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小孩要剃头。”这是古有的谚语。龙抬头 (即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或春龙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二月二的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理头,尤其是小孩,当然这便是我儿时里的记忆。
二月二这天,父母会起得很早,然后母亲负责做饭,父亲则烧猪头。其实我是不喜欢猪头的,尤其是猪头肉,可是父亲不同意,他还非得说那不是猪头,是龙头。
“龙头?”我成了丈二的和尚。
“吃龙头,将来才能出人头地。” 看我扬着下巴,父亲就告诉我。
“那面条为什么要叫 ‘龙须’啊?”看着手里的一碗面条,我继续追问。
“因为以后要像龙一样长寿啊!”母亲在一旁也跟着解释。
其实除了 “龙头” “龙须”,父母还告诉我,米饭要叫 “龙子”,水饺要叫 “龙耳”,烙饼就叫 “龙鳞”,如果面条和馄饨一起煮,那就叫 “龙拿珠”。小小的我内心满是好奇,但却永远记住父母的话,就像不能用手指月亮,否则晚上月亮会来割耳朵一样。
除了吃,最重要的就是“做”——理头发。那个年月不知道什么是专业理发师,也没有推剪,唯一知道也是有的,就是剪刀。父亲会用瓢打来半盆水,再找来磨刀石,然后拉开架势开始磨剪刀。
这时候母亲也不闲着,她会往火塘里添柴火,然后烧热水。等父亲把剪刀磨好,他会再找来一块胶布,一个高凳子,然后剪刀就开始“工作”了。
听着剪刀咯吱咯吱地 “工作”,顿时有种麻酥酥的感觉爬满全身。那种感觉很舒服,也好享受,不过你别得意,可能下一秒你就会被剪刀拽得很疼。每每这个时候我总会埋怨父亲,甚至说他不会剪头发。只是后来随着自己渐渐长大,才知道了那不是父亲故意,而是因为剪刀不快才引起的。
虽然在剪头发的过程中可能有些不愉悦,但父亲还是很快给我理好发。后面剪得光光,就额头上面留了一小撮。说真话,我很不喜欢这个发型,甚至说讨厌。可是没有办法,父亲说那才是 “龙抬头”,母亲也说那是为了快快长大。
剪完我的,当然也要理父亲的,不过谁理呢?当然是母亲。母亲自然比父亲更不 “专业”,拿着剪刀就照长的剪,可是剪来剪去,还是剪不齐。看母亲很为难,父亲就让母亲全部剪掉,变成了光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父亲没有责怪母亲,倒很高兴地来了一句: “这回洗头洗脸就一次性了。”
转眼又是一年的二月二,突然好怀念儿时那剪刀里的日子,还有曾经的人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