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感器技术的黑藻光合速率定量研究

2020-04-14 05:40:02吕慧明
生物学通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黑藻溶解氧氧气

吕慧明 虞 驰

(浙江省宁波市第四中学 浙江宁波 315016)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浙科版生物学必修1 第3 章“细胞的代谢”第5 节光合作用的内容,是必修1 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本节内容适合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活动加深对光合速率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教学难点。传统探究活动方案中,因变量多通过观察气泡产量或液面高度等的变化进行测定[1-2],忽略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使测定结果不精确。随着传感器技术引入生物学实验教学,可利用溶解氧传感器对光合速率进行定量检测[3],但又忽略了空气氧含量的变化。只有同时测定出溶解氧和空气氧含量的变化,才可精准计算出光合速率。

本文以“探究光照强度对黑藻光合速率的影响”为例,利用朗威DISLab 传感器中的溶解氧传感器、氧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强传感器,测定相应数值,通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即可计算光合速率的精确数值。实验操作更简单,结果更精准,利于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

1 实验原理

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F.)Royle]是一种常见的水生高等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较大。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一部分溶解在水中,一部分释放到空气中。溶解氧传感器可精确测出水体中氧含量的变化,氧气传感器可测出空气氧气含量的变化,压强和温度(测定气温)传感器可实时监控环境变化。利用这4 种传感器测定的结果,通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单位体积空气中氧气质量和溶解氧含量,即可精确计算水生植物表观光合速率。

黑暗条件下,黑藻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水体中溶解氧和空气氧。利用4 种传感器测定值,通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单位体积空气中氧气质量和溶解氧含量,可精确计算呼吸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

2 实验材料、药品及器材

实验材料:宁波日湖公园采集的黑藻,清水洗净实验室培养1 周后使用。

实验药品:1%碳酸氢钠溶液和凡士林。

实验器材:分析天平、量筒、430 mL 玻璃实验瓶、有孔橡胶塞、18 W LED 灯、朗威DISLab 软件、数据采集器、溶解氧传感器、氧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强传感器、电脑、照度计(特安斯分体TA8133)、遮光布、三层铁架台(每层长133 cm,宽48 cm,高45 cm)。

3 实验步骤

1)传感器连接:4 个传感器探头放入橡胶塞对应的孔中,并用凡士林密封。将电脑、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连接,打开电脑朗威DISLab 软件,测试30 min,待仪器稳定后使用。

2)光照强度设置:反应瓶双侧等距离各放置1 个18 W LED 灯,分别控制灯距为5 cm、10 cm、15 cm 及20 cm。黑暗条件,用遮光布包裹反应瓶。

3)反应体系:取新鲜黑藻,吸干叶片水分,称量3.629 g。放入量筒中,量取150 mL 1%碳酸氢钠溶液,放入430 mL 玻璃瓶中。塞上橡胶塞,密闭环境连续测定60 min,记录初始数值和结束数值。

4)实验装置放在铁架台第1 层,用遮光布遮挡。电脑放置在第2 层,实时监控记录实验数据。光照组装置见图1,黑暗组装置见图2。

图1 灯距10 cm 光照实验装置图

图2 黑暗处理实验装置图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数据见表1。不同光照强度下,溶解氧和空气氧浓度均增加,环境气温逐渐升高,压强值没有变化;黑暗条件下,溶解氧和空气氧浓度均下降,压强和气温基本不变。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一部分溶解在水中,一部分释放到空气中。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来自于空气氧和溶解氧2 个部分。

表1 不同光照强度下溶解氧、空气氧浓度、压强和气温变化值

不同光照强度下,溶解氧、空气氧浓度和气温变化曲线见图3~图6。实验结果表明,60 min 之内,溶解氧含量先增加后趋平稳或略有下降,基本在15~20 min 达到最大值,并趋于稳定。前期溶解氧增加时,空气氧浓度基本不变,在溶解氧达到最大值时空气氧浓度开始持续增加。说明水生植物释放的氧气先溶解在水体中,水体氧饱和后向空气中释放。因此,若实验时间在15 min 左右,可只考虑溶解氧含量变化,测定光合速率。但由于时间过短,植物可能尚未达到最佳状态,使实验结果不够准确。

