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华 朱玉蓉,* 陈虹全
(1.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四川成都 611830;2.四川农业大学商学院,四川成都 611830)
展览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代表,在各产业发展中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走向①《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5号)。。其实,大多数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早已把展览业发展作为提升经济社会水平的重要途径。我国政府对展览业同样十分重视,出台诸多利好政策,在各地区投资建设会展场馆。截至2017年11月,我国专业展馆数量达到153个,其中大型展馆64个,比2015年增加25个,增幅达64%②数据来源:《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17)》。。然而,与展馆数量急剧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持续偏低的展馆利用率。2017年间,仅有12%的展馆能达到30%以上的租馆率,多达一半以上的展馆租馆率低于10%,仅为顶级展馆利用水平的1/6③根据《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17)》,从面积上看,大型展馆室内可租用面积占全国展览馆室内可租用总面积的比例约为76%;从数量上看,2017年大型展馆数量占全国展馆数量的42%;从投资力度上看,仅2017年,全国就有15座大型展馆在建,总计室内可供展览面积达195.31万平方米,平均每座展馆室内面积达13.02万平方米,另有6座展馆已纳入规划待建,总投资198亿元、室内可供展览面积50万平方米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之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展馆;从经济效应上看,大型展会是产生巨大收入和为主要经济效益做出贡献的来源,而大型展馆是大型展会的必要载体。。相关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及业界的广泛关注,有不少研究者将中国展览业未能赶超德国的原因归结于单体展馆面积过小,并提议大力建设大型展馆(罗秋菊等,2016;张昕,2006);也有研究者表示目前新建大型展馆已经出现了空置和闲置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场馆资源的浪费(回凤瑾,2017)。那么,大型展馆建设是否有利于展览业的发展?如何避免大型展馆资源的浪费?探究这一系列问题尤显重要与迫切。
大型展馆可理解为室内可租用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以上的展览场馆(贾岷江等,2017;麦曲,2013)。从理论上讲,会展场馆作为承载会展活动的主要物质平台,其经营管理、基础设施、品牌、服务水平不仅会对专业观众参会率、参展商参展率产生影响,还会直接影响展会质量,进而影响展览业的发展(Whitfield et al.,2014;顾梦瑜等,2012)。大型展馆不管是面积、数量、投资力度,还是产生的经济效益都是中国展馆资源的典型代表,沿袭这一思路,大型展馆建设后同样可能会通过相关途径对展览业发展产生影响。遗憾的是,尽管已有研究指出大型展馆建设有助于提升城市会展业的发展水平,形成会展产业集群(贾岷江等,2017),但相关文献大多以概括性叙述为主,缺少以定量方法实证检验大型展馆建设的展览业发展效应的文献。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SYS-GMM),对中国79个城市的大型展馆建设的展览业发展效应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展览业更好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目前与本文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展览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展馆对展览业发展的作用,以及大型展馆的作用。
现有关展览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已比较成熟,研究成果主要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展览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产物,良好的经济氛围决定了展览业的发展方向(孟凡胜等,2012)。二是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是会展业国际化的基础(高欣等,2011),世界展览业发达国家或地区一般都是经济高度对外开放的国家和地区(高波,2012)。三是会展活动市场管理机构,政府的统筹指导(沈琴,2016)及企业与协会的市场化运作(Smith,2001),有利于会展项目落地与城市形象宣传。四是产业内部的激励因素,展览业的辐射带动效应可以在增加旅客客流,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及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起到显著作用(杨勇,2009),但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高欣等,2011)、服务业人力资源禀赋(刘婷等,2011)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展览业的发展进程。五是展览业发展的基础保障设施,城市交通条件(Kim et al.,2003)、展馆数量、展馆面积(孟凡胜 等,2012)与展览业的发展都密切关联。相关研究为本文控制变量的选取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应以上5个方面,我们将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政府指导情况、第三产业人力资源禀赋及城市交通条件5个变量纳入模型,以深入探究大型展馆建设对展览业发展的影响。
回顾展馆作用于展览业发展的相关研究,研究者们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前期的规划建设,会展场馆建设规模、建设层次和建设时机会对展览业的发展速度和综合效益产生深远影响(王春才等,2008),其中会展场馆的规模是影响展览业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任国岩,2014)。二是会展场馆的经营与管理,会展场馆连接着主办方和专业观众,会展场馆作为会展项目的依托,其经营好坏对展览业的经济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汪欢,2016),更有研究者指出会展场馆的经营绩效是衡量当地展览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赵艳丰,2018)。三是展馆未来发展方向,会展场馆作为展览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会对展览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刘旭等,2014),其发展方向印证了展览业的发展方向。此外,还有研究指出展馆不仅是决定区域竞争力差异的主要因素(胡平,2008),还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傅婕芳,2007)。综上,展馆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及发展方向都影响着展览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关注展馆的规划建设,聚焦于展馆资源的典型代表——大型展馆,探究建设大型展馆对展览业发展的作用。
