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网络舆论正确导向的路径分析

2020-04-17 08:56谢晓娟李岩
行政与法 2020年3期
关键词:网民导向舆论

谢晓娟 李岩

摘      要:导向是舆论的根本性问题。坚持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就是要始终坚持舆论的社会主义方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实践中仍有一些因素影响着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因此应进一步加深对网络舆论正确导向的认识,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构建以中央主要媒体为主导的主流舆论格局,大力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

关  键  词:网络舆论;正确导向;网络文化;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20)03-0001-09

收稿日期:2020-01-16

作者简介:谢晓娟(1964—),女,辽宁阜新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李岩(1983—),女,黑龙江牡丹江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大连工业大学机械学院团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其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1]坚持舆论正确导向不仅是动员和团结全体人民实现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奋斗目标的需要,也是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网络舆论传播具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背景下,只有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才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一、网络舆论与正确导向

(一)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因涉及到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管理学等不同学科,因此在概念界定上很难达成一致。笔者认为,网络舆论是网络传播主体借助网络所表达的具有传播性的思想、观点、意见、情感的总和,具有多主体性、快速传播性、公共性和互动性等特征。多主体性是指网络舆论或者由主流媒体发布和传播,或者由民间自媒体发起和传播,或者由社会经营性组织发起和传播;快速传播性是指与传统的舆论传播相比,借助网络媒介的舆论传播速度呈几何级增长,从而导致网络舆论一经形成就会形成“舆论潮”;公共性是指网络舆论往往从单一事件开始发酵,再引发公共性话题,进而涉及到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互动性是指网络舆论既是网民之间的互动,也是网民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各种互动叠加形成强大的聚合力和影响力。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较2018年底增长259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1.2%,较2018年底提升1.6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较2018年底增长2984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较2018年底提升0.5个百分点。[2]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广泛使用,網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受网络开放性、虚拟性、扁平化、碎片化等特征的影响,网络舆论同样具有不可控性和不可预判性。一方面,网络舆论能够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和价值判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了强大的优越性,现实生活的巨大变化投射到网络舆论中就形成了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坚定信仰;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处于社会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各种社会矛盾叠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更加艰巨,许多体制机制的障碍尚未得到有效破解,思想文化领域的错误思想和错误认识还大量存在,西方敌对势力借助网络不断唱衰中国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使得网络舆论难免夹杂着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坚持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正确导向

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角度看,无论传统舆论还是网络舆论都是现实生活中利益关系的反映,是社会道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投射,表达了人们对于更加美好生活的期待。一般而言,舆论会以显性的或隐性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政治认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3]坚持舆论的正确导向就是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4]坚持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要求无论经营性的网络平台还是网民自媒体都要做到导向第一,社会责任第一,绝不能为错误言论及有害信息的传播和蔓延提供任何便利。具体而言:一是坚持把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政治方向事关全局,事关党和国家发展道路,事关旗帜。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二是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网络舆论要客观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和本质,聚焦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坚持正面宣传不是掩饰问题,不是粉饰太平,而是要敢于与各种错误的言论和行为做斗争。三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网络舆论是网络文化的表现方式,网络舆论的导向能够影响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应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5]

二、坚持网络舆论正确导向的重要性

(一)以正确导向的网络舆论凝聚各方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从没有过的事业,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断探索的事业,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实现这一理想和目标需要不断构筑全体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形成强大的力量,激发强大的精神动力。正确导向的网络舆论能鼓舞人心、激发动力、统一思想,而错误导向的网络舆论只会使人消极懈怠、斗志瓦解、思想涣散。坚持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能够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6]呈现出来、表达出来;能够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宗旨作为传播的主流和核心内容,从而使全体人民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团结在党的周围,形成巨大力量;能够传播马克思主义,传播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传播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武装人民的头脑,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行动的指南;能够增强全体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高度自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践行者、主动参与者、自觉奉献者;能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解读和宣传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以此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积聚力量。

