势。近几年,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市场导向型产业集群模式,呈现出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的特点,空间上形成了高附加值的制造业链条以及集群式发展格局。
1.3 龙头企业,品牌效应
多年来,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孕育出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一批具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东北地区是我国冶金矿山、数控机床、重型机械、轨道交通等重大装备的产业基地。例如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沈阳机床、一重集团、哈电集团等。
1.4 科研基础,人才保障
东北地区科研基础较好,拥有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真空仪器装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北方)等科研支撑。还拥有近百所大专院校和大量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就读学生占全国在校生比重的12%左右,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力资源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研发费用约占地区总费用的8%。此外,从知识经济熟化类型比较研究得知,东北三省知识经济处于较高的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装备制造业具有旺盛需求
2.1 提高收入水平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较低。据调查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处于中高收入和低收入水平,占比66%左右。此外,高收入国家约占27%,低收入水平国家约占7%。虽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目前处于较低收入水平,但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旺盛需求,是这些国家不断挖掘经济潜力、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表现和途径之一。
2.2 发展基础设施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并且存在较大差距,互联互通十分受限。除了交通、电力等设施水平相对落后,有待完善外,工业生产率和基础设施人均产值也相对较低。
总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势头猛、潜力足,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装备制造业产品具有十分旺盛的需求。
2.3 充分利用资源
“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资源优势凸显。这些国家拥有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但是利用率普遍较低。其中,一些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不论是从人口总量、人口增长率,还是人口抚养比来看,都十分有利于本国吸引外资和发展经济。
2.4 发展制造業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呈现单一的经济结构。这些国家大多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对资源具有较强依赖性。比如,文莱、阿曼等国家的支柱产业是油气产业。其中,阿曼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占GDP的41%左右,占政府收入的比重更是高达75%左右。与单一经济结构相伴而生的是缓慢的工业化进程和发展严重不足的制造业。尼泊尔、叙利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基础弱、规模小、现代化水平较低,对制造业发展具有较大需求。
2.5 利用外资,引进技术
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等因素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桎梏。当前,对外开放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个国家的共同选择,如何吸引外资和引进技术以加快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是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此外,对装备制造业的普遍需求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维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 “一带一路”倡议下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建议
3.1 持续构建良好的创新体系
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其对装备制造业产品需求水平正逐步升级。这需要东北地区更深层次地利用好自身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推动官产学相互协作。从宏观层面上要做好政策支持,通过财政支出与政策优惠增加对产学研合作体系的支持,并通过社会福利建设间接干预官产学的合作。从微观层面上要引导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与价值实现,引导大学等科研场所将科技成果市场化,逐步建立起与装备制造业优势产业紧密相连的创新体系。同时要抓住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特别是要开创装备制造业与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模式。从以高校等科研机构为主进行创新设计和原理验证到以技术企业为主的产品应用推广,发挥好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效应,从而提高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装备制造业产品的科技含量。
3.2 营造适合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国外环境,打破体制机制弊端
营造适合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环境,打破体制机制弊端要从人才培养、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入手。人才培养上要以高校为主体培育更多新型高科技人才与国际型人才,同时政府要落实好人才落户政策,着力转变人才净流出的现状,企业也要跟进合作,提高相应薪酬待遇。市场环境上,一方面要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构建良好的国内市场环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对接国际市场,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处于不同发展层次国家的合作,探索产业园区、重点培育项目等多种及合作形式为装备制造业企业提供良好的国际市场氛围。
3.3 进一步推进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走出去”
为了推进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走出去,需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首先,政府应主动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沟通与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为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提供投融资支持以及良好的信息服务。其次,要精简各类项目审批的冗杂程序,提高“走出去”的行政审查效率。最后,要为“走出去”的装备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多海外优惠政策,在减免税收方面提供更多支持。
参考文献:
[1]贾若祥.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思路[J].中国发展观察,2015(11):80-84.
[2]孙韬,巩顺龙.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创新现状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1(5):59-61,101.
[3]高伟凯.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力的决定因素[J].现代经济探讨,2010(4):40-43.
[4]王琛伟,刘现伟.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7(9).
[5]韩增林,袁莹莹,彭飞.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官产学创新合作网络发展演变[J].经济地理,2018(1).
[6]王文,牛泽东.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静态与动态效率——基于二维码行业数据的分析[J].经济管理,2014(5).
[作者简介]李钏,男,河北邢台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刘正,男,天津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