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未来做准备
——面向2035 教育现代化的学校教育思考与实践

2020-04-16 06:41杨荣耀山东省济南第十四中学校长
未来教育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普鲁士自主性课程体系

杨荣耀/山东省济南第十四中学校长

每天早上,学生准时走入学校。他们在统一的年龄入学,在学校里,按班级、年级划分;分学科进行统一的学习;学校使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课表;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每节课学习大概是45 分钟左右,一个班所有孩子一起上课,一起完成同样的作业,一起参加考试,高中毕业后经过筛选进入不同大学不同专业……

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的、习以为常的学校教育模式。

那么,这种教育模式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现代学校教育模式的起源,大概可以追溯到1893 年的普鲁士。在拿破仑战争中表现得不堪一击的普鲁士,为了建立更健康、更有序、更顺从的军队,当时的德国(也就是普鲁士)为每个7~14 岁的男孩创立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根据他们的年龄、能力等来划分命令,称为“普鲁士教育模式”。

当时,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后来推广到欧美以外的其他国家。随着社会的发展,欧美等国家经过新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先后摒弃了这一体系。而在中国,当下教育教学模式仍带有“普鲁士教育模式”的印记。

技术进步,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有独立思考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普鲁士教育模式”显然满足不了这样的需求。也就有了钱学森之问、任正非之问。

美国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说:“如果我们用过去的方式教育现在的孩子,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未来。”

学校教育就是学生社会化的过程。教育必须为学生的未来做准备,也就是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

课程改变学校才会改变。重构课程、重新定义学习就是学校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的使命与责任。

2016年,我们学校根据“顶天立地”的原则,构建起了“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的特点是多样化、可选择。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发现、唤醒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经过近5 年的建设,目前我们已经有了70 个学科课程、28 个综合实践课程、100 余种课程资源、90 间学科教室,三个年级全部选课走班,1300 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专属课程表。这样的选择性课程带来的是学生对自我成长的责任心、学习的自主性和规划能力。这些都是应对不确定的未来的核心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说:“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

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50 年,我国要全面实现现代化。教育如何成为先手棋?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2035年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到2050 年成为学习大国。

什么是教育强国?就是发挥每个人的比较优势,人才强国。

什么样的国家会成为学习大国?今天学校里的孩子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有没有学习力,他们的学习能力决定了我们能否成为学习强国。

今天我们真的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吗?学生真的会学习、爱学习吗?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从当下做起,有所作为。这其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逻辑:要从教学转向学习。要让学习任务的设计指向主动学习。如何实现主动学习?

1997 年,美国教育评价专家韦伯提出了“知识深度指南”(Depth of Knowledge),简称DOK,这个指南可以用来指导如何根据课程标准实施学业成就评价的程序、方法和具体技术,也是推动学生深度学习和积极参与的学习工具,也可以成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教学设计工具。

杨荣耀校长和学生在一起

因此,要实现从教走向学,有两个维度很重要:纵坐标代表“认知的复杂性”,横坐标代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性又取决于认知的复杂性。

反观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老师们经常会抱怨学生只是应付作业,并不思考。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学习任务经常仅停留在回忆和再现层面,最多在技能和概念层次。这样的学习任务一般都非常固定、明确,学生就谈不上自主性。当我们在高端——第三级问题解决与应用和第四级思维迁移与创造层级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时,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深度学习。只有用学习本身来吸引学生时,才能真正培养自主的、有学习力的学生。别无他途。

重构课程和重新定义学习都需要以学科教室为纽带重组资源。

为什么要走班上课?因为仅在一间教室里没有办法为适合所有学科的学习配置资源,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能靠听和记,这严重违背学习规律。建设学科教室走班上课,正是为了回归每一个学科需要各种不同资源介入学习过程而进行的一项变革。在学科教室里,拥有大量的仪器、药品、图书、移动终端、工具,特别是教师会在教室里办公,这就使教育效益的产生有了无限的可能性。让每一个学生拥有不同的学习进度成为了一种可能。我们要让学科教室成为“创客工场”,在每一个学习环节上为学生赋能。目前这种可能正在实现。我们的物理老师已经带着学生在教室里做万花筒、做抓娃娃机。

这样,从“教学”走向“学习”,我们就可以让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室里落地,让每天在学科教室的学习,指向每一位学生的未来。

今天我们的所有探索,其实还是在回答1983 年邓小平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的根本命题。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的使命与担当。

2017 年9 月15 日,陈宝生部长来我校调研,对我校的育人模式提出了“设计是前提,选择是核心,平等是基础,育人是目标,个性化是特征,自治是保障”的发展要求。创造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满足老百姓对美好教育的需求和向往,这条路非常理想,又非常现实。我们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普鲁士自主性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游戏中的规则与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普法战争的起因及影响分析
普鲁士18世纪对华贸易银币初探
寻根消失的普鲁士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