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生活得到了较大发展。教育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在知识经济不断深化的现阶段中,教育成为衡量国家发展层次的重要标准。本文所阐述的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路径,使得学生未来发展基础牢靠。
【关键词】小学;声乐;奥尔夫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4-0156-01
现代经济水平的发展,也使得社会群众在教育方面要求提升。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中的教学有效性,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1]。为了使学生在发展上更为全面化,小学舞蹈、乐器及音乐方面的培养也受到了较多关注。音乐教学是学生素养中的重要部分,其自身所带有艺术性,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有独特的鉴赏能力,因此,保障高效的教学效率极为重要。
一、奥尔夫教学法概述
奥尔夫教学法具有完整的教学系统,是受到世界认可的音乐教学方法,以高效的教学效率闻名。在该系统教学法中,出发点围绕学生展开,通过丰富、广泛的活动内容,能够使得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更为积极。在教学中能够使用多样化的形式,使得学生更为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较为常用的方式包括唱、跳、说、听等,由此能够使得在多樣化的教学方式中,保持自身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也能够使得学生记忆点增多。在传统声乐教学中,往往是以老师教授,学生听、做的方式,并没有充分考量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奥尔夫教学方法的使用,则是将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交给学生,学生能够适应什么方式,学生可以自主做到什么程度等。声乐本身具有的特点便是情感,如果情感不能得到发挥,声乐的基础知识也仅为知识。在奥尔夫教学中就能够充分考量到此类诉求,用较为开放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学习环境中,更能够激发学生的艺术细胞。所以,奥尔夫的教学理念,是引导学生的天性、开发学生的天性,学习的过程更重于实际体验,这也是艺术类科目教学活动应该进行借鉴的教学理念。
二、奥尔夫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艺术多元化和创意的应用
教师在进行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中,对奥尔夫教学理念中的综合性理解得不够全面,往往作为教学方式的多元综合,所以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不能够对声乐学习的本身内容进行正确灌输,由此使得教学更像是做游戏,教学效率不能得到保障。音乐教学的出发点,应是从音乐本身,而理解音乐的基础是能够静谧地享受音乐。如何进行音乐的享受,安静地坐着是无法充分感受音乐的。在我国草原地区的民族,对于歌和舞都是较为统一的概念,清风拂过少年的发梢,倾听耳边雄浑、粗犷的踏歌声,少年如风扶细柳,在音乐中舞动。这就是音乐最原始的体验方式,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能够自然地进入到音乐的氛围中,而最好的方式莫过于随着音乐舞动。
譬如,在进行曲的学习中,老师可以模仿军人的正步军姿,肃穆的庄严需要通过表情来得到展现,由此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进入进行曲的音乐氛围中。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在后续学生能够自然放松,进入到音乐氛围时,可以任学生自由发挥,这就要引入奥尔夫的教学法的即兴性。
(二)天性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天性即本性,不能武断地说,每个人的本性不同,但想要找到完整统一的本性是极为难得的,且就算能够找到,也不一定能够发掘。在生活环境不同、教育理念不同的情况下,每个学生几乎都会呈现不同的特点。但天性不同,天性是生来便拥有的一种感受事物,就能生出感触的天赋,在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情境下,所展示的天性也会有所不同。奥尔夫对于天性在教学中的应用,便是对学生即兴能力的开发。在小学声乐中,学生的即兴能力是极为有限的,需要大量铺垫、引导。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需要老师对即兴创编进行有范围地划分,从而使学生在缺乏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能够有即兴创编的能力。譬如,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序地分组,对音乐元素进行教学铺垫,并将音乐创作规则作为一种游戏的规则进行规定,在演唱及演奏或者欣赏等教学环节中进行应用。因为在教学中,较多老师对于其中的尺度把握不够恰当,进而使学生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很难完成较为完整的作品,所以还需要尽量将范围进行控制,不要在学生没有基础音乐的素养下,让其自由发挥,这会使得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下降,难以建立音乐学科自信。
三、结束语
奥尔夫教学法在进行声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方式及形式是极为丰富的。声乐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及教学方式的结合运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进而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拥有良好的音乐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怡文.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小学声乐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剖析[J].黄河之声,2018,52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