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及其混淆品独活、欧当归的紫外鉴别

2020-04-14 05:57:28车苏容张家源张秋梅罗元珍黄泽豪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位值肩峰独活

车苏容,张家源,张秋梅,罗元珍,黄泽豪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

药材当归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的干燥根,性温,味甘、辛,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1]。独活与当归同科同属,为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f.biserrata)的干燥根,性微温,味辛、苦,具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功效[2]。欧当归(Levisticum officinale)是与当归同科不同属的类似品,性微温,味辛,微甘,具有活血调经、利尿的功效[3]。三者来源相近,性味功效却大不相同,临床上不可混用。

近年来,由于当归市场价格飞速上涨,在中药市场中常出现各种伪品及混淆品,其中以在当归中掺杂价格较低廉的独活栽培品、生长周期较短(1 年即成)的欧当归最为常见[4—5]。由于当归、独活及欧当归在性状及显微鉴别层面难以区分[6],使得当归用药质量下降。王翰华等[7]运用紫外光谱法对当归及其伪品东当归、欧当归进行鉴别,认为当归和欧当归的甲醇提取液无法通过紫外谱线加以区分。

紫外光谱线组法(Ultraviolet Absorption Spectra Lines Group,UASLG)是通过比较在四种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氯仿、无水乙醇、水)下得到的多条紫外光谱线,从而鉴别不同药材的方法[8]。该鉴别方法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出药材所含的不同极性成分分布和含量,因此在药材鉴别方面应用广泛,如中药易混淆品鉴别[9]、中药材不同炮制品鉴别[10]、中成药鉴别[11]等。本次实验运用紫外光谱线组法对当归及其伪品独活、欧当归作鉴定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L5S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KH-50A 型超声清洗仪(昆山禾创超声仪有限公司);AR-5120 型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美国)。

1.2 试剂

石油醚60 ℃~90 ℃(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50121);氯仿(分析纯,上海联试化工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31009);无水乙醇(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50121)。

1.3 材料

当归、独活、欧当归药材是由安徽京皖饮片厂孟武威老师提供,经鉴定依次为伞形科植物当归、重齿毛当归、欧当归的干燥根。

1.4 方法

1.4.1 样品处理

将当归、独活及欧当归剪成粒度约0.5 mm均匀碎末,各称量4份,每份2.0 g,置于50 mL锥形瓶内,根据提取溶剂不同分成石油醚组、氯仿组、无水乙醇组及蒸馏水组,每组含不同药材各一份。分别加入相应溶剂20 mL,超声提取30 min,过滤,收集滤液,备用。

各溶剂提取液的紫外扫描浓度确定,应以其紫外扫描得到的紫外谱线吸收峰之间分离度较好且吸光度小于3.0为宜,经过预实验确定各溶剂组的溶液浓度(表1)。

1.4.2 实验条件

以各溶液溶剂为空白对照校正曲线,再将1.4.1项下各组滤液分别置于石英比色皿中,在已预热30 min 的L5S 紫外分光光度计中进行测量。

表1 当归、独活及欧当归各溶剂组的溶液浓度Table 1 Solution concentrations of each solvent group in Angelica sinensis radix,A.pubescens radix and Levisticum officinale radix

扫描范围190~400 nm;扫描速度中速;扫描间隔1 nm。

2 结果与分析

2.1 当归、独活及欧当归石油醚提取液的紫外谱线

在石油醚组中,当归和欧当归的峰形高度相似,二者在217.0±0.5 nm 和310.0±1.0 nm 处均有一个明显的吸收峰,在247.0±0.5 nm 处均有明显的吸收谷,不具有特征鉴别意义;而独活在248.0 nm 处有一肩峰,且独活在270.0 nm 处有明显的吸收谷,同位置处的当归或欧当归无吸收谷,与二者存在明显差异,具有显著鉴别意义(图1)。

图1 当归、独活及欧当归石油醚提取液紫外谱线Fig.1 Ultraviolet spectral lines of petroleum ether extracts in Angelica sinensis radix,A.pubescens radix and Levisticum officinale radix

2.2 当归、独活及欧当归氯仿提取液的紫外谱线

在氯仿组中,当归和欧当归的峰形高度相似,二者在242.0±0.5 nm、283.0±1.0 nm、316.5±1.0 nm处均有明显的吸收峰,不具有鉴别意义;独活在274.0 nm 处有明显的吸收谷,与当归或欧当归存在明显差异,具有显著鉴别意义(图2)。