对大型展馆作用的相关研究多为概括性叙述,内容涉及以下几点:一是社会影响力,大型会展场馆与体育场、博物馆等一样,具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特点及社会公益的性质,其社会影响力是不可忽略的(何文才,2008)。二是经济发展,大型展馆运作情况将对地区的经济状况产生直接影响,品牌效应越强烈,影响越大(何文才,2008;李晓晖,2012)。三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大型会展场馆是举办文化艺术活动及国际赛事的重要场所,其对城市文化生活的创新、民间艺术的传承、国际文化的交流有着显著影响(王丽,2016;杜小芳,2013;闵健等,2009)。四是城市发展与建设,大型展馆占地面积大、投资成本大、建设成本高的特点使其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环境、景观环境乃至城市总体规划等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何文才,2008;王丽,2016)。五是会展产业的发展,大型展馆的建设对提升城市会展业的发展水平,形成会展产业集群是有一定作用的(贾岷江 等,2017)。Whitfield等(2014)从心理学角度指出综合性大型展馆资源会正向影响专业观众参会率,其中展馆的环境、安全、声誉和基础设施发挥着重要作用。综上,大型展馆建设对社会、经济、文化、城市建设及会展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目前还鲜有文献以定量方法探究大型展馆建设的展览业发展效应,本文将弥补此不足。
为了实证检验大型展馆建设的展览业发展效应,同时考虑到展览业“路径依赖”现象的存在(张玲等,2013;罗秋菊等,2012),即前期展览业发展水平会对当期展览业发展水平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应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将展览业发展水平的滞后一期项作为展览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之一。具体模型形式如下:
式(1)中,下标i和t分别表示第i个城市和第t年;yi,t为被解释变量,表示i城市在t年的展览业发展水平;Lehi,t-1为解释变量,表示i城市在t-1年是否建设大型展馆①为避免内生性问题,本文的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均为滞后一期变量。;yi,t-1为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项;Controls为控制变量,即展览业发展水平的其他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PGDP)、对外开放程度(FORN)、政府指导情况(GOV)、第三产业人力资源禀赋(TERN)和城市交通条件(N_BUS)①为避免内生性问题,本文的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均为滞后一期变量。(孟凡胜 等,2012;高欣 等,2011;沈琴,2016;刘婷 等,2011;Kim et al.,2003);α0为截距项;α1衡量了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Lehi,t-1对当期展览业发展水平的影响;α2衡量了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滞后一期的展览业发展水平对当期展览业发展水平的影响;vi,t为随机扰动项。
《2018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中包含了181个城市的展览业发展数据,而《2012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中仅包含了102个城市的数据。综合2012年—2018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中共同包含的城市,删除关键变量缺失的样本,最终获得79个城市7年的面板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另外,还从2011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分析报告》、2012年—2017年《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官方网站、各市会展官方网站及各大型展馆官方网站中补充展览业相关数据,而其他控制变量数据主要来源于2012年—201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②《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统计的数据均为前一年的数据。。
关于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展览业发展水平,有研究者以展览面积和展览数量来衡量(王宏宇,2018;王永兵,2018),也有研究者将展览机构规模加入其中(罗秋菊等,2016)。本文在王宏宇(2018)、王永兵(2018)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UFI成员单位数量、举办的展览在行业中排名前三的数量、举办的展览面积排名前一百的数量3个指标,并以这5个指标经过因子分析后的综合得分来衡量城市展览业发展水平。模型的解释变量是大型展馆,作为虚拟变量,它以大型展馆的建设与否衡量。另外,对应文献综述展览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中的5个方面,本文选取经济发展水平(采用城市人均GDP衡量,并以2011年为基准进行不变价处理①《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2》统计的是2011年的数据。)、对外开放程度(采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量衡量)、政府指导情况(采用展览业管理服务机构数量衡量)、第三产业人力资源禀赋(采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衡量)及城市交通条件(采城市实有公交车营运车辆数衡量)作为控制变量,有关变量的定义、统计描述及数据来源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统计描述及数据来源
为了考察大型展馆建设对展览业发展的影响,并解决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被解释变量出现在解释变量同侧),本文使用Blundell等(1998)提出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法(SYS-GMM)对模型进行估算。表2报告了使用2013年—2018年数据对两个模型进行检验的结果,可以发现,AR(2)统计量均不显著,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模型设定合理;Hansen检验结果均不显著,表明模型通过过度识别检验,工具变量有效。
