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辽宁 瓦房店 1163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及对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5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28例)采用体外反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左心室功能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CO、CI、SV、SI、ACI、VI、SVR、SVRIa、STR等参数水平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体外反搏治疗后,临床效果明显提升,左心室功能明显改善。
现阶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心绞痛发病次数也在增加,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但是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无法得到患者认可,而实施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虽然短期效果明显,但手术费用较高,增加患者医疗负担,且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风险性,大部分患者对手术安全问题存在顾虑。相关研究显示,采用体外反搏方法会降低治疗风险,且费用较少,治疗方法简单易学,易于患者接受[1]。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体外反搏对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以及对左心室功能产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5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48~75岁,平均(62.74±3.27)岁。高血压21例,高脂血症15例,糖尿病12例。观察组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47~77岁,平均(63.12±3.08)岁。高血压20例,高脂血症17例,糖尿病11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片,0.1g/次,1次/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60mg/次,1次/d;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次,1次/d;培哚普利片4mg/次,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次,每晚1次。
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生产厂家:重庆普施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型号:P-ECP/TI)治疗,患者取平卧位,把设备充气阀、排气阀与囊套紧密连接并由电脑控制,将囊套绑于患者小腿、大腿、臀部等位置。以人体R波为触发信号,在心脏舒张期对各处气囊由远及近序贯充气加压,压迫肢体动脉,使肢体动脉内的血液反流至主动脉,在心脏进入休息阶段,囊套进行快速序贯充气,从小腿至臀部,在心脏跳动前全部囊套同进放气。1次/d,1h/次,6次/周,共治疗6周。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左心室功能。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如下,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治疗前相比减少80%以上,或者心绞痛未发作;有效:心绞痛情况有所好转,发作次数与治疗前相比减少50%~80%以上;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一半以下。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使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评估左心室功能,监测方法:使用酒精棉擦拭局部皮肤,将电极贴于胸部两侧、颈部两侧。包括CO(心输出量)、CI(心脏指数)、SV(每搏输出量)、SI(每搏指数)、ACI(加速度指数)、VI(速度指数)、SVR(体血管阻力)、SVRIa(体血管阻力指数)、STR(收缩时间比率)。
使用SPSS 18.0实施数据处理,左心室功能采用±s表示,行t检验;临床效果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比较左心室功能水平发现,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存在较大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28,n/%)
冠心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针对未进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患者采用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药物积极治疗,但治疗后心绞痛仍然发作,严重患者甚至演变成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健康。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利用胸电生物阻抗原理,先使用数字阻抗信号数字化技术进行监测,再通过阻抗调节主动脉还原算法计算出胸腔阻抗变化,生物阻抗波可形成微分峰值,保证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提供渠道无损伤,对左心泵血功能的评估十分有利[2]。无创血流动力学的各项参数会准确体现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的具体情况,其中SVRI、SVR会体现身体外周血管舒缩状态,ACI会体现心肌收缩力状态,与左室射血分数相比准确度和灵敏度更高,STR会体现心泵效率,敏感度较高。
研究显示,心肌供血70%主要靠舒张期,体外反搏可在心脏舒张期加压于人体下半身,使其中的血液被驱动返回心脏,在原有收缩期脉搏的基础上产生一种舒张期增压波。通过提高冠状动脉供血量,改善主动脉舒张压,辅助治疗冠心病疾病,所以,体外反搏在稳定型心绞痛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无创血流动力学水平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可提高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加冠状动脉供血量,促进左心室功能的改善,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见,体外反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表2. 两组患者左心室功能水平比较 (n=28,±s)
表2. 两组患者左心室功能水平比较 (n=28,±s)
观察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CO(L/min) 4.61±0.67 4.75±0.80 4.52±0.91 5.90±0.89 CI[L/(min ·m2)] 2.91±0.51 3.09±0.70 2.82±0.58 3.52±0.67 SV(mL) 69.66±25.07 70.04±21.63 68.05±23.68 85.94±22.92 SI(mL/m2) 38.23±10.86 39.25±9.71 37.52±11.04 47.25±10.52 ACI(/100s2) 80.73±21.34 83.30±22.50 81.86±20.15 98.15±24.88 VI(/1000s) 39.80±15.34 44.15±15.69 40.25±15.67 53.15±15.98 SVR(DS/cm5) 1531.20±372.68 327.84±352.17 1529.79±371.52 1316.91±354.13 SVRIa(DS ·m2/cm5) 2572.64±458.82 2284.54±445.84 2569.15±460.18 2108.67±441.06 STR 0.43±0.16 0.42±0.14 0.41±0.13 0.31±0.11指标 对照组images/BZ_116_667_2321_671_232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