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侠
当前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它正以可以势不可挡的力量,影响和改变着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高职公共英语课堂当然没有例外。传统的PPT、多媒体设备,在令人眼花缭乱手机英语软件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摆事实、讲道理,实在不如体验式教学、项目化教学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纸质教材更新换代的速度相对于瞬息万变的网络资源简直可以说是比蜗牛的速度还慢;传统的“出考题——印刷试卷——考试——阅卷——核算最终成绩”考试考核模式在舞台剧表演、读书报告、英语经典桥段配音等考核方式面前真是相形见拙。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很大一部分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几乎是谈“教”色变!那么,我们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特征、完美转身,以期达到生态发展的目的、更好地服务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呢?鉴于此,笔者从“教什么”、“怎么教”和“怎么考”等方面提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方面几点转变。
1.1 转变教学专注点
根据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Benjamine Bloom 创建的Bloom Taxonomy(布鲁姆教育目标分层体系),我们的思维可以分为初级认知(包括记忆信息、理解信息和应用信息去解决问题)和高阶认知(包括解构信息并发现其中的关系、判断利弊和做决策以及利用信息去发明、创新)。高职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完备的认知体系和能力。如果我们的公共英语教学内容还只是关注教给学生英文单词、英语句型或者教学生如何理解一篇文章的大意,带领学生总结技巧、刷题的方式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就很难再引起他们的兴趣、凝聚他们的注意力。再者,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和网络资源的日臻完善,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各种有趣的英语学习资源,记忆单词的英语软件也是比比皆是。如果高职公共英语课堂还是维持原有的教授内容,教师把精力都放在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训练学生的低级认知体系,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肯定会事倍功半,也迟早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因此,笔者认为高职公共英语课堂从教学内容上应该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教学生学会分析事物背后的关系、有效利用现有信息,以及如何更有创新性地利用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我们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并不违背。而且英语国家人的思维模式与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有很大不同,教学生对两者进行对比学习,更有吸引力。
1.2 转变教学活动开展的思路,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
近些年来高职生的英语基础差,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上课过程中,学生说出诸如“Teacher Li 很爱eat 冰激凌”、“The weather was snowed two days ago”等英语句子的例子比比皆是。有的甚至是老师把主谓宾都给出来,只要连在一起便能组成一句话,他也会告诉你“我不会”!有一些学生来到教室就只带一本书,坐在座位上要么就是等着下课铃响冲出教室,要么就是全程玩手机。由此可见,阻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效果提升的因素不光在于学生基础差,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
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习惯已然是这样的现状,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转变心态,去适应学生并帮助学生完成自我提升。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转变思路,以先鼓励每个学生参与课堂开始,让学生体会他们不再是高考备战阵营里那个总被忽视的甲乙丙丁,现在这个老师关注他在课堂的一举一动,期待鼓励他们积极响应、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这样的态度有利于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展开,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建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2.1 教师自身转变面对新事物的态度,积极学习、勤于改革
无论我们怎么不能接受,教学信息化時代终归是势不可挡地来了。目前,教育界各种教学平台的功能令我们眼花缭乱,网络上各种授课音频、视频、动画比比皆是。只要学生有想法,没有找不到的学习资源。在这种情况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如何才能不被淘汰、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课堂能够吸引学生呢?笔者认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要转变,必须做到教学设计和教学技术两手都要硬!没有新的教学技术包装,再好的教学设计都没有时尚感,吸引力学生的力度要大打折扣;没有新理论支撑的教学设计做支撑,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地再完美,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也会华而不实。所以,面对新的教学技术,我们要做到不怕麻烦、不拒绝,积极地学习和应用;还要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不断学习国内外新的教学理论,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做到教学设计和教学技术两手一起抓,坚决不能顾此失彼。
2.2 转变引导模式
笔者曾读过一本书叫《父母怎么说孩子才会听,父母怎么问孩子才会说》。这本书虽然是关于家庭教育的,但是其中有些观点我认为可以触类旁通用在学校课堂教育过程中。比如书中有个观点认为父母对于孩子的某些顽固而强烈的负面情绪,首先应该是接纳,让孩子觉得你和他不是对立的。这样孩子才不会对家长有“敌意”,以便家长在后期顺利展开引导孩子走出负面情绪的工作。
其实,从某些程度上来说,教育管理孩子和教育管理学生是一回事。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我们如果留意就不难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老师传统式的谆谆教导无动于衷,他们这一路走来听得太多,已经麻痹了,老师再多说也无益,甚至会让学生反感。那何不尝试接纳他们的所有呢?这时候任课教师如果能告诉学生“英语成绩不好又怎么样?因为成绩不是决定你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老师当然也不会以你的成绩来判断你是不是优秀的学生!”这比任何措施帮助我们走近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笔者这里认为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让学生爱上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身体力行用积极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毕竟,C(competence)=[K(knowledge)+S(skill))]A(attitude)。知道这个公式的人都了解,态度才是决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引导学生逐渐习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一切问题,是我们教学工作一个重点,特别是在英语课作为工科院校为数不多的人文教育科目前提下。
考试考核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它也是学生学英语习方式的方向标。教师用试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必然就是多做题。传统的高职公共英语考试考核体系当中,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占到学期成绩的70-80%,很大一部分学生就会在考试前一周突击复习、背诵考试范围里的内容,甚至考前一天纷纷熬通宵。这样的学习方式如何才能做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呢?要想教出英语综合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思维的人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改革是一方面,考试考核方式也必须得配套,深化改革意识、坚定改革步伐。
这里我们首先要提高过程性考试在整个考试考核体系中的比例,引导学生重视平时积累知识、养成学习好习惯。教学管理部门就要相应给出政策上的支持,赋予老师们自主决定过程性考核在学生期末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这个比例也不必要一刀切,全校都统一,在学习习惯上有差异的不同专业学生,过程性考核所占的比例可以根据学生的平时努力程度有所差别。这样做非常有利于任课教师管理课堂、设计活动调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们的考核方式必须要多样化,不妨尝试诸如英语情景剧表演、英语论文、英语读书报告、英语经典桥段配音、英文辩论赛、英语PPT汇报等个性化考试方式,让我们的考核方式活起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思路也就能相应活起来。
适者生存。新时代特点带给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是挑战,同时也会是机遇。要想改变目前公共英语教学效率低,课时被压缩的现状,任课教师必须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试考核方式上展开系统改革,与时俱进、为自己的教学全面输入新能量。
本文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中期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00118。
(作者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