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传递机制的思考

2020-04-17 14:48陶香军
中国市场 2020年5期
关键词:信息传递小微企业融资

[摘 要]近年来,国家出台系列措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仍有不少小微企业主反映,了解融资政策的渠道相对不足。文章在分析融资信息传递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帮助小微企业提升融资成功概率。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传递

[DOI]10.13939/j.cnki.zgsc.2020.05.046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自此五年以来,我国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打出了“真招”“实干”,在破解民营经济面临的现实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笔者所在的中国建设银行积极执行国家战略方针, 2018年年末普惠金融同比增长87.72%,服务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力度可见一斑。同时,中国建设银行也荣获2018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年度最佳普惠金融服务银行”奖项。通过多年服务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积累,也通过与众多小微企业主的持续沟通,笔者认为有必要传递小微企业主真心期盼的声音:希望更方便、快捷、简易、全面的了解小微企业贷款支持政策,在没有专业融资人员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搞懂能不能贷、怎么贷、能贷多少、成本多少等一系列问题。

1 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传递机制的现状分析

目前了解到的融资信息传递机制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其一,政府有关部门建立融资信息平台:例如长沙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建有融资专业平台,定期及不定期公布高新区融资支持政策、各大银行主流贷款产品介绍等信息。其二,政府联合银企对接会:定期、不定期召开小微企业融资对接会,现场宣讲和答疑,部分也包含现场意向性签约。其三,政府专人帮扶活动:例如长沙市委、政府“千人帮千企 百日大行动”活动,抽调千余名干部,组成200余个小分队,对1300余家重点企业进行上门帮扶等。其四,银行自行宣传:通过营业网点、驻点政府机构、平台短信群发、企业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员工个人途径宣传等。

2 当前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传递机制存在的问题

第一,融资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集成公示,集成度、全面度还可进一步提升。政府各不同职能部门对融资出台了各类支持政策,若平台组织力度欠佳则可能公示信息不完全,也可能没有及时更新。小微企业主普遍反映,因公司没有专人负责融资,无法到政府各部门实地走访询问政策,希望平台尽可能的完整公布政策,以使小微企业最全面的知晓进而享受到优惠政策。

第二,银企对接会覆盖面有限。企业主纷纷对银企对接会的宣讲效果赞不绝口,但能够参加对接会的企业占比仍然非常有限。一是会议准备费时费力,二是会议容纳人数有限,通常用于解决优质企业融资,无法面向全部有资金需求的企业。

第三,部分企业对政府人员对口帮扶没有正确理解。政府深入市场,对政府加深市场理解、推出更好的政策是非常必要且十分有利的。但部分企业由于过于重视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接待,存在隐瞒实际困难、展示金玉其外的现象,企业对政府深入了解企业、针对性帮扶的初衷的误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帮扶的实际效果。

第四,银行宣传不遗余力,但存在无法深入市场,覆盖面有限的困境。未融资的企业与银行的交道局限于结算类业务,而随着网银的普遍运用,客户较少至银行网点开展结算,有的客户一年也不会到一次网点,而电话营销的实际效果相对有限。相比税务等政府机构,银行接触此类未融资企业的频率较低,推广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五,劣币驱逐良币,各类P2P、小额贷款公司等高息贷款推销电话众多,导致市场信息混乱。小微企业主的信息被不法机构贩卖给各类P2P、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其利用各类电信技术进行轰炸式电话、短信、微信营销等。由于此类P2P、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众多,其聘请专人全天候电话推销,利用改号软件修改来电提示号码达到“骚扰电话”被洗白的目的。目前小微企业主普遍已对电话推销模式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而银行工作人员为提高覆盖面,也需大量采取电话推广方式,各类不同机构的推广电话鱼龙混杂,小微企业主作为信息接收方和信息不对称的弱势方,难以具备精准的鉴别能力,该情况造成信息传递的效率大幅降低。

3 构建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传递机制的思考

第一,进一步规范融资信息平台的运维要求,提升信息集成度。可对各部门建立考核机制,调动其在网站更新制度的积极性。建议建立省内各地融资信息平台年度评比等活动,使其产生“鲶鱼效应”。

第二,政府办公系统和银行系统进一步对接,为企业提供更多增信。例如建行现有“政府采购贷”品种,纯信用方式放款,但需政府方对小微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确认,目前该确认程序在政府方较难推进。若未来在政府采购系统内开设端口对接银行系统,进行应收账款线上确认,既能保证信息准确,又能减少政府工作,为小微企业切实提供增信支持。

第三,银企对接会试行网络直播模式,增加企业覆盖面。2018年建行内部首次实行了业务培训网络直播,2019年已通过建行大学平台广泛推广,不仅可观看直播,还实现了回看的功能。若政府对接会能采取此形式,则覆盖人群更广、企业参与度更高,同一企业可参会人数更多,将对信息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第四,建行已拓宽新思路,以“双大”服务“双小”,创新供应链网络银行服务,需政府方给予支持共同对市场进行引导。“双大”即大行业、大企业,“双小”即小行业、小企业。大企业应付账期长,是小企业资金压力大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行创新供应鏈网络银行服务,通过占用大企业的授信额度,通过其提供承诺付款等增信措施,实现“一点打全国、上下游均覆盖”的融资模式,切实解决上下游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但该业务的切入点为大型企业,受益人既包括大企业,更涵盖全产业链的小微企业,对解决融资问题非常有效,一举两得。建议政府方对大型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窗口指导及政策宣传。

第五,打造“工商+银行”生态圈,共同服务小微企业主,将正规的普惠金融政策和途径传递到企业“诞生的第一天”,阻断后续贷款诈骗的生存空间。目前笔者所在的建行湖南省分行已与长沙市内部分区域的工商部门共建金融生态圈,工商部门允许银行工作人员驻点,为小微企业主解答银行结算、贷款的各项疑问,提高各企业对银行正规融资渠道的可获得性。同时银行肩负着宣传反洗钱、防诈骗等职能,在企业诞生之初为小微企业主注射防诈骗的“预防针”。

第六,有关部门、电信公司进一步严控骚扰推销电话,通过相关技术“死磕到底”。各类金融机构相互补充,共同服务小微企业融资是健康的模式,但相关机构通过不法途径购买企业主信息、虚假宣传贷款产品、对贷款合同条款有意隐瞒,相关报道贷款骗局已通过315平台曝光,严重扰乱了健康的金融市场,已经对部分小微企业主的经营和家庭造成不良影响。需要相关部门、电信公司共同联合,以“死磕到底”的方式,顺藤摸瓜,将该利益线条上的各方一网打尽,为构建健康良性的金融服务系统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姜勇.多渠道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J].西部金融,2012(5):45-47.

[2]赵晴.浅析解决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新路径[J].中国证券期货,2012(3):199-200.

[作者简介]陶香军(1972—),女,湖南安化人,本科,会计师,研究方向:普惠金融。

猜你喜欢
信息传递小微企业融资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