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2020-04-14 07:39:33邹学明
读与写 2020年31期
关键词:公共场所组内法治

邹学明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小学 广东 龙川 517300)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德育教育的核心,能够帮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与法治在社会生活中处处能够体现。因此教师和学生一样,都需要不断完善自身认知,充实知识结构,从而实现共同进步。现阶段我国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对于教育理念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中,在此形势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进一步落实德育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1.创设趣味课堂情境

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体现趣味性,则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未成熟,尚不具备完整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是非观念还比较模糊,如果不能让道德与法治课程深入人心,则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将很难获得成效。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需要创设一个能够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导入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抓好对这个环节的设计,在课堂导入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将学习兴趣集中到课堂当中。精心设计的开头对于整节课程的学习都至关重要,而良好的开端则为后面创设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情境提供了基础条件。教师在此基础上,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以充沛的激情和精湛的语言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起来。

以《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为例,可以通过演小品的方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意义,并使课堂更具趣味性。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就对学生进行分组,以3-5人为一组,但只安排4组,每组有男有女。要求以组为单位出演小品,主题为家庭,组内部分学生扮演父母和儿女,角色安排由组内商议后决定。小品内容主要让学生自己设计,可以建议学生先展开组内讨论,说说各自家庭生活,从中挑选出比较有意思的元素融入到小品当中,如游玩公园、旅行等。考虑到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欠佳,要求小品设计完成后向老师汇报,简要说明剧情,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趣味性的台词等内容让学生完善作品。课程开始后,要求各组学生依次上台表演,由未分组的学生和教师共同评选出最优秀作品。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总体上,教学方式可以分为探究式和接受式两种。传统教学方式以接受式为主,教师往往采用直接传授的方式让学生被动接受,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以得到结论并接受知识。但如此一来容易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对知识的合理运用能力,而且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厌烦。新理念则更加突出探究式教学的作用,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也从课堂的领导者变成课堂的参与者,和学生一同体验、探究,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明白是非曲直,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应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给学生更多地表现机会,让学生尽可能自己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学习、沉淀、应用。

以《做聪明的消费者》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在课程开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将其写在黑板上,如:你的文具是在哪里买的?多少钱买的?有没有问过其它商店是否也以该价格出售?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后再随机抽选几名学生要求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再进一步引导,问问学生家附近都有些什么商业场所,和家长一起购物时家长的购物方式,包括购物的渠道、对价格的要求、付款的方式等等。最后将不同类型的商场照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分组讨论商场的类型,以组为单位进行分类归纳,将同类型的商场整理到一起,对于分类的方式也在组内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进行评价,发现错误应及时指正,如分类依据不合理可以要求其参考其它组相对较为合理的结果作参考。

3.拓展课外学习资源

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优质人才。社会本身也是个大课堂,完成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也需要学生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应用到实践当中。因此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时,需要树立起“大教育”的理念,教材只是作为范例和理解的基础,但必须避免照本宣科,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接触,在挖掘教材资源的前提下,更多地拓展课外资源,体现课程教学的生活性。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技能,需要在实践中得以体现,才能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真正的规范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尽可能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以巩固并升华知识水平。而教育的空间也是非常广阔的,教育理念在生活中处处得以体现。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结合身边可用的教育资源,使教学环节得以优化,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公共生活靠大家》为例,这一单元非常适合将理论知识结合到实际操作中。在课堂上,教师用投影向学生一幅一幅地放映公共场所图片,如电影院、图书馆、医院、火车站、体育馆等,首先让学生对于公共场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明确公共场所的性质和不同类型。然后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回答,在公共场所中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可以结合具体的公共场所类型详细分析。小学生虽然尚未形成完整的是非观念,但基本的对错观念已经产生。因此,基本上能够准确判断公共场所的行为性质。如有学生理解存在偏差,教师需要及时指正,并要求学生形成深刻记忆,教师也可以故意出一些难题,提出一些模糊的行为,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讲解。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基础与主要载体,针对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将对学生今后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把握出新课改的思想核心,突出素质教育,培养出具有崇高道德水准的学生,打造高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猜你喜欢
公共场所组内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公共场所 不能乱来
中国卫生(2016年10期)2016-11-13 01:07:46
支持公共场所禁烟为自己为他人
城市公共场所拥挤踩踏事故的应对
安全(2015年6期)2016-01-19 06:19:29
公共场所禁烟迈出一大步
中国卫生(2015年12期)2015-11-10 05:13:22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