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与品牌平台构建研究*

2020-04-16 05:59孟小晨李亦普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
品牌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结构化会计信息区块

文/孟小晨 李亦普 (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一)科学分析——剖析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现状

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自然资源的重要使用者,企业同样也是环境会计的主体之一,对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担负着极为重要的环保责任。目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呈现着如下特点:

(1)披露比例不高,企业能动性差。出于追求经济利益的需要,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难以兼顾社会效益。利润最大化与环境会计目标的冲突,造成了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比例低,大部分上市公司很少自觉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

以我国重工业基地东北为例,黑吉辽三省的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进行披露的比例为 81. 25%,非重污染行业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百分比为34.43%,所有行业合计仅占55.05%。

(2)披露信息不完整、缺乏公信力。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以定性为主,缺少定量信息的描述与披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环境信息披露局限于环保因素的分析、环境政策的解读以及对不利因素的对策研究等等,忽略了对企业环境资产、负债、成本、费用和企业环境管理目标实施情况的披露,同时披露信息专业程度高,部分投资者不能对环境信息真实性做出准确判断,政府监管部门以及外部审计事务所也未对公布的环境信息进行鉴证,导致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有效性和利用性下降。

(3)披露形式多样,缺少制度约束。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企业财务报表附注中说明并加以披露,另一种则做出单独的环境年报予以公布。由于我国关于企业信息披露的法规并没有对环境信息披露方式做出强制要求,大部分企业都根据自身实际利益和行业特点自由选择。这种披露形式的极大随意性,对环境信息使用者资料的获取、分析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二)算则精准——确立科学环境会计计量方法

科学合理的会计计量、准确有效的绿色信息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前提和基础。但由于环境会计计量对象的特殊性、环境资源的共享性,在实际企业经营业务中,很难采取统一的计量单位和传统会计的计量方法。譬如:水质降解系数、空气污染指数等非货币计量单位的出现,企业延时环境治理费造成的历史成本计量法的失效,都对环境会计的计量核算造成了不小的障碍。缺乏行之有效的计量方法和切实可行的理论体系,环境信息口径难以统一,披露的质量也将大打折扣。

(三)督则锐利——解决企业环境会计责任分散效应

责任分散效应也称旁观者效应,是指当某项任务分配到具体的单独个体时,任务承担者往往会自觉承担并积极完成;但如果把任务分配到集体或团队,就会造成内部的推诿和效率的低下,最终导致社会责任无人承担。

从企业开展环境会计的驱动要素来看,对于以财务绩效导向为主的企业环境会计也是如此。虽然本着“谁污染,谁治理,谁保护”的原则,但由于企业外部环境成本难以计量,很难将外部环境成本在同一地区使用相同环境资源的污染企业间进行合理分配,因此看似是多个污染企业共同承担的责任,但当实际履行时就会产生无人承担的情况。因此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并不能仅仅依靠企业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会计也不仅仅隶属于企业会计。政府应当在环境会计的应用、环境信息的披露中发挥主导作用,利用“有形的手”进行宏观调节,消除企业间的责任分散效应现象。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的运行冲突分析

政府环境会计是区域内环境资源计量、披露的创新模式。它的理论应用框架是不足以支撑其内外部经济信息冲突的,为了使其有效地运行,本文假设了政府环境会计与微观企业环境会计在信息披露方面可能存在的博弈、冲突,并进行有效性分析和应用探究。

第一,技术标准冲突。由于牵涉利益不同,不同组织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对非结构化数据量化标准、生态经济效益的认知程度等许多方面也存在差异。为了解决认知冲突,政府部门应出台统一的环境会计细则,统一、规范披露标准。同时发挥XBRL 技术优势,对环境会计信息平台数据进行标准化工作。

