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消化内科,江苏苏州 215500
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需要临床医师具有较广的知识面与较强的操作能力,而传统的临床教学难以让轮转的实习生在短期内将消化内科知识熟练掌握,导致其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实习不能达到较好的预期效果。因此有必要对消化内科的临床带教模式进行优化,提高实习生的临床能力,而PBL 教学与多媒体技术在临床带教中具有较理想的效果[1]。 PBL 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相关研究证明,该模式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临床实习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随着多媒体教学在教育领域的兴起,多媒体技术在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上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2]。该研究选取在2019 年1—12 月消化内科的74 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在临床实习教学中采用PBL联合多媒体技术模式,分析其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轮转消化内科的74 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37 名,对照组,男21 名,女16 名,年龄为21~26 岁,平均年龄为(23.13±1.34)岁。 观察组中,男19名,女18 名,年龄为20~25 岁,平均年龄(23.97±1.45)岁,比较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实行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为:为轮转实习生指定带教老师,老师准备相关的学习病例,带领着学生进行查房,并对实习生的基础进行了解,可让其对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进行回顾;同时让实习生进行病历、医嘱等书面资料的书写,带教老师需要指导实习生的临床注意事项、操作流程等,并回答实习生的问题。
观察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PBL 联合多媒体技术模式:
①开展PBL 教学及疾病信息讲座: 带教老师需要对实习生的PBL 教学认知及消化内科疾病认知进行前期调查,可以通过讲座的开展,让实习生能够适应消化内科的环境。
②病例与问题设计: 临床病例需要基于真实性、客观性,选择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疾病或多发疾病,同时需要注意病例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设计问题需要结合实际临床操作,对实习生的思维转化与临床操作有一定的导向性,既要与消化内科的概念原理相关,又需要把握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经过自主学习后可以利用相关文献与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③小组分析:老师将筛选出的临床病例提前一周提供给实习生,让他们进行提前自主学习,在进行正式课堂教学中,带教老师根据编写的PBL 教学材料中的问题进行检验,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位成员均需要参与进来,共同讨论出初级解决方案。
④集中讨论:由小组发言人进行小组结果陈述,并需要在陈述中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⑤归纳总结与多媒体应用:然后带教老师对实习生发言人进行适当引导与结果归纳,对于实习生提出的疑难点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病例的临床分析、思维过程、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对于临床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强调。
①评估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成绩效果:根据台保军等人在2007 年发表的《PBL 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进行效果评估,基于消化内科的常见病例,对实习生的理论知识、问题推理、操作行为、合作交流、临床行为进行评价。理论知识采用笔试考核,百分制,按照消化内科的考核重点进行分值划分,选择题25 分,名词解释25 分,相关病例问答50 分,评估实习生对于消化内科的理论知识的了解度。 对平常表现进行评分:共100 分,包括内容为:实习生的发现问题、问题推理、证据支持、合作能力、陈述研究能力、客观评价自身及他人、临床操作行为、交流能力、职业临床行为、职业责任感表现,共10 个方面,每个方面均为10 分,由带教老师根据表现进行分值评价,最后算出日常表现总分,分值越高,表现越好。
②对带教老师的责任感进行评价:根据《PBL 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中显示,采用问卷调查评估老师的责任感,由实习生进行匿名填写,百分制,根据日常带教表现进行评价,包括教师的必备技能及引导作用的评价。必备技能分值为60 分,为老师对于学生问题及讨论的倾听、引导讨论过程、提出有效的开放性问题、协调小组之间的交流,而引导作用分值为40 分,包括对实习生的问题探讨、讨论过程的引导,并在交流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效果。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使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两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与平常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观察组的理论知识及平常表现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成绩效果对比[(±s),分]
表1 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成绩效果对比[(±s),分]
组别观察组(n=37)对照组(n=37)t 值P 值87.28±6.19 75.32±7.24 7.637 0.001理论知识 平常表现85.49±6.93 74.35±7.12 6.820 0.001
