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时政”课堂是教师将时事热点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将鲜活的时政资源恰当运用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普及的大背景下,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构建道德与法治微时政课堂,实现时政热点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激活课堂活力,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微时政课堂;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促进初中生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发展,引导初中生健康生活为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综合性课程。时政热点是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具体表现,是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深化和延续。“微时政”课堂是教师将时事热点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将鲜活的时政资源恰当运用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普及的大背景下,教师构建道德与法治微课堂,实现时政热点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能弥补教材的滞后和不足,有效地激活课堂活力,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 构建微时政课堂是培育初中生学科素养的需要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后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初中阶段作为高中教育的“预备起点”,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育将直接影响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
初中生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但社会阅历浅,理论知识积累少,对网络信息辨别能力不强,对当前国内外时事热点的理解流于片面。微时政课堂构建通过建立时政热点和课本知识的联系,抛弃灌输式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深化知识理解,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落实生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政新闻的习惯,学会多层面、多角度用教材知识对时政新闻进行全面分析,培养学生政治敏锐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 构建微时政课堂是凸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特色的需要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德育教育为主的重要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贴近生活,与时代、社会发展的结合更为紧密。教材彰显生命教育,凸显全球教育和法治意识,强化公民意识。学科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法治意识,增强政治认同,引导学生健康生活。“微时政”是在课堂中充分地运用时政资源,时政资源是课程资源中与现实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资源,我们能为学生打开一扇洞察了解社会的窗口,了解当今国内国际发展状况与趋势,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趣味性。因此,将时政热点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现深度融合,充分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代性特色。
三、 构建微时政课堂是打造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需要
伴随着福建省中考课程改革的推进,道德与法治在考试考查方式上由开卷考向闭卷考转变,题型上以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的思考性为主的探究实践题,注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理性和质疑,重视高阶思维。传统课堂应对道德与法治闭卷考试的误区是不敢过多运用先进多媒体技术拓展课堂知识维度,只是单纯地罗列知识点,简单依靠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以“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自主意识,被动接受知识。显然,传统课堂不能适应当前道德与法治考试的需要。在“微时政”课堂,教师根据课程知识的需要,利用学生对现实社会充满好奇的心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挖掘生活素材,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对时政的分析讨论中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解题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持续增强。
四、 微时政课堂构建策略
(一)时政微播报,提升媒介素养
时政微播报是让学生每周利用一节课的前5分钟,对一周来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进行播报。“微播报”以4个同学为一小组,共同收集资料,制作课件,以标题新闻为主,配以相关新闻图片,由一名同学上台发布。微播报重点在于对新闻搜集量和质的把控。老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新浪等新闻平台、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新闻周刊等微信公众号、《新闻联播》等电视节目获取信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的时新国内外大事。
时政微播报,不仅能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全面的信息鉴赏、批判和加工能力,让学生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学会自我發展、融入社会、自我成才,从而实现提升学生媒介素养的目标。
(二)时政微点拨,培育认知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抽象性、时效性。时政微点拨是老师在教授新课时,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出发,围绕本课重难点设计相关主题,布置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介多途径有针对地收集时政新闻,并对种类繁多的图文材料进行归类和整理,由小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再由教师结合学生展示的时政材料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探究,教师及时给予引导评价,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掌握重难点。如: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谋求互利共赢》中,“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本框的重难点,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2019年中国四场主场外交(北京园艺博览会、第二届进口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新闻资料,学生代表在课堂上展示收集成果后,教师运用点金之术,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从四场主场外交盛况中提炼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词,培养了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思维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时政微评析,养成思维素养
时政微评析,是在复习课中,以一个核心时政事件为主线,用图文或视频作为背景材料,紧扣拟复习的知识点,可借用近年各地中考真题或模拟题,也可原创设置问题,甚至鼓励学生自行编制练习题,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多角度让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如:复习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教师以时政“2019年9月29日,我国举行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为主线,以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事迹为背景材料,首先以中考常见的设问题目“黄旭华身上有哪些美德(精神)感动了我们?”引导学生将时政材料和课本知识点相链接,接着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研探究“结合第三单元第五课相关考核要求,假如你是中考命题者,会从哪些角度进行设问?”学生经过探究合作,归纳该时政涉及本课的考点及设问角度,最后以该时政材料编创成“时政点评题”,通过精讲中考核心例题,让学生将教材知识点和时政相结合,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逐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概括创新能力。
(四)时政微辩论,培养思辨素养
初中生心智发育还不成熟,社会经验欠缺,理论知识贫乏,思考问题较为片面,处于非此即彼的层次。道德两难问题在生活中是常见的。时政微辩论,是课前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两难话题,在个人教学资源空间上传相关辩论视频,让学生在新课教授前,通过倾听多角度的辩论,激起学生内心价值冲突,了解事情的多面性,对事件的真相本质会有更透彻的了解,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梳理出自己对该时事话题的理解和观点。在课堂上,老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陈述观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用辩论的方式进行思想的交锋和观点的碰撞。如:老师在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教学前,上传“奇葩说”之《中学应不应该禁止学生带手机》到课程空间,并布置辩论题目:“网络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学生在课前观看辩论视频,结合导学案预习该课内容。课堂上教师结合本校最近开展禁止学生带智能手机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学生因为课前已有对论点充分的认识,也准备了充分的论据,正反双方交锋激烈,思想碰撞,形成热烈的争辩气氛,教师在辩论结束前结合课本知识点做好引导和总结。通过时政微辩论的方式,师生在互动合作中透过事件看本质,客观理性看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审视现象的思辨能力。
(五)时政微考核,落实知识素养
时政微考核,可以是在课前导入设置时政知识竞赛,也可以是在課堂小结后抛出时政材料主观题,该题以本堂课所结合的时政作为背景材料,设置两到三个问题,让学生当场完成,老师当场讲评,巩固本堂课所学知识。
还是以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谋求互利共赢》为例:课前教师设置了两道与本框内容相关的时政知识竞赛题让学生抢答,既为课堂伊始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热身,也为导入新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课堂小结后抛出以2019年我国成功举办四场主场外交活动为背景材料的主观题,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知识竞赛例题1:2019年5月15日,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A.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
B.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C.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
D.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当堂练习:
下列是2019年我国成功举办的四场主场外交活动中习近平主席主旨演讲选摘:
1. 4月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建‘一带一路,我们应该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守望相助,即使相隔万水千山,也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
2. 4月28日,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
3. 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氏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4. 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面对矛盾和摩擦,协商合作才是正道。我们应该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共同培育市场需求。”——《开放合作 命运与共》
请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四场国际活动中,从不同角度阐述的同一个理念是什么?
(2)请你结合材料中习主席的演讲内容,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全球发展的价值。
(3)请你结合材料中习主席的演讲内容,探究如何运用中国智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陆晨.时政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德育与成才研究,2018(7):16-17.
[2]孔钰.“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J].校长参考,2018(2):72-73.
[3]王晓.关于时政播报的几点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
[4]王谦峰.巧用当前时政热点 激活道德与法治课堂[J].基础教育参考,2017(13).
作者简介:潘奕峰,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