第二,信任沟通冲突。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政府环境会计体系有效运营的基础和前提。但对于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来说,为了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出于保护公司商业秘密的考虑,部分组织可能存在不完全披露或披露造假的情况,对政府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造成了不良影响。在解决信任沟通冲突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既要制定、完善环境会计审核监督制度,将企业环境会计数据纳入社会审计,又要加强对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会计的培训,形成“刚柔并济”的激励惩罚体制。即:对公开准确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进行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物质奖励,对违规披露、隐瞒披露的企业进行环保处罚。解决好各个主体之间的沟通冲突,确保环境会计数据在不同主体、不同层级方面的准确有效传递。

第三,利益分配冲突。利益分配是影响环境数据披露公允性的关键。首先,政府与企业利益分配的冲突。企业在政府的授权下有开发自然资源的权利以及修复被污染环境的责任,但由于主体难以界定以及环境数据存在计量障碍,往往会出现企业多承担或少承担环境损失的情况,引起政府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冲突。因此政府在进行生态经济效益红利分配和责任界定时,应遵守 “谁污染谁治理,谁投入谁受益 ”的利益分配原则,规范政府环境会计信息计量核算工作,加强自身作风建设,严格杜绝企业逃避责任的情况。其次,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冲突,由于生态资源具有的特殊性:可恢复性和循环性。自然资源恢复周期长,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多以短期效益为主,所以政府应根据自然资源利用特点,参照会计准则,在生态效益分配时建立合理的“留存”机制,并对环境经济留存收益的提取比例、用途进行政策约束,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政府主导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重构

(一)大数据提高环境会计计量效用性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与日渐成熟,网络信息技术在会计信息处理、披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大数据也以其规模大、速度快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政府部门广泛地运用到政务信息化管理中,为环境会计的计量、核算提供数据支撑。

(1)利用大数据为非结构化数据提供货币计量方法。非结构化数据是指没有预先结构化并进行定义的数据模型,多以图像、视频、文档作为载体。

在环境信息中,非结构化数据占到80%以上,但由于非结构化数据计量单位多、核算困难等特点,目前环境信息的统计、分析主要以结构化数据为主,因此非结构化数据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是真正意义上有待发掘的“宝库”,而大数据的应用为“宝库”的挖掘提供了机会。

例如,企业排放污水造成的土壤污染,植树造林提高厂区内部绿化率的生态行为,这些非结构化数据往往以图片、录像的方式呈现,很难量化处理。

而大数据平台可以依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程度和行业特点制定技术标准,通过后台大量企业环境数据的海量挖掘,搭建可视化、数据化、系统化的软件,将同一地区的环境成本进行企业间的合理分配,非结构化数据得以量化处理。

(2)大数据提高了结构化数据的处理速度,保证了环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环境会计的结构化数据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的消耗、环境保护的支出、改善环境的收益三大类。

自然资源的损耗主要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公共自然资源破坏造成的损失,并按照复原生态环境需要发生的成本进行计量,如果有政府监管部门的罚款,则按照历史成本法进行计价。环境保护的支出则是企业通过增添环保设备,改善生产工具,降低单位能耗而对生态环境做出的可量化贡献。其支出可以通过“环保研究与开发费用”账户归结,未来在财务报表进行披露。改善环境收益指企业因环保行为而获得的政府补贴、环境税费减免等。

对于环境会计的结构化数据来说,一方面针对其数量的冗杂性,大数据技术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速度,确保数据处理的完整性,便于企业日后分析、披露和政府部门的监管、审计;另一方面由于生态环境自身的可修复性,环境会计的结构化数据又具有动态性的特征,大数据强大的存储能力、快速分析能力可以实时地对环境会计数据进行修正和调整,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持续性。

(二)区块链+政府环境会计信息平台的构建

为了解决宏观环境会计与微观企业会计冲突,消除微观企业间的责任分散现象,应建立由政府主导,企业、社会公众等多方参与的政府环境会计信息公众平台,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安全高效的特点,推动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1.政府环境会计信息平台的构建

如图1 所示,平台内部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主要指监管、执法部门)、企业(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众。运营过程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数据的分类和可视化。

