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众创空间与“互联网+旅游”结合模式新探

2020-04-17 14:49刘琪
对外经贸 2020年1期
关键词:众创空间互联网旅游

刘琪

[摘 要]随着我国旅游业近三十多年来的蓬勃发展,旅游市场需求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消费者对旅游信息产品的需求、旅游价值的认可同传统的旅游模式大相径庭。如何利用众创空间和“互联网+”为旅游业寻找新的突破口成为现阶段旅游企业、创客们和高校关注的焦点。“互联网+旅游”将孕育出全新的旅游运营模式。

[關键词]互联网+旅游;旅游价值;众创空间

[中图分类号] F752.6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283(2020)01-0074-04

Abstract: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past 30 years, the tourism demand of the market has also changed with the changes of China's economic, social, 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umers' demand for tourism information products and the recognition of tourism value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tourism model. How to make use of the creative space and Internet + to find a new breakthrough for the tourism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ourism enterprises, entrepreneurs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the present stage. Internet + tourism will give birth to a new mode of tourism operation.

Keywords: Internet+ Travel; Tourism value; creative space

一、众创空间的概况

(一)众创空间的提出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步入低速、稳定发展阶段,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也不断涌现。2015年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深圳视察时强调,“全民创新,万众创业”。随之,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众创空间”的理念;同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意见对众创空间进行了界定,并同时指出了众创空间与创客的区别。2016年5月,“众创空间”入选《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十大新词; 2017年12月,“众创空间”入选2017年民生热词榜。

“众创空间”,即创新型孵化器,“众”是主体,“创”是内容,“空间”是载体。“众创空间”源于孵化器,却高于孵化器。孵化器是一个空间概念,特指在企业创办初期,为企业在资金、管理等方面提供多种便利,使高新技术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以推广运用、对科技型企业、创业企业进行孵化,加强合作与交流,使企业“做大、做强”的集中的空间。众创空间是根据互联网及其应用深入发展、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社会化运作、专业化服务构建的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开放创新及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可以说,“众创空间”是孵化器的再升级,比孵化器更注重现代网络技术环境的应用、具有更便利、更开放,更先进的特点,在政策和成本管控上也更具有优势。

(二)众创空间发展的生态环境分析

1994年,美国克林顿政府于《科学与国家利益》一书中第一次提出创新生态系统,并提出“今天的科学和技术事业更像一个生态系统,而不是一条生产线”。近年来,随着欧盟的“都柏林宣言”、日本的“科技政策学”等项目的出台,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将创新政策纳入国家经济、科技发展领域的政策部署,强调创新生态应作为国家持续创新能力的根基。我国发展“众创空间”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及三区(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科技园)的优势,释放创新、创业政策,盘活经营不善企业的闲置资源,降低创业成本和门槛,集聚“互联互通”系统,实现草根创业。

“众创空间”应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加强多方面的融合,形成有机整体。

第一,“众创空间”要在创客空间、创新工厂等孵化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小微创新企业的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

第二,地方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适应“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集中办公的特点,简化企业登记手续,为创业企业工商注册提供便利。例如:通过盘活闲置厂房等资源为“众创空间”企业提供低成本的工作场所。

第三,充分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对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例如:政府可推出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机制,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科技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产品和服务。

第四,健全创业辅导、指导制度,打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政府、各部门、各协会可举办创业训练营、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培育创客文化 (如图1所示)。

(三)高校众创空间发展的可行性

我国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在校系统的职业技能教育,确保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众创空间”的双创思路与我国高职教育的目标相吻合,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众创空间这一平台,为毕业生就业另辟新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2015年、2016年麦可思研究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研统计,依据统计数据表明(如表1、图2),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近几年在不断上升,高职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明显高于本科毕业生,2014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前两位行业是教育业和零售商业,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前两位行业是零商业和建筑业。区域方面,毕业生在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自主创业比例最高。究其原因,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近几年来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给予的政策方面的支持,特别是20l5年以来,随着“众创空间”的提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建立了各种示范区,激发了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梦想;另一方面,高职教育相比本科教育而言,更加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升了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品质、技术技能,激发了更多的在校学生与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