表2 大型展馆建设对中国展览业发展的影响
模型(1)为控制了个体效应的结果,结果表明大型展馆建设对展览业发展的影响为正值,且在1%水平下显著,系数为0.832。模型(2)同时控制了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结果显示大型展馆建设对展览业发展依然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系数降低为0.775。基于以上估计结果,大型展馆建设对中国展览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验证。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展会的大型化是国际会展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大型展馆资源是展览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王云龙,2005)。建设大型展馆满足了展览业发展的需要,使城市有能力举办规模更大、规格更高的展会,进而提升展览业发展水平(贾岷江等,2017);而缺乏大型展馆会直接制约当地举办大型国际展会的能力,造成大型展会外流,阻碍了展览业发展的进程(王春才等,2014)。
聚焦于展览业发展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展览业发展水平的滞后一期项在1%水平下显著,系数为正,表明中国展览业发展在短期内具有惯性趋强特征,即上一期展览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导致当期展览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增强,这印证了刘震等(2018)的预测——展览业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相对于展览业基础较弱的地区,具有一定展览业发展基础的地区办展专业性更强,基础设施更完备,专业人才资源更丰富,上下游产业间的关联度更高,市场规模更大,这些优势使得当地能举办更多高质量的展会,其展览业在次年自然能得到快速发展,依次循环,使当地展览业发展具备了自我强化机制。
就其他控制变量而言,对外开放程度、第三产业人力资源禀赋对展览业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交通条件对展览业发展水平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对展览业发展影响的显著性并不稳健;政府指导情况对展览业发展无显著影响。具体来看,对外开放程度系数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对外开放程度促进展览业的发展。由于会展活动的开放性特征,对外开放不仅有助于吸引大量海外资本,还能为展览业提供丰富的国内外参展企业和观众,带动会展业务大幅增加,促进大型国际性展会项目发展,进而加快展览业国际化的步伐,促进展览业发展(高欣等,2011)。第三产业人力资源禀赋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第三产业人力资源禀赋具有显著的展览业发展效应。这一发现与多数研究结果一致(杨娇,2014;刘婷等,2011),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晚,从业人员大都来自相关服务行业,第三产业人力资源越充足、质量越高,则该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基础越好,这为会展业提供了优越的发展环境,有利于展览业的发展。城市交通条件的系数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表明城市交通条件对展览业发展产生负向影响,这可能是由于我国的交通现状造成的。交通条件较好的城市相较于其他城市而言,居住人口更多、出行率更高,进而产生交通事故、交通拥堵、停车难等现象的可能性也更高,此类现象是阻碍展览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系数虽然在模型(1)中显著为负,但在模型(2)中不显著,说明其对展览业发展的负向作用不稳定。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展览业的资本投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较大的资本投入可能会带来可观的产出,但另一方面,不合理的投入也可能会造成冗余增加,导致产业效率下降(龚艳等,2016)。
如果按传统的三大地带划分标准分地区进行估计分析,势必会减少样本数量,造成估计结果偏差(郭家堂等,2016)。为避免此问题,本文同郭家堂等(2016)的做法一致,将中国各省(区、市)划分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①本文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山东、辽宁、河北;西部地区包括新疆、甘肃、内蒙古、黑龙江、河南、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山西、陕西、四川、云南、青海、贵州、重庆、宁夏、吉林、西藏。,表3报告了79个城市中东部和西部城市2013年—2018年数据的估计结果。AR(2)统计量显示模型不存在自相关,Hansen检验值表明工具变量有效。总体来看,各模型主要变量的估计结果与表2基本一致,表明估计结果是稳健的。
表3 大型展馆建设在不同地区对展览业的作用情况
模型(3)和模型(5)分别为东部和西部城市控制个体效应的估计结果,模型(4)和模型(6)为东、西部城市双向固定效应的估计结果,除模型(5)外,其他模型大型展馆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大型展馆建设的展览业发展效应再次得到验证。具体来看,东部城市和西部城市大型展馆建设对展览业发展的作用有所不同。东部城市大型展馆的估计系数为0.339和0.398,明显大于西部城市,这说明大型展馆在东部城市建设的作用大于西部城市。我国东部包括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这些地区中大多城市的办展质量、办展专业程度、展会品牌影响力等已经具有较好的基础,建设大型展馆后自然能快速增加会展业务,并带动展览业的发展。而西部地区的展览业起步较晚,发展能力相对较弱,展馆运营、展会质量、各产业链之间还存在各种问题,这些不足使得大型展馆建设的展览业发展效应没有充分体现。此外,对比模型(6)与模型(5)的估计结果,控制个体效应时,大型展馆的估计系数不显著,但同时控制个体及时间效应后,大型展馆的估计系数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这表明若仅控制个体效应,大型展馆建设对展览业的作用会被忽视。
针对东西部城市展览业发展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东部城市展览业发展水平滞后一期项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西部城市在控制时间效应后的估计结果不显著,表明我国展览业发展自我强化的动态特征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无明显特征。这与现实发展情况是一致的,东部沿海城市本身较为雄厚的市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使东部地区具有了初始优势,这种优势吸引着各资源要素向东部地区集聚,进而扩大了东部地区展览业发展的潜在需求。并且,距离对经济行为的影响效应是特定区域经济个体之间相互依赖的主要原因,市场接近因素有效地影响了会展企业的区位选择,一个地区的市场潜能越大,展览业就越倾向于向该地区集聚,并由此导致了东部地区展览业自我强化的发生。
