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血清学指标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研究

2020-04-16 06:59董琳娜来丹
浙江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子痫氧化应激血小板

董琳娜 来丹

子痫前期是妊娠中晚期特发性疾病,发病率约为2%~8%,可影响全身各器官系统[1-2],可导致子痫、胎儿生长受限、早产、流产及宫内窘迫等不良结局,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因此,早期发现及防治子痫前期对孕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维生素A和维生素E均是脂溶性维生素,均有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正常浓度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可促进胚胎的正常发育,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保护血管内皮细胞[4]。而机体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不足,可能影响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致使血管内皮受损及功能异常,该病理生理变化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5]。平均血小板体积对血液黏度有一定影响,平均体积越大,患者的血液黏稠度越高,容易导致体内微血栓形成[6],从而影响机体脏器功能,尤其是影响孕妇和胎盘的血液供应,可能导致子痫前期发生[7]。但以上观点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依据,为此笔者选择在本院建档的1 000例孕妇,分析血液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及平均血小板体积等血清学指标与子痫前期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产科进行体检并建档的孕妇1 000例,根据孕期是否发生子痫前期分为正常组和子痫前期组。纳入标准:(1)年龄20~38岁,均在孕14周以前孕检建档,且按时于本院产检;(2)单胎妊娠;(3)临床资料完整,能够配合整个过程的治疗、检查等。排除标准:(1)既往有子痫前期、子痫病史者;(2)近期有肝素使用史者;(3)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疾病或恶性肿瘤等疾病者;(4)精神异常,不能配合相关检查和治疗者;(5)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或有严重药物过敏史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孕妇均在孕早期(孕8~14周)时抽取空腹血,用于检测血糖、血脂、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等项目,同时测定患者身高、体重、血压等项目,并详细询问既往史、子痫前期家族史等情况。于门诊产检时定时随访,将符合子痫前期诊断标准[8],即整个孕期出现血压≥140/90mmHg、24h尿蛋白>300mg或其他脏器损害情况者列为子痫前期组,剩余孕妇则为正常组。

1.3 观察指标 (1)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孕次、子痫前期家族史、血压、吸烟史、饮酒史等情况。(2)血清学指标:包括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体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GLU)、丙氨酸转氨酶(AL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因素预测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随访情况 纳入研究的1 000例孕妇,其中38例在研究过程中失联(未到本院进一步检查和分娩),按照病例脱落处理。根据子痫前期的诊断标准,共有46例孕妇诊断为子痫前期,作为子痫前期组;其余916例孕妇为正常组,子痫前期发病率为4.78%(46/962)。

2.2 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孕妇年龄、孕次、血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子痫前期组孕妇有子痫前期家族史的比例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

2.3 两组孕妇血清学指标比较 两组孕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体积、LDL-C、TC、GLU和A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子痫前期组孕妇平均血小板体积、TG和hs-CRP均高于正常组,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2。

表2 两组孕妇血清学指标比较

2.4 影响孕妇发生子痫前期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平均血小板体积、TG和hs-CRP是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均P<0.01),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是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保护因素(均 P<0.01),见表 3。

表3 影响孕妇发生子痫前期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 各因素预测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 ROC曲线显示,维生素A、维生素E、、平均血小板体积、TG和hs-CRP预测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最佳截点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 0.778、0.713、0.728、0.674 和 0.714其中维生素A的AUC高于其他指标(P<0.05),此时最佳截点为≤0.47,灵敏度为0.8452、特异度为0.5953,见图 1、表 4。

3 讨论

图1 各因素预测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ROC曲线

表4 各因素预测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

子痫前期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免疫调节异常、滋养细胞侵袭异常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与子痫前期的发生有关。有研究提示,子痫前期是母体对妊娠的一种过度反应,有免疫、补体系统等在内的多种因素参与,主要引起了血管的炎症反应,损伤了机体的多个系统[9]。而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高龄、既往妊娠期病史、多胎妊娠等孕妇明显增多,使得子痫前期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因此,早期预测和干预子痫前期对于改善妊娠结局和母婴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子痫前期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氧化产物的水平明显升高,所带来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血管内皮损伤[10]。血小板作为影响血黏度的因素之一,其平均体积与血管内微血栓的形成有重要关系[6],平均血小板体积越大的患者越容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从而影响机体各脏器功能以及孕妇和胎盘的血液供应,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11]。而维生素A和维生素E是脂溶性维生素,可抵抗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12]。在一定范围内,其水平越高,抗氧化应激的能力越强,可通过多种途径保护内皮细胞[13]。如果孕妇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E,则机体的抗氧化应激能力会明显降低,可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

本次纳入研究的1 000例孕妇中,去除失联的38例,共有46例孕妇诊断为子痫前期,子痫前期发病率为4.78%(46/962)。子痫前期组和正常组孕妇年龄、孕次、血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子痫前期组孕妇有子痫前期家族史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说明子痫前期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早在1986年就有报道指出子痫前期患者的亲属有更高的患病风险,有家族聚集的现象,主要与影响滋养细胞侵袭能力、炎症免疫、凝血纤溶及血管活性的相关基因有关,即子痫前期患者具有明显的多基因遗传易感性[14]。子痫前期组孕妇平均血小板体积、TG和hs-CRP均高于正常组,而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均低于正常组,这表明维生素A、维生素E、平均血小板体积、TG和hs-CRP水平可能与子痫前期发生有关。林楠等[15]研究也显示血清TG水平与子痫前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其机制主要与TG可使脂质的过氧化作用增强,刺激炎症因子的分泌,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有关。而hs-CRP的高水平表达可显著增加孕妇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16],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有研究提示,孕妇体内hs-CRP水平可用于预测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17]。林青[5]的研究也显示维生素A、E水平和TG等血脂指标水平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存在紧密联系。维生素A和维生素E主要通过抗氧化反应来减轻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从而能够减少机体各器官的损害,对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起到预防作用。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均血小板体积、TG和hs-CRP是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是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保护因素。而ROC曲线则显示,维生素A、维生素E、平均血小板体积、TG和hs-CRP对孕妇发生子痫前期风险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平均血小板体积、TG和hs-CRP可有效预测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子痫氧化应激血小板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环状RNA与氧化应激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阿司匹林配合钙剂和叶酸预防子痫前期的效果观察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子痫前期是什么病?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如何防范子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