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伴肋间神经痛行针灸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预后分析

2020-04-17 13:19李洪峰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肋间胸椎神经痛

李洪峰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骨质疏松人数逐渐增多,若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易引发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造成患者活动功能受限,导致生活质量下降[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但部分患者在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的基础上同时伴有肋间神经痛,单纯使用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提出针灸治疗[2]。本文将对针灸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伴肋间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展开讨论。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伴肋间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了合并有严重肾脏疾病、凝血功能异常、手术禁忌证、麻醉不耐受等情况。根据床位号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69.26±1.36)岁;实验组男23 例,女13 例,年龄64~77岁,平均年龄(70.12±1.16)岁。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和家属知情研究并自愿签署同意书,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具体为指导患者保持俯卧体位,采取局部麻醉方式,麻醉成功后在患者肩部和骨盆处塞入软枕进行垫高,使胸椎充分拉伸。通过C型臂X线机采用手法复位方式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观察椎弓根的正、侧位图像,确定压缩程度最严重的部位,以此作为进针点。穿刺过程中,向外偏移椎弓根的穿刺点,扩大穿刺角度,保证椎体中一半为穿刺针尖端,并靠近椎体中心线。将内芯从穿刺针中抽出,建立工作套管并置入钻头,当钻头钻至椎体3/4处时,撤出钻头将球囊置入。连接注射器,置入压力扩张球囊,逐渐复位椎体。观察复位情况,满意后立即停止压力注入并撤出球囊。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各椎体注入量在3.5 mL左右,待骨水泥充盈椎体,检查有无渗透情况。消毒、缝合、包扎创口。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具体为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充分消毒针灸部位,本次针灸穴位选择为太冲穴、阳陵泉穴、内关穴以及夹脊穴,将针灸针刺入上述穴位,实施平补平泻手法,待存在胀、麻等得气感后停止进针,留针半小时。

1.3 观察指标 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调查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表(ODI)调查患者治疗前后功能障碍程度,分值越高功能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经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表1)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表2) 治疗前两组患者ODI 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6 6.25±1.23 3.61±1.06实验组 36 6.15±1.18 1.06±0.54 t值 0.352 12.861 P值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6 37.35±2.03 21.36±1.64实验组 36 37.24±1.11 19.51±0.62 t值 0.285 6.331 P值 >0.05 <0.05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症状,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主要指骨质疏松患者受外力伤害导致的椎体骨折[3]。当胸椎发生骨折后,椎体受到挤压而压扁,椎体内部塌陷,从而破坏椎体的稳定程度,导致脊柱稳定性下降[4]。由于稳定性降低,附近肌肉组织为保持稳定需要进行代偿性保护,长时间的刺激牵扯肌肉后,引发肌肉损伤,同时胸椎后方肌肉附着的小关节发生混乱,进而肋部出现放射性疼痛感,最终形成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伴肋间神经痛[5]。尤其在胸椎骨折后,引发内部毛细血管出血,产生大量炎性因子,不仅会提升椎体内部压力,增加疼痛感,同时神经末梢持续受到炎性因子刺激,进一步增加疼痛程度[6]。

目前临床针对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主要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手术中通过工作通道进行穿刺,使椎体内压力下降,同时采用球囊实施扩张,良好恢复了椎体高度,增加椎体的稳定程度[7]。而骨水泥具有热毒效应,将椎体内的神经末梢感觉有效破坏,从而起到止痛的作用[8]。该手术具有出血少、创口小的优势,加快了术后康复,预后效果良好[9]。但研究发现,对于伴有肋间神经痛的患者的效果不理想。以往临床经常使用药物治疗,通过药物的镇痛效果缓解肋间神经痛,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容易刺激胃黏膜,引发不良症状,长期用药甚至损伤神经功能。我国传统中医对肋间神经痛有着深入研究,其效果得到大量实践证实。针灸能够对患者体内的体液和神经进行调节,刺激机体分泌有机小分子,同时传输给大脑止痛信号,实现镇痛的效果[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VAS评分更低,说明该方式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同时实验组ODI指数低于对照组,也证实了针灸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效果更好,改善了患者活动功能,加快了身体康复,对比单独手术治疗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伴肋间神经痛应用针灸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生理疼痛得到明显减轻,减少了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肋间胸椎神经痛
肋间神经前皮支联合肋间臂支阻滞对乳腺癌术后镇痛效果分析
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肋间痛的研究进展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谷雨
——滋阴养胃 少酸宜甜
椎板螺钉在胸椎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