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智,何贵品,李恒,李超,蒋云芳,李天成1,
(1.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2.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理局,云南 泸水 673100;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1)
滇桐属为椴树科植物,是东亚特有属[1],仅含2种,即桂滇桐(CraigiakwangsiensisH.H.Hsue)和滇桐(C.yunnanensisW.W.Smith et W.E.Evans).桂滇桐为广西特有,仅分布于广西田林县;滇桐分布于中国广西西部(那坡、靖西)、贵州南部(独山)、西藏东南部(墨脱)、云南东南部(麻栗坡、西畴)和西部(瑞丽、陇川),国外分布于越南北部[2].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滇桐叶片椭圆形,基部圆形,小枝和叶背面无毛;桂滇桐叶片长圆形,基部楔形,小枝和叶背面有毛.桂滇桐发表时仅记载了唯一的一个分布点[3],至今未在野外再记录过野生植株.
2018年12月,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护分局在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巡护过程中,于辖区上江段1 400~1 700 m海拔带发现10余株疑似滇桐属滇桐的植物,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认该植物为椴树科滇桐属滇桐,为高黎贡山被子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特进行报道.滇桐见图1.
滇桐属CraigiaW.W.Smith et W.E.Evans.
W.W.Smith et W.E.Evans in Trans.Proc.Bot.Soc.Edinb.28:69.1921.中国植物志 49(1):112,1988;Flora of China 12:248,2007.
CraigiayunnanensisW.W.Smith & W.E.Evans in Trans.Proc.Bot.Soc.Edinb.28:69.1921;云南植物志 2:153,1979;中国植物志 49(1):112,1988;云南树木图志(中):133,1990;广西植物志 2:81,2005;Flora of China 12:248,2007.
乔木,高达20 m;小枝粗壮,幼时被黄褐色星状短柔毛.叶纸质,广卵形、长圆状卵形或椭圆形,长10~22 cm,宽5~14 cm,先端具短尖,基部圆形至截形或浅心形,边缘浅波状或具稀疏腺齿,基出脉3,约占叶长1/3,侧脉7~9对.叶面被稀疏星状短柔毛,背面密被黄褐色星状短柔毛.叶柄长1.5~5 cm,密被黄褐色星状短柔毛.聚伞花序腋生.蒴果椭圆形至圆形,4 cm×(3.5~4.0)cm,先端圆形,基部凹入,翅薄,具明显脉纹,膜质,5棱.
采集地:怒江州泸水市上江镇河平子;采集号:201812001;生境:沟谷次生林中,少见;海拔:1 680 m;采集日期:2018年12月12日;采集人:李双智、何贵品、胡大才.凭证标本存放于西南林业大学植物标本室(SWFC).
滇桐属自1921年发表以来,其系统位置一直存在争议.1921年,W W SMITH和W E EVANS[4]在发表滇桐新种时,根据花部特征,单独成立滇桐属,并将其归置于梧桐科中.1952年,G ERDTMAN[5]根据采自越南北部的滇桐花粉形态,将其归列于梧桐科中的“地位不能肯定的属”,首次对滇桐属的系统位置提出异议,并提出滇桐的花粉非常像某些椴科的属,其花粉粒数量不能区别于椴科的某些椴花粉型.由于滇桐五翅蒴果的特殊结构,加之过去信息传递的局限性,滇桐曾被发表为不同属的新种.1957年,陈焕镛和侯昭宽[6]将采自广西具蒴果的滇桐标本定为椴树科蚬木属的1新种——圆朔蚬木(BurretiodendroncombretoidesChun et F.C.How),1961年KOSTERMANS[7]将1份产地为云南,蒴果残缺,果爿分离的滇桐标本定为蚬木属另一新种——云南蚬木(BurretiodendronyunnanensisKostermans).1977年,徐祥浩[8]根据滇桐属的毛被及花部特征,认为把滇桐属置于梧桐科内是比较合理的.1978年,张宏达[9]根据滇桐花部特征和具室间开裂的具翅蒴果等特征,将滇桐属放在椴树科,把它和柄翅果属及蚬木属成立1个新亚科——蚬木亚科.1985年,龙活等[10]根据滇桐属花粉特征,认为把滇桐属置于梧桐科内比较合适.1989年,诸葛仁[11]通过分支系统学原理,运用分支分析的方法得出结论,支持将滇桐属置于椴树科内.2000年,徐颂军和徐祥浩[12]通过研究,提出滇桐花果形态与蚬木属和柄翅果属有很大差别,应在椴树科单独成立滇桐亚科.2002年袁长春等[13]首次采用PCR直接测序法,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支持将滇桐属归入椴树科.2009年,TAKHTAJAN[14]在其最新版《有花植物分类》(Flowering Plants)一书中将滇桐属置于椴树科椴树亚科滇桐族中.最新的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组提出的被子植物新分类系统——APG系统则将滇桐属归于锦葵科[15].由此可见,滇桐属的系统位置及其近缘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都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
由于高黎贡山特殊的地史和生态环境,使其成为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16].现已记录种子植物218科1 251属5 132种和变种[17],蕨类植物34科107属496种、变型和变种[18].滇桐属虽然也记载在内,但数据来源于云南树木图志记载[16],并无凭证标本.滇桐属是W W SMITH和W EDGAR EVANS根据George Forrest 1919年采自澜沧江-怒江分水岭(Mekong-Salween Divide)的18409号标本和1912年采自瑞丽江峡谷(Shweli valley)的8841,8253号标本的特征发表的[4].根据合模式标本的采集信息,高黎贡山东坡并不是滇桐的模式标本产地,云南树木图志记载滇桐模式标本采自泸水县[19],但其采集地是怒江东岸的碧罗雪山(Mekong-Salween Divide)而不是高黎贡山.此次滇桐在高黎贡山东坡被发现,充实了高黎贡山被子植物多样性的资料.
由于滇桐野外分布地域狭窄且呈间断分布,加之种群数量稀少,生境受人为干扰严重,生存已受到严重威胁.作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20],2009年12月云南省林业厅和云南省科技厅编制的《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2010—2020)及紧急行动计划(2010—2015)》,将滇桐列为2020年前需要拯救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对象之一.原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发改委于2012年3月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 )》的通知”(林规发【2012】59号)中,也确定滇桐为优先保护的极小种群目标种之一.据统计,滇桐野外分布点目前仅5~9个,野生植物种群数量为11~100株[21].作为滇桐属这一寡种属的残存种及模式种,现存的滇桐种群是研究滇桐属系统演化的关键类群[22].滇桐在高黎贡山东坡的发现,不仅增加了野外种群分布点和种群个体的数量,同时对探索滇桐属系统发育和演化、遗传多样性以及植物地理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建议相关部门对分布于高黎贡山东坡的滇桐种群加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