图3 5 cm 灯距光强度溶解氧、氧气浓度及气温变化

图4 10 cm 灯距光强度溶解氧、氧气浓度及气温变化

图5 15 cm 灯距光强度溶解氧、氧气浓度及气温变化

图6 20 cm 灯距光强度溶解氧、氧气浓度及气温变化

利用溶解氧和液体体积(150 mL)数据,可计算水中的氧气质量;利用气体体积值(排水法测定约为280 mL)、气压值、气温值、氧气浓度值及理想气体方程:PV=nRT(R=8.28 ×103),计算空气中氧气质量。通过实验前、后的氧气质量变化,计算获得氧气总增加量,结果见表2。实验中水体温度变化为27~31℃。

表2 不同光照强度对黑藻光合速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灯距从20 cm 减小至5 cm,光照强度逐渐增大,水中氧含量增量分别为0.55 mg、0.61 mg、0.6 mg 和0.5 mg,水中氧含量增量差异不大,水体溶解氧均已达饱和;空气氧含量增加值依次为2.95 mg、3.61 mg、5.87 mg 和2.36 mg,随光照强度增加,逐渐升高,5 cm 的光照强度除外,空气氧增量差异较大。将空气氧增量和水中氧增量相加,再计算得出光合速率值。发现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速率逐渐增大,在10 cm 灯距,即光照强度为22 100 lx 时,光合速率值最大为2.37 mg O2/(g·h);灯距为20 cm 和15 cm 时,光合速率差异不大,分别为1.55 mg O2/(g·h)和1.75 mg O2/(g·h),可能与二者的光照强度差距不大有关;而灯距为5 cm时,光合速率最小,仅为1.40 mg O2/(g·h),可能是由于光照强度过大,导致黑藻出现光抑制现象[4]。由此可见,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较明显,要精确计算水生植物光合速率值,需要同时考虑溶解氧和空气氧的含量变化。

5 小结

本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以2 种形式存在,即溶解氧和空气氧。传统实验设计,只考虑空气氧含量变化,忽略溶解氧,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结果只是对光合速率的定性研究。近似于验证性实验,学生可预期实验结果,兴趣不大,不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利用传感器进行实验,学生需实时收集整理数据,并绘制表格和曲线图,分析曲线走势和数据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是教材探究性实验设计很难涉及的。通过学生的参与,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探究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在量的变化中深入体会理解科学本质。以大量实验数据为支撑,计算得出精准数值,非常有说服力,极大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自信心,且加深学生对抽象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在做中学,提高教学效率。传感器在探究性实验中能准确读取大量实验数据,灵敏度高,可捕捉到信号的微小变化和瞬间变化,因此可大幅度地增加实验可研究范围的深度、广度[5],且操作简单,有利于学生掌握。因此可尝试将传感器技术与生物学科探究实验相结合,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向进行精准定量的生物学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生物学科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黑藻溶解氧氧气
火星上成功制造出氧气啦
军事文摘(2023年22期)2023-12-19 06:41:04
聚焦空气与氧气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对沉水植物黑藻光合作用速度的实验探究
生物学通报(2021年7期)2021-07-01 03:24:52
浅析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衰亡期黑藻与生长期菹草交替生长对水体磷迁移的影响
生态科学(2020年3期)2020-06-08 12:09:54
秋冬季精养小龙虾,为什么非轮叶黑藻不可?还有哪些技术要点?看这位汉川金牌经销商的专业意见
当代水产(2019年10期)2019-12-18 05:28:56
污水活性污泥处理过程的溶解氧增益调度控制
城市河道洲滩对水流溶解氧分布的影响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