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日本对中国流行语的作用及中国流行语的演变

2020-04-17 14:50李想
青年时代 2020年3期
关键词:日本文化流行语互联网

李想

摘 要:在2019年7月11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中指出,我国网民规模在2018年底已达到了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而早在2017年,据日本总务省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互联网的普及率已高达94%。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两个国家之间,外交、经济、教育等多个交流方向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青少年而言,日本文化通过互联网、传统媒体等多个渠道,已经对日常购物、交流等方面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重点以流行语为中心,探讨日本对中国本土流行语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日本文化;流行语

一、产生作用的途径

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由于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等原因,与中国的关系不言而喻。在互联网背景下,运作着多个方面的平台,如各种视频软件、新型媒体、国内外的电子游戏……这些平台是构建全民热议社会热点的绝佳“孵化地”,自然而然与之相关的流行语也随之而生。

(一)日产动漫、游戏

日本是世界公认的动漫大国,从宫崎骏到新海诚,在世界动漫史上皆创造出经典作品。《2015-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动漫产业现在已是日本第三大产业,年营业额达到230万亿日元。动漫中的那些经典人物和台词会在国内成为年轻人之间的话题中心,如《名侦探柯南》中的经典台词“真相只有一个!”;《火影忍者》中的“有思念你的人在,就是你的归处。”;《海贼王》中的“我是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这些台词中,有一些释放着青春活力,也有一些感慨着生命和岁月,因为他们的经典与独特,所以在中国国内用汉语的方式进行传播,成为我国国内流行语受日影响的部分代表。

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就诞生了任天堂公司,“超级玛丽”与世人见面。90年代,索尼制造出PS机,又带来一个新的时代。由此可见,日本在游戏制作运营产业方面有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高度肯定。近年来,伴随互联网市场的逐渐扩大,日产游戏《Fate/Grand Order》《航海王·起航》等网络游戏通过授权合作等方式登陆中国市场,并引发热议。中国年轻人为方便交流沟通游戏情节,往往以游戏中人物特点对人物进行命名,如“金闪闪”“小太阳”“刷子”等,在百度上对“FGO 金闪闪”进行搜索,可搜索到的相关结果约502000个,足以见得日产游戏所衍生出的流行语在国内的流行程度。

日产游戏不仅通过游戏本身产生话题,还对中国游戏产业本身产生影响。在《Fate/Grand Order》的影响下,中国鹰角网络于2019年5月1日公测的《明日方舟》采用了与《Fate/Grand Order》相似的战略经营类模式,并与《Fate/Grand Order》的日语配音演员合作,共同创造该款国产游戏。中国手游发行商收入榜显示,《明日方舟》仅在公测一个月的时间内,下载量超过500万,而鹰角网络公司凭借该款游戏成为五月收入排行第三的公司,仅次于网易与腾讯,创造无数网络热点话题。“阿米驴”“蛙蛙”“旺仔”等热词也活跃于网络中,成为新一代的流行用语。

(二)日本生活习惯

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下,随时随地都可窥得国境外的世界。而日本本土的语言、传统服饰、食物都与我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聯系与交集,日本人的肤质和饮食习惯也与我国较为相似,所以国人更易接受与喜爱日本美食、化妆品牌等。从生活方面来说,“和风”成为国人审美的主流趋势之一,“榻榻米”“木屐”“便当盒”等也成为国人日常的流行用语。

而由于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许多相似的社会问题,如30到50岁之间的在职人员工作压力大;吃、穿、住、行等方面花费较多;“老龄化”相当严重;住房紧张等。这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诞生的热词也在两个国家之间互相流通,如“社畜”“穷忙族”“不婚族”“宅”等词由日本传入中国,并成为流行语,代表中国所面临的相似社会问题。

(三)日本语言习惯

在日语中,常见用词缀来总结有某一类特点的人或物,如「~族」「~手」等。而中国媒体等借用这些从汉语字面意思可理解的词缀,直接引用日语中的部分含有这些词缀的词,并利用这些词缀结合本土文化创造出新词,如“啃老族”“丁克族”等,部分词甚至被日本人再次利用。在这种两国国家共同的文化引用、创造、再度引用中,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和进化下,两国文化生生不息,并结合时代热点,产生出全新的文化活力。