平台在收集到各个企业的环境会计数据后应当根据企业性质、所处行业及地区进行分类,将非结构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第二,数据的整合。利用XBRL 技术对环境会计数据进行语言标准化,格式统一化,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信息验证与审核,对于符合环境会计准则的数据,应进行统一的记账处理,记录其对微观企业和自然资源的经济影响;对于不符合环境会计准则的数据则应退回,要求企业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企业环境会计数据披露的质量也将作为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重要衡量标准;对于信息处理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法线索则由平台交给执法监管部门处理。第三,数据的披露。政府部门在对数据进行整合、验证、记账后将以独立环境报告的方式进行发布,公众和环保自律团体可以进行监管,外部企业投资者可以识别投资机会,企业也将通过树立新型企业形象,提升外部“软实力”。

2.区块链在信息平台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本质是一种多区块存储、加密的数据库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和分布式记账的功能特点。它的应用将会极大地优化政府环境会计信息平台的运营流程,提高数据的透明性和准确性。区块链的优势具体可以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数据安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不受任何个体的控制,外部攻击者很难找到系统的入口点,数据安全有保障;同时,区块链上每个运营流程都对应特定身份认证的内部使用者,披露的数据很难被他人利用或篡改。第二,审查即时。作为信息平台的重要主体,政府部门可以在区块链上的任何节点对信息数据进行访问,而无须等待责任单位的定期报告,这将进一步提升平台运营的效率,方便政府部门的记录、监管。第三,成本低廉。去中心化结构搭建的成本远远低于中心化结构,利用区块链技术,政府部门将会大大节省在平台内部运营、维护的耗费,节约信息使用成本。由此可见,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会促进环境信息平台的优化和融合,既能确保信息的安全、提升质量,又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三)信息披露平台提高环境会计监督透明度

1.信息共享,避免不对称性

政府环境会计信息平台的构建为大众了解环境会计信息和企业环境状况提供了渠道,为政府依法监督、企业公开披露提供了平台,使得环境信息的不对称性大大降低。区块链凭借其去中心化的特点为平台有效运行,发挥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

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下,环境会计信息在平台各个主体之间流通,由各方共同维护、监督,大大减少了数据篡改的可能性。同时监管机构可以在信息平台基础上,在区块链授权下,利用大数据技术为每个污染排放企业搭建环境信息库,将每个企业的排污量、环境交易量以及环保设备、环境税建卡入库,设立相应档案,方便政府监管,防止企业不合理使用环保税收免征条例。

2.加注解释,提升公众参与

环境会计是环境学、环境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会计学、行政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结合的产物。由于环境资源的特殊性,环境会计信息很难被非专业的社会公众理解,不免为社会监督增添了障碍。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案,借助企业环境信息库,环保部门可以在企业披露信息旁加注解释,同时对于环境学的专有名词可以增添超链接功能,方便公众查询。这样既提高了公众参与度,加强了社会监督又起到了教育作用,提升了公众的环保知识。

图1 政府环境会计信息平台框架设计图

3.先行试点,不断完善体系

鉴于环境会计实务的复杂性,政府可以在部分行业和地区先行开展试点工作,构建政府环境信息披露体系,搭建环境会计信息平台,激发企业披露能动性,关注社会公众参与度。对于自愿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公司政府可以设置奖励措施,进行财政补贴、税费减免。同时广泛征求意见,总结国外经验,结合本国国情,统一信息披露标准,规范信息披露格式,探究构建体系可行性和应用框架效用性。这样一来既可以激励其他还未披露的公司效仿,推行普及。又可以通过试点企业的实际反馈,不断修正环境会计披露体系,使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得以完善和推广。

四、总结与展望

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转型逐渐步入新常态,社会各界更应该重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政府作为生态资源“受托责任”的承担者,环境问题的“决策者”,更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探究构建政府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可能性,改变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困境,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结构化会计信息区块
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分析
改进的非结构化对等网络动态搜索算法
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区块链助跑财资管理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区块链助力企业创新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