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管理工作中的细微点

2020-04-16 06:41赵清芳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副校长
未来教育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座谈会研学班主任

赵清芳/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副校长

对于学校工作,很少有轰轰烈烈的大型活动,更多是日复一日的常态事务。如何在常态事务中发现管理契机?如何在细水长流中不断优化管理?我的体会是,多看、多问、多听,然后思考、调整、行动,就像中医的“望闻问切”一样,从寻常中入手,在细微处着力。

看——发现学生的难题

每学年开学的第一周,我习惯在教学楼里转悠,想看看新年级学生的情况。记得,有次上课铃响后,几位同学一直在过道里转圈。我问怎么回事,他们说自己是高一年级的新同学,找不到上课的教室。此后的一个周一,我又看到了两起类似的现象,有的找不到美术教室,有的找不到心理发展中心。

在第一周的全体班主任会上,我向老师们讲述了看到的情况,并问大家:如果学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因为思虑不周,没有统一安排学生认识学校场馆这一内容,我们班主任可以怎么做?话音落下,班主任们开始七嘴八舌,有人说可以专门安排一节课带领同学们认识各个场馆,有人说请几位同学自主探路后再带领全班同学,有人说可以组织一次趣味活动让同学们熟悉场馆……

赵清芳

待议论结束后,我对各位班主任说:“因为学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疏忽,没能统一安排这一内容,希望各位班主任能够在下周做一些补救工作。同时,除了课表上的功能教室,学校还有一些其他场所也是同学们会经常去的,大家可以再想一想还有哪些场所。”

后来了解到,有班主任带同学去了保管室,有班主任带同学去了医务室,有班主任让同学去熟悉了教育处、教学处、总务处等职能部门的办公地点,还有班主任带着同学去看了学校的团队活动室,如广播站、播音室,等等。而在开学工作的反思中,我们也把“熟悉学校场馆”这一内容,以活动形式纳入了下一年的新生入学教育计划。

除了一些必要的大型活动,德育管理更多关注的还是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而要想了解更多更真实的情况,解决更多更实际的问题,就必须多到实地去“看”:看一看新生报道时的流程是不是最优化,看一看新入校的学生会遇到哪些问题,看一看大课间学生的锻炼安排是否到位,看一看初一学生把五楼教室的垃圾清理到一楼究竟有没有困难,看一看学生早上交日常报告到医务室究竟需要花多长时间……

当管理者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而不只是听取工作汇报时,他不但可以看得更真实、更全面,还可以看出现象背后的管理理念和育人立场,比如:是否着眼于问题的根本解决,是否着眼于学生的真实体验,是否着眼于学校的育人特点。当我们站在这样的高度来“看”这些日常的问题和现象时,我们才可能把这些日常所“看”,转化为教育的资源,催生出教育的智慧。

问——了解新班主任的痛点

有一天,在学校食堂遇到了一位虽有七年教龄但第一次当班主任的老师,我问他当了几个月的班主任感觉如何。他苦笑着说:“感觉太特别了,和科任老师完全不一样。”之后,他和我聊起了班主任管理中的一些困惑。我越听越觉得,他的这些困惑应该是所有新班主任的共同困惑,而并非他一人独有。

很快,教育处组织召开了一次新主任的交流座谈会,凡是未完整带完一届学生的班主任,均视为“新班主任”。座谈会的内容只有一个:说说你在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每一位新主任都畅所欲言,谈出了自己目前遇到的问题,比如:不知道如何开家长会,不知道如何与不同的家长交流,不知道如何开展班团活动,不知道如何培养班委干部,不知道如何让学生安静地上晚自习,不知道如何形成班级凝聚力,不知道如何激发学生内驱力,不知道如何与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打交道,不知道如何面对特殊家庭的学生……

座谈会之后怎么办?是管理者给出建议,还是让身边的班主任给出建议?我们选择了后者。在此后的班主任例会上,我们迅速调整了班主任交流发言的内容,将新班主任们的困惑梳理成几个主题,请学校的优秀班主任们来做经验交流和分享。在“家校共育”这一主题下,有的谈如何召开家长会,有的谈如何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有的谈如何用家长来教育家长,有的谈如何与特殊家长打交道;在“班团活动”这一主题下,有的谈如何将班团活动序列化,有的谈如何让学生成为班团活动的主角,有的谈如何将班级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有的谈如何让家长参与到班团活动中……这样的交流发言,不但听的人有收获,讲的人也一样在成长。

教育处是直接与班主任打交道的职能部门,也是为一线班主任做好保障、提供支持的部门。只是,在考虑提供保障和支持时,一定要针对班主任们的痛点、难点和瓶颈点,方能收到实效。而这种痛点、难点、瓶颈点的获取,则需要我们有主动交流、主动询问的意识:问一问遇到了哪些困难,问一问有什么成功的案例,问一问有什么失败的教训,问一问对班主任角色的认识,问一问特殊学生的近况……这种询问,既是对班主任情感的关心,也是对班主任工作的帮助,促使他们在不断观察、反思和行动中去收获和成长。

听——察觉家庭教育的缺憾

初中研学活动结束后,我们举行了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如学生座谈会、带队教师座谈会、研学机构座谈会等,听取大家对此次研学活动的反思和建议。在带队教师座谈会中,不少老师谈到了学生在研学中暴露出关于文明礼仪的问题。比如:收拾行李丢三落四;住宿时不会办理房间入住,出酒店房间时不止一次忘记带门卡,晚上十一点之后仍在房间打闹喧哗,等候电梯时拥挤打闹影响他人,集体就餐时独占自己最喜欢的菜,在景区里大声喧哗,对景区的部分保护文物随意触摸……

客观地讲,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中文明礼仪的缺失。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必须在生活中解决。这些生活中的能力,也必须在生活中培养,但传统的“老师讲授”很难有真实的、持久的效果。而当前学校教育中的“生活体验”毕竟有限,研学活动的组织也非常有限。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最有力的教育,应该来自家庭。

基于这样的思考,在此后的一次初中年级家长会上,我针对这一问题做了专题交流,并对家长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1.每个寒暑假必须带孩子外出旅游一次并做到:至少在外住宿一晚,让孩子独立办理入住,让孩子独立管理房卡,教孩子学会收拾自己的行李,教孩子在公共场所控制说话的声音,教孩子不要乱摸景区的文物……

2.每学期各班家委会至少组织一次集体外出活动,可以各班自行组织,也可以几个班级一起组织,做到:至少在外进行一次集体用餐,最好有一次集体住宿,组织一次集体参观,每次参观的场馆类型最好不同……

不仅如此,活动之后,我们还组织了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的家长交流分享会:有的家长讲述自己如何教孩子收拾行李,有的家长描述孩子独立办理入住时的囧事,有的家长跟踪拍摄孩子行为后与孩子一起分析,有的家长反思自己没能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

因为多种原因,管理者并不是每次活动都能做到全程参与。要想了解活动的真实效果,要想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要想在下次活动时进行调整优化,“听”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听一听同学们的亲身感受,听一听老师们的诸多建议,听一听组织者的自我反思。这些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听”,不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还可以帮助我们依靠群众的智慧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座谈会研学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16日)
研学之旅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