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彬 王倩
【摘 要】为缓解全球经济一体化下我国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现状,改变我国企业处于“委托代工”的命运,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需要通过打造世界级组织来夺回话语权。想要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组织,集群需要获得组织能力,文章从认知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从组织认知到组织学习、组织行动进而获得组织能力的路径,进而探析这个产业集群组织的能力演变过程。
【关键词】认知;产业集群;组织能力;能力演变;组织学习;组织行动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2-0033-02
0 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集群企业逐渐走上世界的舞台,而在本地产业集群和全球价值链的“双重嵌入”下,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现实,中国企业只有实现价值链上的跃升才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有一席之地,摆脱“委托代工”的悲惨命运。中国企业要想实现价值链上的跃升,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全球经济价值链中拥有话语权,那么,产业集群就要有绝对的集群组织能力。如何获得这种组织能力呢?本文正是基于这一关键,尝试以组织能力的基本因果逻辑主线,探寻能力演变的过程,贯彻“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的原则,构建一个整合的理论框架,既可以作为集群组织能力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依据,也可以作为国家顶层设计的政策参考,不断推进集群组织能力研究的深化。
1 从认知到能力的逻辑因果
从微观上来看,以往组织能力的演变研究主要以演化经济学和卡内基学派(Carnegie School)为主,过分强调基于惯例(Routines)的经验学习(Experience Learning)过程和局部搜寻(Local Search)活动对于组织能力演化的影响,因而忽略了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的影响。事实上,组织的战略行为不仅与行为主体积累的有关世界的经验有关,而且还会受到外部世界认知的影响。反过来,集群组织因为组织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正反馈或者负反馈,管理者将会更新对组织的认知。
陈戈、徐宗玲等人(2012)基于认知与动态能力的理论视角,研究动态能力的两个升级阶段,基于代工企业战略升级这一背景,提出组织学习乃至动态能力的微观基础是管理者认知,而组织学习是联结管理者认知与动态能力的中介变量。欧阳桃花(2016)以百度能力重塑为案例,研究其通过能力重塑进行战略转型,认为组织认知上所关注的焦点不同,所采取的行动就不一样。如果组织的关注焦点在于行业的尖端技术及长期的市场份额,则该企业将会通过探索式学习开发新技术,探索新市场。集群组织通过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主要以焦点企业的知识向一般企业及边缘企业转化)来完成知识溢出的过程,通过学习焦点企业的活动、规则制度、惯例,不断修炼完成组织行动过程,形成的活动、规则将成为集群的组织惯例,对待突发事件时不至于手足无措。
在陈戈等人研究基础之上,本文将企业的个体层面提升至集群的整个组织层面,并加入组织行动这个构念,形成的框架如图1所示。
1.1 组织认知
认知过程是个体对信息的处理过程。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视为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编码、存储等连续的认知操作,还包括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的程序过程等。
冯静瑜(2019)从群体构成、群体关系、群体沟通、群体文化4个方面阐述了认知差距对企业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Gavetti & Rivkin(2007)通过对战略起源的分析,了解到战略在管理者认知和行动方面的统一。林海芬等人(2017)在利用扎根理论研究组织惯例所代表的集体行为模式的构成内容时,谈到组织惯例二维观,基于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在此基础上,吕国范(2015)在分析产业集群治理集体行动的影响因素时,以武汉光电子产业为例研究产业集体行动,认为领导型企业主要是指集群内规模靠前的企业,不仅如此,领导型企业的技术处于产业集群前列,通过知识溢出可带动集群其他企业的发展,从而带动这个集群的发展。
1.2 组织学习
组织学习分为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March(1991)将“二元性”思想运用在企业组织能力方面,将企业的组织学习分为开创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其中,探索式学习指组织成员不断搜索并尝试新的组织活动形式及程序,目的是为了能够提升组织适应性及效率的过程;利用式学习是指组织成员运行已存在的较为规范的组织活动形式及程序,并以此来保证组织的效率及正常运作的过程。许晖等人(2016)发现,企业不仅需要通过利用式学习整合现有业务以确保利润,也要通过探索式学习探索新技术與新业务领域以保证未来的收益。
1.3 组织行动
组织行动是组织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的相应的反应行为。组织结构化理论指出,组织行动是依据组织行动者理性的认知之上的,所以组织行动和认知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行动依据认知而执行,行动反过来更新认知。
Ott等人(2017)指出,战略决策者的认知加深了企业如何应对环境的变化从而开展学习行动的理解,从而使得决策者对战略产生新的理解,并做出反应。Gavetti & Rivkin(2007)从战略的起源这个角度分析了行动和认知,支出行动就是企业为了体现战略而进行的惯例、活动和规制,并反复实践。易明等人(2010)通过对产业集群治理集体行动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指出集群企业集体行动分为内生性行动和外生性行动,但是没有探讨其影响因素。
1.4 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一种通过获取资源创造比其他企业更高绩效的动态机制。在产业集群组织的背景下,组织能力是能够在领导型企业的引领下,合理分配资源及社会关系网络,统筹协助整个集群中的企业。有学者将其分为动态能力与运作能力,也有学者将其分为营销能力、生产制造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战略能力等。在研究以世界级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组织能力过程中,集群组织能力主要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基于价值链的基础来调节集群内的资源和优势,从而增强整个集群产业的制造能力和技术能力,提升世界级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本文将组织能力分为网络规划管理能力、网络配置管理能力、网络关系管理能力。
2 总结
为了能够升级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构建了一个新的产业集群组织能力的框架,这个框架按照“组织认知”到“组织学习”,再到“组织行动”进而获得组织能力。以往有很多研究学者研究在企业层面的管理者认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而针对产业集群这个整体较为复杂,本文通过部分学者从个体层面到组织层面的研究转化为集群整体的研究。该框架既是对前人研究的总结,也是一个探索性的尝试,既能为管理实践所参考,也期待后期的实证性检验。
参 考 文 献
[1]陈戈,徐宗玲.代工企业战略升级的阶段性框架——基于管理者认知与动态能力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4):96-104.
[2]邓少军,芮明杰.组织能力演化微观认知机制研究前沿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31(11):38-44.
[3](美国)艾森克,(爱尔兰)基恩.认知心理学[M].第4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吕国范,易明.产业集群治理集体行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时代,2013(31):108-110.
[5]冯静瑜.认知差距对企业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研究[J].中国商论,2019(2):117-118.
[6]林海芬,于泽川,王涛.基于组织惯例的组织创新持续内生机理研究评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7,29(1):127-138.
[7]MARCH J G.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
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1):71-87
[8]许晖,王琳.知识进化、惯例演化下的国际新创企业组织能力提升——以天士力国际营销控股有限公司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37(7):104-117.
[9]欧阳桃花,曾德麟.基于能力重塑的互联网企业战略转型研究:百度案例[J].管理学报,2016,13(12):1745-
1755.
[10]易明.产业集群治理:機制、结构、行动与绩效[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11]王大澳,菅利荣,王慧,等.基于限制合作博弈的产业集群企业利益分配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9,
27(4):171-178.
[12]罗刚君.双重网络嵌入、组织学习与群内个体企业品牌成长关系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6.
[13]曹瑄玮,相里六续,刘鹏.基于认知和行动观点的动态环境战略研究:前沿态势与未来展望[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1(6):18-30.
[14]吴俊杰,戴勇.企业家社会网络、组织能力与集群企业成长绩效[J].管理学报,2013,10(4):516-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