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设问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2020-04-14 04:48杨智强
读天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生活数学设问层次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问,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作为数学老师,应该关注设问、重视设问,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起来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问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问题设置好了,学生参与度才高。一节好的数学课,往往都是以问题为导向,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参与。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对问题的设置不够重视,课堂显得“松松散散”,学生的学习停留表面,学生没有深度思考,因此,就更谈不上能很好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了。

关键词:设问,技巧,全体学生,生活数学,层次

设问,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起来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问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问题设置好了,学生参与度才高。一节好的数学课,往往都是以问题为导向,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参与。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对问题的设置不够重视,课堂显得“松松散散”,学生的学习停留表面,学生没有深度思考,因此,就更谈不上能很好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了。该如何设问,在十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对设问技巧做了一些简单尝试,总结出了数学设问“三要”“三不要”,现作如下分享:

一、 数学设问“三要”

所谓“三要”就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倡的三个做法,当然,这三个做法也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基本理念,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些“教学建议”。

(一)要换位思考提问

换位思考,就是老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假如你是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解决?该如何解决?换位思考提问,要做到三个基于:

1. 基于学生年龄特征

每一个年龄段,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基础知识不一样,所具备的基礎知识不一样,所具备的基本技能也不一样。教师在设问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一因素。例如:关于“解决问题”这一板块的教学目标,1~3年级所提的是“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当中有几个关键词:“指导”“尝试”“简单”,而4~6年级的提法是:“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同样是解决问题,由于基础知识不一样,教师设问难易程度就应该有所不同。

2. 基于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新课改所提倡的理念。我们设置的问题要考虑要“点”“面”结合,充分体现学生为主题的理念。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存在两种现象,有的老师只照顾后进生,所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导致“尖子生吃不饱”,影响了优生的发展,再有就是只照顾优生,导致“后进生坐飞机”,同样影响后进生的发展。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系数一定要适中,至少照顾70%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解决。

(二)要结合生活提问

学生往往对周围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因此,我们在设置问题时,可以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并不陌生、并不遥远、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有的问题,学生可能抽象讲解很难理解,如果让他们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觉得更加直观,更容易接受,学生理解起来也相对比较容易。

比如,我们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问:“62÷7,商多少,余数多少?”学生通过背诵乘法口诀表,也许就能解决问题,但是学生的理解来说相对比较死板,容易遗忘。如果问题设置为“我们手上有62元钱,现在去超市买7元一个的笔记本,最多能买几个?还剩多少钱?”学生接受起来就很直观,印象也更深刻,也符合新课改所提倡“生活数学”的理念。

(三)要层层递进提问(主干问题)

每一堂课的教学,都应该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个好的数学老师,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帮助学生新旧知识有机链接,让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经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轻松掌握。那么。我们在设问上,也是一样,设问一定要有层次性,层层推进。通过听课发现,很多课堂,前后所提出的问题有重复的,也有“倒过去走回头路的”现象,这样的课堂,显然很多时间是无效的。比如,我们在教学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就可以设置这三个问题:

1.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

2. 你能不能用割补的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3. 通过割补,请你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公式。因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已经掌握,在此基础上,先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再推导出公式就比较容易。

二、 数学设问“三不要”

这三不要,是我们在平时听课当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也是典型问题。在此提出来,避免同样的错误发生在更多的教师身上。

(一)不要满堂问

有些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教师提的问题特别多,一节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问题。这是教师的理念及理解上出了偏差,他们认为,这就是“启发式”教学,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忙于回答老师的问题,缺乏主动探究。这样的课堂同样效率不高。一节课上完,老师、学生累得满头大汗,问学生到底研究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结果是一脸茫然,不知所云。

(二)不要包揽问

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也是参与者,切忌霸占课堂,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允许学生提问,这显然是不对的。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质疑,这是新课改提倡的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关系。教师要把握好教学活动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发展。

(三)不要随意问

有些老师,由于在课前准备不充分,对预设的问题也不清晰,在课堂中往往会出现“随意问”的现象,导致教学内容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教学重难点偏离。

再一次公开课中,一位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让学生通过旋转平移成平行四边形,然后得出公式。然而一个学生在演示的时候不够准确,于是老师就问:“请大家想想办法,怎样移动才更准确?”于是同学们就纷纷想办法,借助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平移、旋转。结果,导致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教学重难点没有突破。

总之,设问是一门艺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作者简介:

杨智强,重庆市,重庆市巴南区一品中心小学校。

猜你喜欢
生活数学设问层次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历史课堂的双翼:设问和史料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数学作业多元评价促学生发展
浅谈日本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文本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