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的效果评价

2020-04-16 06:18延旭阳张爱斌王静白敏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股骨髋关节关节

延旭阳,张爱斌,王静,白敏

(晋城市阳城县肿瘤医院骨科,山西晋城 048100)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下肢骨折中较为常见,其发生因素较多,包括病理变化、骨质疏松及外伤等,在老年人群中多发,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股骨粗隆间骨折往往创面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康复。 临床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案较多,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骨折治疗方案,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在术后仍有并发症发生。 术后辅以科学的运动康复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1]。 鉴于此,该研究对该院2015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85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与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的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85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采用术后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的45例患者纳入B 组,将采用骨折治疗的40 例患者纳入A 组。 A 组男15 例,女25 例;年龄58~81 岁,平均年龄(71.56±5.65)岁;致伤原因:摔伤21 例,高处坠落7例,交通事故12 例。 B 组男18 例,女27 例;年龄60~82 岁,平均年龄(71.45±5.41)岁;致伤原因:摔伤23例,高处坠落9 例,交通事故13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并经X 线检查确诊;单纯股骨粗隆间骨折;伤前患肢功能正常;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开放性骨折;合并脑血管疾病;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1.3 方法

A 组采用骨折治疗: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等。 术后常规进行抗感染、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等措施。

B 组在A 组的基础上联合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以《骨折病人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量表》[3]评分为依据,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评分在71~100 分患者:术后进行腓肠肌及股四头肌训练,600 次/d;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包括直抬腿练习:由护士辅助患者抬腿,10~15 s/次,10 次/组,每次间隔5 s,4~6 组/d,逐渐增加强度;后抬腿练习:由护士辅助抬腿,10~15 s/次,30 次/组,每次间隔5 s, 4~6 组/d,逐渐增加强度。 术后2~5 周,在静态自行车上练习,5 min/次,50 次/d。3 个月后复查X 线,判断是否可进行负重行走,负重行走5 min/次,2~3 次/d,逐渐增加负重。 70 分以下患者,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减少训练量。

1.4 评价指标

(1)临床疗效:治疗3 个月结束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疗效划分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2]:①显效:患者髋、膝关节无疼痛,关节活动正常,行动正常;②有效:患者膝关节及髋关节无明显疼痛,关节活动有所改善,可在外力帮助下行走;③无效: 患者的膝关节及髋关节有较为明显的疼痛,生活无法自理,需卧床。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 个月后的疼痛程度,其中0分为无痛,10 分为疼痛剧烈。(3)关节活动度(ROM):采用通用量角器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 个月结束时的ROM。 (4)髋关节功能: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5]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 个月结束时髋关节功能,包括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总分100分,分数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 (5)对两组并发症(关节僵硬、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1.5 统计方法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3 个月,B 组显效28 例,有效15 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A 组显效23 例,有效8例,无效9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B 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128,P=0.013)。

2.2 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功能

两组治疗3 个月后ROM、Harris 评分比治疗前高,VAS 评分均比治疗前低, 且B 组ROM、Harris 评分比A 组高,VAS 评分比A 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功能对比(±s)

表1 两组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功能对比(±s)

注:与同组治疗前同指标相比,aP<0.05

时间组别VAS 评分(分)ROM(°) Harris 评分(分)治疗前治疗3 个月后A 组(n=40)B 组(n=45)t 值P 值A 组(n=40)B 组(n=45)t 值P 值6.69±1.17 6.63±1.11 0.243 0.809(4.06±0.73)a(3.01±0.64)a 7.067 0.000 27.01±2.68 27.28±2.81 0.452 0.653(45.61±4.37)a(56.08±4.17)a 11.296 0.000 54.85±6.62 54.73±6.51 0.084 0.933(70.39±8.73)a(83.96±10.58)a 6.402 0.000

2.3 并发症

A 组术后出现肺炎2 例,泌尿系感染3 例,关节僵硬2 例, 褥疮4 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11/40);B 组术后出现肺炎1 例,褥疮1 例,泌尿系感染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67%(3/45)。 B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1,P=0.010)。

3 讨 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进行骨折治疗后初期卧床休息有利于患肢的愈合,但若患者长时间卧床可导致肌肉骨骼的废用性萎缩,并有多种并发症发生。 运动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该研究结果显示,B 组治疗3 个月后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 组, 治疗3 个月后VAS 评分低于A 组,ROM、Harris 评分高于A 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 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度及髋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运动康复治疗方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有效促进患者的患肢恢复, 并将患肢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提高,有效帮助患者的肌肉功能恢复,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及淋巴细胞回流,消除血肿,改善患者骨折处的血液循环,进而有效促进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缓解临床疼痛,减少并发症[6]。 在选择运动康复治疗方案时,应对骨折的稳定性、可靠性及软组织的修复程度进行评估,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同时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术中减少软组织损伤,可为术后运动康复治疗提供便利。

给予患者运动康复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恢复程度及耐受程度,并结合医生指导意见,适当增加运动时间及运动量, 避免在康复过程中负重运动过量,若患者较急躁,反而达不到恢复的效果,可能导致二次骨折的发生。 同时,在运动康复早期应以关节活动为主,并适当增加运动内容,如借助器械,患肢运动后逐渐负重运动,进而促进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度及髋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股骨髋关节关节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效果探讨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