然而,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与教育模式与创新创业的现实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的矛盾,人力资本方面矛盾尤其突出。“众创空间”作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型实践载体,近几年来在我国高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创业教师欠缺、创业指导思路匮乏、创业服务不完善、有技术含量的项目缺乏、创业融资渠道不通畅、缺乏与创业孵化机构的有效沟通、支持等。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我国高校、高职院校可以就借助“互联网+”的思维,開展产教融合的模式,进一步完善“众创空间”的建设。

二、“互联网+”旅游企业的运作模式

“互联网+”旅游企业是指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通过整合旅游企业内外部旅游资源,为用户提供旅游信息产品和服务,方便用户找到在旅游价值链中的位置,创造价值、获得收益的盈利性组织,是一种新型的企业模式(如图2所示)。“互联网+”旅游企业具有一少、一强、三高的特点,即资源消耗少、资产轻;创新能力强;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高。

“互联网+”旅游通过对旅游价值理念和旅游者深入研究,旅游企业所设计出的旅游信息产品和服务才能充分满足市场各要素对旅游的需求。又因为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所以在旅游信息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使得旅游服务信息平台的选择和旅游服务提供同步进行。“互联网+”旅游企业的收入再分配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用于旅游服务管理与优化,其二作为企业利润留存,而这一部分留存利润又可以作为新一轮的运作准备资金,投入到下一轮旅游信息服务产品的研发。综上所述,只有不断为市场提供有价值的旅游信息产品和服务,才能保证利润的获取,维持“互联网+”旅游企业运作的循环。

旅游价值主张、旅游营销、旅游价值链、旅游服务管理和旅游企业盈利模式是“互联网+”旅游企业商业模式的五个构成要素。旅游价值主张作为“互联网+”旅游企业商业运行模式的基础,是指设计新颖的旅游信息产品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旅游价值链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价值链、获利等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为用户创造使用价值;旅游服务管理和旅游营销网络是旅游价值链的重要支撑,盈利模式是从财务收益的视角对商业模式的一种有效评估。

三、高校众创空间与互联网+旅游的有机结合——以携程为例

(一)携程旅游网概况

我国最大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携程旅游网总部位于上海,全国二十多个大中城市设立分支机构。携程旅游网作为高科技旅游服务公司,广泛吸纳海外风险投资,美国凯雷集团、日本软银、美国国际数据集团、上海实业、美国兰花基金及香港晨兴集团等都是携程的主要投资人。携程旅游网至1999年初正式开通以来,其发展共经历了3个时期,即1999年5月至2000 年中的迷茫期;2000年中至2003年12月的模式确立期;2004年至今的模式深入期。

携程创立之初,其创始人梁建章原计划将携程建成一本旅游网上百科全书,用户只需登录携程旅游网即可查询世界各个国家旅游景区。2000年初,携程建立了自己的呼叫中心。2001年1月,携程着手与酒店合作,先后与全国1000多家酒店签订订单。2002年3月,携程实现了对北京海岸机票公司的收购,启动了全国机票中央预定系统,次年10月,携程的出票城市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国。2003年1月,携程旅游网与中国旅行社总社达成协议,中旅每月在携程网上推出其下月的旅游产品,携程则将下月的机票、酒店套餐提供给中旅,互惠互利,实现共赢。2003年8月,携程旅行网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合作,双方联合推出12580商旅增值服务,移动用户只需拨打12580,就可在全国224个城市,2000多家酒店直接享受预订服务,双方建立了广泛的战略联盟。2004 年,携程全面进军度假旅行服务领域。同年2月,携程收购上海翠明国旅。2005年1月,携程与爱尔兰旅游科技公司及服务供应商CNG签订合作协议,携程成为了CNG 在中国的独家分销商。同年,携程首次推出“定级度假产品”,为高端散客自由行提供了方便。2006年,携程与国内10多个城市的114台联合推出订房、订票服务。续“定级度假产品”后再次推出“自由不贵、档次不低”的999 自由行度假产品。

