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桂红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湖南郴州 423000
普外科实践性与逻辑性较强,对刚迈向社会的实习生来说普外科见习极为重要[1]。 这一见习过程不仅代表着实习生护理水平从理论过渡为临床实践,更加代表着其对疾病认知由片面、感性到理性、全面,有利于弥补其在校护理的许多不足,以提升临床实践护理。 临床护理带教旨在经带教老师向实习生讲解一系列护理知识的过程,就以往临床带教结果来看,既有带教模式欠佳,大都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难以激起实习护生学习欲望,更是未能满足新时代护理发展的需求,因此,寻找并探索有效性强、可行性高的带教模式意义深远[2-5]。 但实习护生大多刚进入社会,对普外科疾病缺乏严重了解,在校学习内容牵涉范围较广,并未对普外科疾病护理内容做一精讲设计,导致实习护生在临床实践中无从下手,影响其积极性,降低护理质量[6-8]。因此,实习护生需在临床带教老师的不断指导下与引领下逐渐对普外科加深印象,了解与掌握普外科接治患者类型、疾病种类及护理重点,从而树立护理信心,提高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普外科护理效率。讨论式教学法不同于既往带教模式,其能够凸显实习护生的主体地位,以实习护生自身实际出发,切实提高护理操作技能[9]。 该次研究选择2017 年6月—2019 年6 月来该院普外科进行实习的60 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常规组30 名普外科实习生采取一般带教,而研究组30 名普外科实习护生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对两组带教方式取得的效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60 名普外科实习护生展开研究。 以分别抽样法将其划分为常规组(n=30)和研究组(n=30),常规组30 名中男女比重4:26;年龄为19~23 岁,平均年龄在(21.5±0.4)岁;接受教育程度:高中有4 名;中专有15名,大专有7 名,本科有4 名。 研究组30 名中男女比重3:27;年龄18~21 岁,平均年龄为(21.4±0.5)岁;接受教育程度:高中有6 名,中专有13 名,大专有6 名,本科有5 名。对两组实习护生组间数据资料开展独立样本检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常规组行一般带教模式,以带教老师课堂主体,带领实习生进行病房检查、病史查问及体格检查等工作,并详细告知普外科护理重点与准确解答实习生所提出的问题。
研究组立足于此基础实施讨论式教学法:①成立带教小组。带教小组成员包括一名带教老师和4 名实习生,由普外科主任担任本次带教效果的评价方,同时积极予以实习生护理指导。带教老师利用案例教学法向实习生介绍护理知识,从案例中指导实习生发现并掌握具体的操作要领,并且嘱其落实预习与复习两项工作,促使理论知识完美与实践操作结合。另外,带教老师需结合普外科疾病特征及科室自身特点制定规划相适宜的教学计划,并一起商讨临床护理中多发性问题,将实习生商讨结果进行总结,以此结果列举解决措施,经带教老师评价后实施补充,力争护理方案更加完善、科学。②内容介绍。带教模式启动后,带教老师需向实习生讲述科室主要特征,带领他们详细参观科室,并介绍科室护理理念与诸多护理注意事项,落实“四查十对”护理工作。 同时讲述普外科室常见疾病种类及对应的护理要点,介绍疾病治疗与护理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养护措施,便于学生日后正常使用。 ③统一讨论。 讨论式教学法要求实习生与带教老师共同参与护理教学,因此可以借助统一讨论的模式实施教学。 具体操作:每日对一项护理技能和临床案例进行讲解培训,经带教老师讲述基础操作后进行护理动作示范, 实习生按照小组形式对示范动作进行练习,并开展互评与自评学习机制。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带教老师应严密观察实习生行为有无偏差,并及时予以纠正,如术前常规检查、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及护理具体操作等[10]。
①对比两组综合能力水平。 包括基础护理、专项操作等,实行百分制,评分越高,综合能力越强[11]。
②对两组满意度实施评比。该次满意度评比使用普外科室自制表格进行调查,共包含4 项内容,分别是满意(90 分以上)、较满意(75~90 分)、不满意(60~74 分)、差(60 分以下)。 总满意度=满意度+较满意度。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数据实施处理分析,综合能力水平以(±s)表示,用t 检验。 带教成效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基础护理、理论知识、专项操作、法律意识较常规组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综合能力水平考核对比[(±s),分]
表1 两组护生综合能力水平考核对比[(±s),分]
组别基础护理法律意识常规组(n=30)研究组(n=30)t 值P 值83.12±4.11 92.12±4.58 8.011<0.001 80.36±2.35 93.26±4.12 14.897<0.001理论知识 专项操作84.12±5.13 93.41±4.31 7.594<0.001 81.25±3.26 91.25±2.64 13.057<0.001
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满意度96.67%比常规组满意度76.67%提升幅度更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对带教方式满意度对比
临床带教关键在于提升实习护生自主护理水平及能力,将以往在校学习护理内容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继而形成当前临床护理中所需的能力[12]。 然而仍有部分临床带教老师深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继续沿用陈旧的带教模式,理论讲解时间设置过长,导致整个课堂处于死气沉沉的状态,同时陈旧带教模式过于刻板、单调,根本无法改善实习生对护理操作的理解度[13-14]。 而讨论式教学法能够弥补既往带教模式的诸多不足,鼓励实习生积极参加护理教学,与带教老师一同商讨护理问题,在增进师生关系的同时提升配合度与默契度[15]。 该次带教中,带教老师借助多样化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潜意识护理热情,强化其对普外科护理知识、实践应用能力,从而促使临床效果不断提升[16]。 以这样的形式开展护理教育,可提升实习生对普外科护理的知晓度,使其在带教中敢于提问,增强彼此间护理交流,有助于升华带教效果[17]。 另外,带教老师也要不断改进自己观念,在传统带教基础上完善和创新护理带教方法,力争做到与时俱进,运用多样化技术实施护理教育,为实习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同时亦可通过现代科技教学技术,比如计算机、多媒体等继而开展教学,利用其图片功能、动画效果、文字编辑及情景模拟等方式向学生讲述关于普外科护理的多项护理要点,以直观形式加以呈现,更能加强实习生视觉效果,提升兴趣感。并且在讨论式教学法中,带教老师需积极正面评价实习生,多以鼓励的语言激励实习生,适时指导其熟练把握护理技巧与护理流程,促进临床带教实效性,调动实习生主动性,创建活跃教学氛围,使越来越多的实习生主动参加临床带教[18-20]。
该次研究中,研究组基础护理、法律意识和理论知识及专项操作相比于常规组分值显著较高(P<0.05),提示讨论式教学法可改善实习生护理技能水平,加强专业素养。通过对问题的整理与归纳及想象,帮助实习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该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满意度与常规组比较提升幅度更为优异,说明实习生对讨论式教学法有浓厚的兴趣性,可满足其护理需求,提升护理实践应用能力。此外,该教学方法将以往“一言堂”转变为“各抒己见”,教学中带教老师充分凸显出实习生主体地位,不仅缓解课堂紧张气氛,且增强师生互动,拉近师生距离。
综上所述,普外科临床护理带教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效果理想,可提升实习护生综合与职业素养,降低护理差错率,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