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摘 要] 古人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教师的成长亦然,唯有夯实根本,立足实践,不断学习,勤于思考,才能越走越快,越走越远。
[關键词] 教师成长;教育实践;学习;反思
各位老师:
在开始交流之前,我们一起分享一个小故事。
两个人同时在荒漠中栽上了一些树苗。其中一个人隔三岔五地就给树苗浇水施肥,精心地呵护着树苗,树苗也长势喜人。可另外一个人呢,就显得很是悠闲自在,树苗刚种下的时候,他来过几次,树苗成活后,他来的就很少了,只是除除草剪剪枝而已,那些树苗显得“毫无生机”。几年的工夫,他俩的树苗都长得碗口那么粗了。一天夜里,荒漠上刮起了狂风,第二天风停的时候,人们发现,原来辛勤浇水的那个人的树几乎都刮倒了,不几日,便枯萎了。而悠闲那人的树苗几乎没有倒。大家很是纳闷,“假若经常给树苗浇水施肥,呵护有加,树根就不会往深处扎,我之所以不去理他,就是让它自己去寻找营养而拼命地自己扎根,根扎得越深,吸收到的营养就更多,更丰富,它还害怕狂风暴雨吗?”那人微笑地介绍说。
不难看出,同样的土壤,一样的树苗,不同的管理引发了不同的命运。曾经风光一时的“树苗”被风吹垮,而那些平日里貌不惊人的“树苗”却因扎实的功底岿然不动。不由得想起教师专业发展来,有多少教师凭着年轻有干劲而风光一时,最终却因“学习之根”不深而被吹倒,枯萎乃至“死去”,有多少教师凭着“包装修饰”而名噪一时,最终却因“发展之根”不深而悄然落幕,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黯淡、倒下,不就是根底不牢,后劲不足,发展断层的缘故吗?
教师成长的根要牢牢扎在实践中。教师的工作繁琐而又辛苦,备课的煎熬,上课的辛劳,培优辅差的煞费心机,哪一样是省力省劲之事?可哪一样是教师分外之事呢?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土壤,没有这些工作的精致,何谈教师的成长,又枉谈职业的幸福。教师要把成长的根深深地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站稳课堂,立足教学,服务学生,不断地汲取成长的营养,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及时纠正、完善自身的不足,成长的根扎得愈深,根系越发达,我们的成长才能抗风挡雨,才能更加健康茁壮。
教师专业发展之根紧紧扎在学习中。“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一江水”。时代在发展,学生也在变化,教师应摈弃抱守残缺的思想,紧跟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学习中夯实自己的能量,提升自己的素养,教师才能因“专业根系”的强劲而不倒。教师学习的途径很多,上网研修、参加各级培训,师生之间的交流,业余时的阅读学习无不是学习的渠道,“每日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通过形式不同、不带功利的学习,我们的眼界会更宽,境界会更高。教师还应选取不同的“人”而学,向同事学,取他山之石而提升自己;向学生学,用儿童的视角分析自己;向名师学,剖析自身不足而改之。持续不间断的学习中,我们才拥有有力的“根”而更加挺拔。
教师提升自己的根实实地扎在反思中。“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反思是教师发展有力的助推器,在不断地反思中知不足,明其行。教师要转变工作思路,抓住教育细节而思,剖析蕴含其里的教育思想,弥补自身的教育素养,立足教学实际而思,寻找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反思力,提升自己的实践力,夯实自己的教学力。在丰富、完善中走出自我,走向成熟,迈向成功。
树因根扎得深而得以成长,同样,教师的成长也会因“根”的有力而“青春永驻”。所以,教师要在实践、学习、反思中汲取丰富的成长营养,充足的成长能量,强劲的成长动力,从而促进成长根系的发达,让自己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中愈行愈远。
(责任编辑:刘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