(二)众创空间打造高校旅游互联网+“梦工厂”

自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以来,各种模式的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如:政府创投基地、创业咖啡馆、投资孵化一体化的服务机构等,培育出不少优质项目。在众创空间蓬勃发展的当下,如何做好众创空间旅游行业的顶层设计?如何引导众创空间结合旅游行业的特点围绕其核心价值“创业投资+系列服务”进行差异化、专业化探讨?如何创新运营,形成集群优势将成为旅游行业众创空间研究的焦点。

从“互联网+”视角看,“互联网+”契合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要求,互联网环境使人人创业成为可能。

1.低门槛性。“互联网+”创业者在初期需要投入的固定资产较少,一个网络,几台电脑就可以开张营业,使人人参与、人人创业成为可能。

2.重融合性。“互联网+”条件下并不需要大学生能掌握某一行业的高新技术,只要求大学生掌握高技术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例如:大学生不必掌握机器人的内部原理和核心算法,而只需要掌握机器人如何应用到某个行业的工艺,“互联网+”的“+”实现行业跨界融合,可以是线上与线下的结合,也可以是实体与虚拟的融合。“互联网+”降低了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的门槛。

3.开放性。“互联网+”可集聚各类创新人才,以众智、众包、众扶、众筹促进创业,助力创业,推进企业创新设计,改进企业生产方式,最终形成共建与共享机制。具体而言,在取得政府、企业、个人的创新支持为前提,借助多种服务外包,通过实物众筹和股权众筹,已实现产品开发,共同盈利。

“互联网+”通过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的融合,实现人与人、物、服务、场景、未来的多项连接,最终实现“跨界融合,连接一切”,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推出新业务与新模式。目前,绝大多数旅游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横向分工体系,但由于行业竞争者之间竞争加剧,导致旅游行业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下降,企业盈利能力降低,游客投诉却逐年增多,“零负团费”现象愈演愈烈。携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企业运作模式——纵向分工体系,在该体系中,携程将自己定位为零售代理商,一方面,可帮助合作企业降低销售费用和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游客也可减少信息选择搜集、决策时货币的支出。旅游批发商(如酒店、航空公司)可在携程的平台上将自己的信息提供给旅游消费者,方便旅游消费者及时获取信息、作出决策、节约成本。如此,携程的“互联网+”旅游的模式正好迎合了高校众创空间的需要,高校借助众创空间推及旅游产品时(例如:旅游线路等)若也能采取纵向分工体系,也可节约社会成本,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收到异曲同工之效,还可使创业主体逐渐转向草根大众。

“互联网+”旅游技术降低了创业者的门槛,“互联网+”旅游创造的众包、众筹等模式让创业资源迅速聚集融合,流通渠道扁平化。网络信息平台缩短了创业者和用户之间的距离,创业者可以面对面为客户提供服务,加速体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新的业态项目衍生出新的创业增值服务,改变了旅游行业的经营模式,为旅游行业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EB/OL]. (2015-03-10). http://www.most.gov.cn/kjbgz/201503/t20150310_118485.htm.

[2] Mason C,Brown R.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 and growth oriented entrepreneurship[R]. OECD LEED Programme. The Hague, Netherlands. Dutch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2014: 77-102.

[3] 《美国现代科技政策研究》课题组.克林顿政府的科技政策[J].科学与社会,1997(1):2-8.

[4] 李万,常静,王敏杰,等.创新3.0 与创新生态系统[J].科学学研究,2014(12):1761-1769.

[5]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1):13-16.

[6]蔡跃洲.“互联网+”行动的创新创业机遇与挑战— —技术革命及技术一经济范式视角的分析[J].求是学刊,2016(5):43-52.

[7]易顺明.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众创空间的建设策略[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6(9):3-7.

[8] 包富华,李玲,郑秋婵.互联网旅游企业商业模式分析研究——以携程旅行服务公司为例[J].产业观察,2013(3):156-158 .

(责任编辑:顾晓滨 董博雯)

猜你喜欢
众创空间互联网旅游
旅游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