根据实习生对于两组带教老师的问卷调查评估,观察组的带教老师在必备技能与引导作用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老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责任感评估对比[(±s),分]
表2 两组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责任感评估对比[(±s),分]
组别观察组(n=37)对照组(n=37)t 值P 值56.14±0.59 48.79±2.46 17.673 0.001必备技能 引导作用37.36±0.54 29.75±2.59 17.496 0.001
医学生在医院的各科室进行轮转实习,是在弥补学校课堂临床操作经验方面的不足,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临床医师的思维模式,具备成为合格的医师的基本素养[3]。基于此,临床带教是常见的专业医师培养模式,为医院、国家培养出大量人才,同时临床带教的质量也决定着医学生未来的临床思维模式、 医疗水平、医德医风。而消化内科作为一个常见科室,具有较多的疾病种类,并且随着大众饮食习惯的变化,就诊于消化内科的患者与日俱增,临床医生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 传统的带教方式常因为带教老师的忙碌,很难与实习生进行有效沟通与指导,造成带教的质量不高,对实习生与老师均造成了困扰,因此有必要对消化内科的带教模式进行优化与改进,提高带教的质量与老师的责任感[4]。
传统的带教模式主要是由老师带领实习生进行查房,讲解病例的具体情况,教学常采用口头指导,而实习生存在个体间的差异,且老师讲授知识的速度较快,没有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没有经过独立思考与思想体系的融合,学生往往不能有效吸收知识,只能暂时选择机械化地记录笔记,再利用课后进行自我思考[5]。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常采用胶片示教,对于实习生来说,这种方式不易保存,该示范性的学习材料也不能获得,就只能在课堂上进行被动的学习,接受老师灌输的内容,也不能养成一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思维,阻碍实习生临床操作能力的发展[6]。该模式下,不仅实习生的学习质量不高,带教老师也存在问题,利用碎片化进行知识灌输,会造成老师因工作忙碌,而对实习生不上心,责任感不高,这种行为及思想是在降低教学质量,也在降低老师的工作效率,对医学生的能力培养具有不利影响[7]。
PBL 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实习生先进行自主探讨与学习,教师再基于PBL 教学模式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实习生化被动为主动,寻找相关文献,从该问题入手对该科室的疾病进行深度与广度的了解,进行小组讨论与问题解决方案的探讨,而教师需要参与全过程,并起到示范与引导作用,对于实习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回答[8]。该模式不仅在实际病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更能够提高带教老师的责任意识,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质量,加深实习生对于消化内科及相关疾病的认识与了解,也在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医德、职业素养培养[9]。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PBL 联合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所需知识涉及的范围较广,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与系统性,同时老师参与教学时间会更长,多媒体的技术融入可以促使实习生对于临床数据进行直观认识,并且可以课后进行拷贝,反复研究与思考,有利于实习生思想的深度培养[10]。 多媒体教学在教育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利用直观、具体的视频、动画等进行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形象,方便学生的理解与吸收,在实习生进行小组讨论及汇报时,老师需要进行引导与总结,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感官刺激,加深学生对讨论的印象,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保证PBL 教学模式的课后效果。
此研究显示,两组实习生采用的不同的临床实习教学均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提高了实习生的临床技术与经验积累,但是采用PBL 联合多媒体技术的观察组教学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在实习生的理论知识与日常表现中均有明显差异(P<0.05)。其原因主要在于PBL 的模式可以回顾实习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将消化内科的相关知识联系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资料收集、归纳、推理等能力,促使学生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此外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该模式的教学下,学生的理论更加牢固,学习及思考更具有主动性,学习进展更加迅速,日常表现也会相对较好。同时观察组的老师的责任感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PBL 模式下进行带教可以让老师了解实习生的基础及学习态度、方法、交流能力等,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与教导,不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碎片化反复强调重点,因为PBL 模式中带教老师起着全程引导及总结作用,对于老师的要求较高,因此将会大大提高老师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PBL 联合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实习带教中效果显著,对实习生的理论与日常表现产生积极影响,此外还可以培养实习生的自主学习、交流合作能力,提高老师的带教责任感,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