图2 当归、独活及欧当归氯仿提取液紫外谱线Fig.2 Ultraviolet spectral lines of Chloroform extract in Angelica sinensis radix,A.pubescens radix and Levisticum officinale radix

2.3 当归、独活及欧当归无水乙醇提取液的紫外谱线

在无水乙醇组中,当归和欧当归的峰形基本相似,在205±0.5 nm、313.0±1.5 nm 处均有明显的吸收峰,在250.0±1.0 nm 处均有明显的吸收谷,但当归的次峰位在270.5 nm 处,而欧当归的次峰位在280.5 nm 处,二者次峰位值相差10.0 nm,且差异稳定存在,具有一定的鉴别意义;独活在250.0 nm 处有一肩峰,同位置处的当归或欧当归则是吸收谷,在271.5 nm 处有明显的吸收谷,在320.5 nm 处有明显的吸收峰,与前二者存在明显差异,具有显著鉴别意义(图3)。

图3 当归、独活及欧当归无水乙醇提取液紫外谱线Fig.3 Ultraviolet spectral lines of absolute alcohol extracts in Angelica sinensis radix,A.pubescens radix and Levisticum officinale radix

2.4 当归、独活及欧当归蒸馏水提取液的紫外谱线

在蒸馏水组中,当归和欧当归的峰形较为相似,但当归在 318.0 nm 处没有吸收峰,且当归在249.0 nm 处有1 个吸收谷,在264.0 nm 处有1 个吸收峰,而欧当归则在258.0 nm 处有1 个吸收谷,在279.0 nm 处有1 个吸收峰,二者谷位值相差9.0 nm,次峰位值相差15.0 nm,且此差异稳定存在,具有显著鉴别意义;独活在252.0 nm 处有1 个肩峰,与当归或欧当归存在明显差异,有显著鉴别意义(图4)。

图4 当归、独活及欧当归蒸馏水提取液紫外谱线Fig.4 Ultraviolet spectral lines of distilled waterl extract in Angelica sinensis radix,A.pubescens radix and Levisticum officinale radix

3 结论

当归和独活在4 种极性溶剂中均存在明显差异,在石油醚组中,当归在248.0 nm 处有1 个吸收谷,同位置处的独活则是1 个肩峰,且独活在270.0 nm 处有1 个吸收谷,而当归则没有;在氯仿组中,当归在283.5 nm 处有1 个吸收峰,而独活在274.0 nm 处有1 个吸收谷;在无水乙醇组中,当归在250.0 nm 处有1 个吸收谷,同位置处的独活则是1 个肩峰,当归在271.0 nm 处有1 个吸收峰,同位置处的独活则是1 个吸收谷;在蒸馏水组中,当归在249.0 nm 处有1 个吸收谷,在264.0 nm 处有1 个吸收峰,而独活在252.0 nm 处有1 个肩峰,在318.0 nm 处有1 个吸收峰。

当归和欧当归在石油醚和氯仿组中峰形高度相似,特征吸收峰谷位值高度重合,无法区分,但在无水乙醇和蒸馏水组中可以鉴别。在无水乙醇组中,当归的次峰位在270.5 nm 处,而欧当归的次峰位在280.5 nm 处,二者次峰位值相差10.0 nm,且差异稳定存在,具有一定鉴别意义;在蒸馏水组中,当归在318.0 nm 处没有吸收峰,而欧当归在该处有吸收峰,且当归在249.0 nm 处有1 个吸收谷,在264.0 nm处有1 个吸收峰,而欧当归则在258.0 nm 处有1 个吸收谷,在279.0 nm 处有1 个吸收峰,二者谷位值相差9.0 nm,次峰位值相差15.0 nm,且此差异稳定存在,具有显著鉴别意义。

当归、独活和欧当归在无水乙醇和蒸馏水组中均存在较为稳定的差异,尤其是在蒸馏水提取液中三种药材的峰谷差异显著,因此紫外谱线组法可以鉴别当归及其伪品独活、欧当归。

猜你喜欢
位值肩峰独活
教学中如何渗透位值制
把握学科本质 积淀数学素养
中国教师(2021年2期)2021-03-03 05:06:05
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位值”背后的基本活动
“满十进一”的体验与“位值”的理解——以《认识三位数》的教学为例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加味独活寄生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肩峰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西南军医(2016年1期)2016-01-23 02:22:14
关节镜下喙肩韧带松解在微创治疗肩峰撞击征中的作用
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