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2020-04-17 09:09李宗营
名师在线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单项式同类项课前预习

李宗营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引 言

对于起始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对一切都感到陌生好奇,如学校环境、教师、书本知识等,特别是对数学的学习,因为知识衔接有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变化过程,一部分学生很难适应。教师应抓住时机,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课前预习为切入点,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因为有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越来越轻松,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有些学生则不然,越来越跟不上学习进度,开始厌倦学习数学,并背上沉重的压力。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使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比教给他们书本知识更重要。更重要的是,科学指导学生学习,并把新的学习方法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从而减轻压力,提高学习成绩。由此可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会其知识更重要。

教学生学习时,课前预习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力抓手。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学习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带着学习任务进入课堂,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展示预习目标,把预习过程落到实处

课前预习是学生把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整体把握。它能够提高学生听课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做好课堂笔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指导学生合理地安排预习时间。对学生来说,学习任务繁重,不可能有较长的时间预习,每天最好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进行。什么时间预习,预习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列出预习目标,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师要排除一切干扰,要求学生挤出时间和精力预习,力求初步掌握和理解知识点,并督促每个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如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一课时,知识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应用,重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难点是解简单的应用题。预习教材时,学生应自己领悟“消元”的解题思路,通过“代入法”“加减法”,达到“二元”转化为“一元”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思维的“问题律”“多向律”“情景律”等,搭建知识框架(见图1)。

图1 知识框架

提出问题: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是什么?

2.要怎样表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标准形式?

3.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两种方法是什么?

通过搭建知识框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化归思想的应用,在潜意识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认真研读教材,学会画树状图

课前预习的第一步就是读,读教材是感知新知识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告诉了我们读书的意义。读书有粗读、细读、精读三种读法。通过读,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有些学生只是走马看花,随便看看书就说预习了,这样的预习根本没有效果,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读书。如教学“角”一课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首先把课文分段,第一段主要给出角的定义,第二段讲述角的表示方法,第三段主要引出周角与平角的定义以及点与角的位置关系。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抓纲举目预习法”,快速获取知识点,厘清思路,学会画出树状图。这也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预习方法。学生容易掌握,复习时也一目了然。

“抓纲举目预习法”的做法是:①抓思路之纲;②举结构之目。预习时,要理解教材条理性,最好“先见林后见木”,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厘清全篇知识脉络。如预习“角”这一章节时,学生可先读目录和引言,粗略知道本章节知识内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再基于贯穿全章节的基本概念角,粗略勾画单元知识树状图。这对预习时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极为有用。图2为“角”一节内容的树状图。

图2 “角”一节内容

三、通读教材关键,标注重难点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通过读、画、批、写等方式厘清新知识的重难点,并加以批注,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以便听课时更有针对性[1]。如预习“单项式除以单项式”这一节内容时,首先,阅读教材找出重点:一般地说,“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法则导出的依据是:a.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逆运算;b.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其次,画出运用法则应注意的方面:a.注意系数的符号;b.注意只在被除式中有的字母连同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不能丢掉。再次,批注例题的特点是什么?最后,写:a.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是如何得到的,它的依据是什么?b.比较此法则与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你能得出哪些结论?c.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时,除式与被除式相同字母的指数大小关系是怎样的?d.除式里,能否出现被除式里没有的字母?最后把不懂的问题标出来,以便听课时得到解决。

本节课预习时还可以尝试作答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复习题、练习题,答不出时再预习,预习过后再尝试作答,直到掌握知识点为止。具体做法是:初步预习教材之后,围绕课后的思考题想一想:这节课都讲了哪些新问题,自己弄懂了没有,新旧知识有什么联系,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需要上课时解决,这样学生就可以检查出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情况。

又如,在学习“同类项”一节时,掌握判别同类项的标准:一是字母相同,二是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同,两者缺一不可。进一步理解合并同类项运算的要点:字母因数不变,把各个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作为合并后的同类项系数。掌握了这些概念运算法则后,再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尝试解答练习题,但不能死钻牛角尖。预习时,对课后的练习题,能做则做,不能做就放下,分析原因或重新预习后再作答。实在做不出来的先写下来,课堂上和同学或教师共同探讨完成。

四、新旧知识迁移,列表类比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阅读全章或单元内容以及结构,如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节时,通过复习或联想,可引导学生构建相关知识的框架(见图3)。

图3 知识框架

预习过程中,学生应把自己感到模糊、疑难的问题认真做好笔记,作为学习全章内容或复习时的资料,另外,学生还可以运用“比较预习法”“表格预习法”等进行预习。也就是说,预习时要有明确的类比意识,通过类比,把以往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的纵向梳理或横向联系,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相同与不同之处,列出表格,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自然地联系起来,加以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性质”时,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性质”的学习内容

通过列表,学生对所学相关内容有了全面的把握,再进行归纳提炼,把关键的内容、语句及关系找出来做比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学习积极性得到不断提高,学习效果也较好,并锻炼提升自身的多向思维能力。

结 语

总之,学生的预习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预习或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出示预习目标,并指导学生看什么内容、怎么看;指导学生将知识点进行标注或写下来,作为上课听讲的重点,带着问题去听课,可以把被动的听课变成主动的听讲。课前预习也因人而异,要长期坚持,逐步走向深入、高层次。教师更要把预习作为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抓手,要有恒心和耐心,坚持不懈,精心设计,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每个学生都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单项式同类项课前预习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学习整式概念莫出错
认识和应用合并同类项法则
做好课前预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系列解读(二)
巧用口诀 识别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学习三步曲
“有理数的乘除法”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