聚焦于其他控制变量,对外开放程度、城市交通条件及经济发展水平对东西部城市展览业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而第三产业人力资源禀赋和政府指导情况对东西部城市展览业的作用无显著差别。具体而言,东部城市对外开放程度的估计系数在10%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西部城市对外开放程度的估计系数不显著。这与事实相符,东部地区属于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为城市对外开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东部地区在引进大量海外资本的同时提高了国际知名度,带动了当地展览业的发展;而西部地区深处内陆,其对外开放的步伐相对较缓,吸引外资的水平及会展业国际竞争力十分有限,在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的条件下,其展览业发展效应自然难以体现。城市交通条件的估计系数在东部城市显著为负,在西部城市不显著。这验证了上文中的推论,东部城市相对优越的交通条件增加了交通事故、交通拥堵、停车难等现象的可能性,进而阻碍了展览业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东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估计系数在10%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西部城市不显著,这说明东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阻碍了展览业的发展。这可能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东部城市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增加了当地资本盲目投入的可能性,造成资源大量浪费,进而导致展览业效率的下降;二是东部城市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当地资本大量投入,但是展览业是前期投入高、周期长的产业(高静等,2003),其收益在目前尚未得到体现。
对于静态面板,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应选择固定效应方法。表4报告了静态面板下、基于组内差分方法(FE)和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方法(LSDV)、2012年—2018年全样本和分地区样本数据的估计结果。比较发现,组内差分方法由于忽视了时间效应,造成了研究结论的严重偏误。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方法尽管进行了双向固定效应的控制,但没有考虑到前期展览业发展水平对当期展览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即展览业发展的自我强化效应,结果也存在偏差。上述两种方法均未能有效检验大型展馆建设的展览业发展效应。本文则基于动态面板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实证考察了大型展馆建设对展览业发展的影响,不仅控制了时间及个体效应,而且考虑了前期展览业发展对当期的影响,相对较为严谨。
表4 不同研究方法的比较
本文在2012年—2018年中国79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基础上,首先,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对中国大型展馆建设的展览业发展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其次,将样本分为东、西部城市,进一步对中国不同地区的大型展馆建设作用进行探究;最后,基于多种研究方法的比较,分析各种研究方法的利弊,证明系统广义矩估计法的相对严谨性。
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大型展馆建设为展览业发展带来正向影响,大型展馆的建设有利于中国展览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展览业发展水平滞后一期项对展览业发展有积极影响,上一年展览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会促进下一年展览业的发展,中国展览业发展在短期内具有惯性趋强特征;对外开放程度、第三产业人力资源禀赋对展览业发展产生积极效应,城市交通条件对展览业发展产生消极效应。(2)大型展馆建设的展览业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较强,西部地区较弱,这意味着在东部地区建设大型展馆更容易发挥其展览业发展效应。此外,中国展览业发展的自我强化特征也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3)系统广义矩估计法既考虑了双向固定效应,又考虑了前期展览业发展水平对当期展览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具有FE法和LSDV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当前在评价大型展馆建设的展览业发展效应上较为严谨。
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从微观视角出发,对展览业具有一定基础但还未充分发展的地区,应适当建设大型展馆,带动当地展览业发展。根据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大型展馆建设对展览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因此建设大型展馆能扩大会展业务数量及质量,进而带动展览业的发展。第二,从全国布局来看,东部地区在展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可适当扩建或新建大型展馆,而西部地区应以合理利用现有大型展馆资源为主。本文发现大型展馆建设的展览业发展效应及展览业自我强化的发展特点在东部较为明显,这说明在东部地区建设大型展馆的作用更强,因此,在展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可适当建设大型展馆,充分带动当地展览业的发展。西部地区建设大型展馆的作用稍弱,且展览业发展无惯性趋强的特征。因此,西部地区应合理利用现有大型展馆资源,提升展馆管理运营水平,为举办高质量展会奠定基础。
本文明确了大型展馆建设能够促进现阶段中国展览业的发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展览业不断成熟,原本已经建设的大型展馆对展览业的作用是否会发生变化,将是今后深入探讨的一个方向。另外,由于数据的局限性,本文简单将样本分为东、西部城市,然而受经济、产业发展基础、交通等因素影响,不同类型城市的展馆配置与需求不尽相同,如何进一步详细研究各类城市大型展馆建设的展览业发展效应,将是今后深入探讨的另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