二、作用方式

由于日本的假名是从汉字演变而成,日本的汉字也是在中国唐代时引入日本,所以日语的发音和字形都较易被国人所接受。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中国的年轻人可以直接看到日本本土新闻和番剧,并通过“形译”和“音译”两种方式进行转化,作用于中国的流行语。“形译”是指单纯从汉字出发,抛弃日本所有的和语发音,而直接用汉语发音。例如,“昆布”“榻榻米”“寿司”等,已经渗透在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而一些有趣、独特的词则成为流行用语,如“宅男”“社畜”等,代表了一个社会群体或某个社会现象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中国本土的流行用语,甚至加以进化和演变。

而“音译”也十分常见,如“卡哇伊”“纳尼”等,往往是日常常用的日语语句,年轻人在互联网上通过日剧或动漫进行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而这些常用语在经过简易的音译后在国内普及开来。但其中大多数由于其广泛性与持久性,大部分转化成即使在中国也经常使用的常见用语,成为年轻一代的口头禅。

三、影响作用后的本土进化

所谓的“本土进化”是指,适应于中国当前社会状况,并依托于某一具体事件进行发酵演化,并重新构建的一个过程。例如,在日语中「宅急便」(たっきゅうびん)是指将较小快递配送至每户的一种快递形式,但在中国,由于麦当劳将“宅急送”作为品牌外卖的代言词,所以别的国产美食品牌也化用了“宅急送”作为外卖的代称。同时,国人也逐渐接受了“宅急送”这个词,并默认为其实意为外卖的意思。该词在中国外卖行业兴起的时机流行开来,是由我国某一产业的兴起所造就出该词成为流行语这一现象。

对于进化而言,体现更加明显的是「オタク」,也可以写作「御宅」。该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多用于那些成年了但仍然迷恋游戏、动漫、手办等且单身的日本男子。随着该群体的飞速扩散,该词的定义逐渐演变成“沉迷于社会大众一般难以理解的亚文化之中,对该文化有极度深入的了解,并且难以沟通交流的人。”在日本,该词虽初期较不为社会群体所接受,但在动画产业的爆炸和普及下,随着该类人群逐渐变多,社会包容性逐渐变强,「オタク」渐渐仅表示该类人群,并无明显的感情色彩。

但这种情况在我国国内却发生了改变。我国媒体根据汉语字面意思上的“宅”来去体会该词,误以为是“居住地”而造成了后续用词的错误。演变成“宅男”“宅女”“土肥宅”等含有明显贬义色彩的词,由于简易思维与长期误用以及媒体通过自创“宅”词加以炒作,“宅”的定义演变成:经常足不出户、流连网络、穿着不修边幅、不善言辞、缺乏对异性的魅力等特点。该词则是由于我国某一社会团体人数激增以及相关的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演变与进化。

四、结语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自古以来渊源深长,在互联网时代,两国人民借助科技手段更加方便理解对方国家的国情与人文。在此条件下,研究流行文化的代表之一的流行语的价值就更值得两国学者思考。通过不同的思考方式与历史沉淀,不同的社会热点产生出本质类似,体现方式不同的流行文化,而针对这些活跃在年轻人之间的流行文化进行研究后,所能反映出的是这个国家的语言习惯和整体性格。对于语言学者而言,探究流行语的演变与进化,也是在探究语言的发展与改变,无论是对基础语言的学习,还是对文学的理解思考而言,都大有裨益。通过本次研究,也可以清晰看出,中日两国流行语之间的互相作用与影响的程度之深,更加证明了该方向值得语言学习者的深入挖掘和探究。

参考文献:

[1]方海燕.论中日流行语的特点及研究价值[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9).

[2]韦小燕.中日流行语产生原因对比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2(Z6).

[3]彭广陆.从汉语的新词语看日语的影响——说“人脉”[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4).

[4]张新.浅谈中日流行语的区别与联系[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5]李洁.日语流行语特征及社会价值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6]韩李.当代汉语流行语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7]楼志新.新词新语的新探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6).

[8]罗传伟.关于流行语的研究及启示[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1).

[9]柯克雷.日语“新语”与“流行语”的比较研究——以2015年十大流行语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6(1).

[10]陈光磊.改革开放中汉语词汇的发展[J].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9(2).

[11]梁丽娟.中日新语流行语对比[D].南宁:广西大学,2008.

[12]唐月梅.日本文学史[M].北京:昆侖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日本文化流行语互联网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巧借 流行语
论日本文化的复合性特征
第二外语日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