(二)以正确导向的网络舆论消除负面影响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西方敌对势力以及各种错误思潮借助网络对我國进行攻击、谩骂和歪曲,挑战主流意识形态,挑战法律底线,挑战社会道德底线。“现在,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许多错误思潮也都以网络为温床生成发酵,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7]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空间及网络舆论治理成效显著,但是,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自2018年3月美方挑起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兴危机”等相关衍生话题不断,导致网络舆论场上出现多个负面旋涡。各种错误思潮也趁机借助网络挑起思想纷争,制造思想混乱,歪曲重大历史事件,抹黑革命英雄人物,抹杀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历史。坚持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能够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能够引导人们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够依据事实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三)以正确导向的网络舆论化解社会矛盾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在所难免。这些矛盾包括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城乡低收入者群体与高收入者群体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之间的矛盾,等等。在解决社会矛盾的过程中,网络舆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坚持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能够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让互联网成为党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扰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8]能够直面社会当中存在的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切实发挥网络舆论监督作用;能够消除网民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不信任感,提升政府公信力;能够有效释放社会压力,稳定社会秩序,推动政府科学决策。

三、影响网络舆论正确导向的因素

网络舆论既是意识形态的晴雨表,也是民心的晴雨表。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空间治理成效显著,但影响网络舆论正确导向的一些负面因素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一)对负面网络舆论的危害性认识不清

负面网络舆论或者故意歪曲事实真相,以达到制造分裂、煽动社会仇恨的目的;或者颠倒黑白,制造思想混乱,破坏统一的思想基础;或者放大社会矛盾,制造网民与政府之间的对立,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但现实中,很多人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对于负面网络舆论存在着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有些人片面夸大了网络舆论纠正政府过错和监督政府行为的作用,认为网络舆论无论怎么尖锐都不是针对现行体制,也无意挑战现行体制的合法性,因此制度应容纳这些言论;[9]也有些人认为,政府应当对网络舆论尤其是针对公权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自身弊病的批评持宽容态度;还有一些人认为网络舆论本身是中立的,因此应当对网络舆论持中立态度。正是由于存在以上错误认识和思想误区,导致一些负面舆论在互联网上发酵扩散,既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也不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

(二)网络空间法治建设亟待加强

依法推进信息化、维护网络安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以网络空间法治化为重点,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提高全社会自觉守法意识,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法治环境”。[10]目前,为了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法律法规对网络安全加以规制。在国家层面,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法律,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发送的电子信息不得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同时对“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范围进行了界定①。国务院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行政法规,2011年修订)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行政法规,2011年修订)对于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行为如何处罚都作了详细的规定②。2017年5月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部门规章,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管理规定》)明确规定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进形成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同时,《管理规定》对“新闻信息”作了明确定义③。在地方层面,各地政府针对网络安全先后发布了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内容涉及到“网络舆情传播”“网络舆情监管”“网络舆情预警”“网络舆情应对”等各个方面④。实践中,这些法律法规及政府规章对于完善网络文化传播机制、构建现代文化传播体系、有效整合各种媒介资源和生产要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法律法规过于抽象、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尤其是一些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已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坚持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带来了消极影响。

(三)网络舆论的复杂性加大了主流舆论引导的难度

一般而言,主流舆论具有较高的信誉度和权威性,能够左右舆论的走向和态势。当前,网络舆论场异常复杂,舆情燃点低、烈度高、扩散快。就传播主体而言,主流媒体与民间媒体共存,网民个体与网络组织并存;就参与者而言,有揭幕者、造谣者、煽情者、动员者、行动者,有网络意见领袖、网络搬运工、网络水军;[11]就表现方式而言,有各级各类的新闻报道、网络论坛和网络跟帖,有时政评论、即时信息发布,有政论文章、网络文学,等等;就平台属性而言,有技术平台、传播媒介、经营平台和虚拟社会等。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统计,2018年发生全国性网络舆情热点600多起。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的复杂性、重叠性、虚拟与现实的交互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舆论的影响力,加大了主流舆论引导网络舆论的难度。

(四)网民媒介素养水平有待提升

移动互联网不再是一个虚拟世界,而是切切实实成为了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新媒介,网络给网民带来了种种便利,但是诸如网络暴力、谣言、极端言论等乱象也在提示网络并非想象中的美丽新世界。现实中,有的网民缺乏法律知识和专业素养,导致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出现触犯法律的行为;有的网民缺乏对事件的判断力,盲目从众,从而形成“网络围观”;有的网民在网络空间中无限放大自身遭遇的挫折以发泄对社会的不满;有的网民在利益驱动下利用网络舆论赚取好处;个别网民甚至站在社会的对立面,诋毁国家的法律和相关政策,煽动网民的不满情绪,人为制造分裂。可见,网民的媒介素养会直接影响到其在网络上的态度和行为。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网民要想在网络中成为合格的“媒介使用者”,关键在于自身媒介素养水平的提高,[12]否则不仅不利于构筑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也会对坚持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形成阻碍。

四、坚持网络舆论正确导向的路径

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遵循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13]

(一)进一步加深对坚持网络舆论正确导向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14]网络舆论是网络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是网络文化的风向标,是党和国家的声音与网民民意的交汇点。正确导向的网络舆论能够激发网民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增强其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能够传递“中国好声音”,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中国好形象。坚持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要始终牢记党管媒体的原则,做到爱党、护党、为党,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坚持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要始終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为人民发声,为人民谋利。网络舆论是人民表达民意的渠道,不能成为所谓“价值中立”的舆论场,更不能为少数人所操纵成为牟取私利的工具;坚持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要准确把握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对于负面舆论不能简单地“抑”或粗暴地“封”和“堵”,而是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在遵循网络舆论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二)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

坚持网络舆论正确导向的关键在于切实提高法治化水平,推动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纲要》提出:“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和行业自律等手段,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坚决遏制违法有害信息网上传播,巩固壮大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15]为此,应以网络立法为重点,加快建立以促进信息化发展和强化网络安全管理为目标,涵盖网络基础设施、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用户、网络信息等对象的法律、行政法规框架,坚持急用先行,加快出台急需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范网络信息服务与管理,修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完善司法解释,推动现有法律延伸适用到网络空间。同时,加强部门信息共享与执法合作,构建网络舆论预警机制、网络舆论干预机制和反应机制,理顺网络执法体制机制,明确执法主体、执法权限、执法标准,创新执法手段,形成执法合力。可喜的是,《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已于2019年12月15日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室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予以公布,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该《规定》对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①、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②进行了概念界定,同时明确了监管主体③,这对于坚持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无疑极具现实意义。

(三)构建以中央主要媒体为主导的主流舆论格局

团结宣传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方针。长期以来,作为党的政策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中央主要媒体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阐释党中央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反映人民的伟大实践和精神面貌,唱响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新时期,中央主要媒体应在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上下大力气,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健全对舆情的分析和研判机制,提高对舆情走势的感知能力和舆情演变趋势的预判能力,对于人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建立重大舆情联动处置机制,针对重大舆论事件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做到快速反应、有效引导、精准调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切实提高中央主要媒体的引导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增强国际话语权;借助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提升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的能力,抢占网络舆论传播制高点。

(四)大力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

网民作为网络社会的细胞,是网络社会最基本的行为主体和组成单元。只有不断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使之与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水平相适应,才能让广大网民在网络生活中具备健康、敏锐的媒介解读能力及研判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11月12日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要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要唱响人民赞歌、展现人民风貌,大力弘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生动展示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的新实践、新业绩、新作为。”[16]这也为如何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提供了新思路。实践中,主流舆论应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升网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普及宣传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提高网民明辨是非和自觉抵御违法行为的能力;在对网络大V、网络红人加强监管以杜绝“舆论飞地”的同时,积极培养和塑造弘扬主旋律和传播正能量的网络名人,用“时代楷模”和“劳动模范”感染并带动广大网民共同写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全文)[EB/OL].网易号,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T8CK74L051486CM.html.

[2]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网信网,http://www.cac.gov.cn/2019zt/44/index.htm.

[3]杜飞进.挺起新闻舆论工作的精神脊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N].光明日报,2016-04-18.

[4]俞文.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N].光明日报,2019-12-11.

[5][8][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7,336,332.

[6][7]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155,151.

[9]张军.网络舆论监督与中国行政腐败的预防治理[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

[10][13][15]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6/content_5100032.htm.

[11]邓纯余.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的多学科探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2).

[12]李永杰.《中国网民网络媒介素养调查报告》在广州发布[EB/OL].人民网广西频道,http://gx.people.com.cn/n/2015/1223/c374336-27382782.html.

[16]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12/content_5451352.htm.

(责任编辑:劉  丹)

Abstract:Guidance is the fundamental issue of public opinion.To adhere to the correct guidance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is to always adhere to the socialist direction of public opinion,carry forward the theme and spread positive energy.In practice,there are still som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orrect direction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Therefore,we should further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rrect direction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strengthen the governance of cyberspace according to law,build a mainstream public opinion pattern dominated by the main media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and vigorously improve the media literacy of Internet users.

Key words:network public opinion;correct guidance;network culture;media literacy

猜你喜欢
网民导向舆论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犬只导向炮
树立“五个导向”严格党内生活
有感“网民节”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