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华
摘要:现代书写工具和信息传递手段的改变,导致许多人对小学书法教育的理解有误区。书法教育在帮助学生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血脉、应对现代社会变迁、促进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要实现这些功能价值,除了机制做保障之外,教师应注意抒发课程价值导向的调整,让教学与兴趣融合,为帮助学生形成高品位的生活情趣奠基。
关键词:小学,书法教育,综合素养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书法为特征的汉字书写所具有的信息记录和传递作用已不再成为常态。虽然党和国家反复强调书法教育的重要性,但许多教育工作者仍局限于工具性肤浅理解的误区,形成了国家高期望和实践推进低效的矛盾。
中国书法作为绵延数千年、经历多次工具和技术改变而长盛不衰的一种学习工具、艺术品类和文化载体,无疑与其自身内质元素和人为努力分不开。笔者长期从事小学书法教育,认真学习国家相关课程理念和政策,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思考,在此谈谈信息与智能技术普及化应用下书法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一、国家书法教育课程政策概述
国家的课程政策体现了国家在相关学科领域的意志和期望,规限了该学科领域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表达了对学生相关素养培养的要求。国家为各学科制定了明确的课程标准,以保障国民教育的方向和质量。中小学的“书法(写字)课程标准”,目前散见于语文和美术课程标准中,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项文件则较集中地呈现了书法课程政策。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3年发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2017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中,更明确要求:懂书法会朗诵要成为学生的“基本功”。这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可视为当前国家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课程标准。
《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的现状,提出“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其从文化传承和素质教育的高度强调了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
《纲要》不但对书法教育提出了总体目标,还对不同年级的教学制定了阶段发展目标,指向清晰、要求明确。这一目标体系建构,基本遵循新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架构的逻辑,加强了观念性情感性教育的功能。这一目标系统为中小学书法教育做出了明确的定位,也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指引。
二、书法教育的时代价值与使命
根据国家课程政策精神,深入和具体理解书法在新时代的价值与功能,将有利于一线教育工作者发挥学科专长,培养一代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一)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
中国文字和以中国文字形态为核心基础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精神文化标识。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植根于写字基础上的书法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艺术。将一个意义表达符号系统发展为一种本体自身就完备的哲学、文化和艺术体系,并且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成为一个典型的文化精神标识,这是其他文字系统所没有的。在“白纸黑字”极其简约的元素中生成基础启蒙、审美旨趣、游戏闲适、哲学意蕴,乃至生理调節等功能,并且内涵丰富深厚,其出神入化的线条和千变万化的空间组合,足以令古往今来无数人着迷。中国儿童少年要打好“中国的”底色,写好中国字是必修课程。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教师要让他们一接触到汉字时,就能感受到祖国书法艺术之美。通过书法教育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增强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文化的理解,成为有良好优秀传统素养和现代新人风采的中国公民。
(二)积极回应现代技术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着人类资讯获取和交往的方式,也给原来的学习、生活习惯带来极大的冲击。其为人类提供了巨大方便的同时,往往也在悄然阻碍着人的一些发展能力。科技日益进步,电脑能为人类代劳许多事情,但是书写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仍然是不可缺少的。汉字形体独特,不像许多表音文字,靠着有限的数十个字母便能拼读、拼写,因此,书写实践是学习的必由之路。不管使用键盘输入还是音频输入,都要有扎实的识字和书写基础。如果忽略了写字,在电脑上输入也容易出现问题。这恰恰说明新技术时代更要注意的认字教学新特点。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强调“当前,在重视学生掌握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同时,必须继续强调中小学生写好汉字”的精神。同时,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促使人们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文化观念是注重自身的价值追求,因此出现了现代的多元发展的生活和文化景象。书法教育正处于这样一种“现代化的误区”中,走出误区,以积极的态度开展书法教育,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学字、认字的学习需要,也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满足现代多元生活旨趣的追求。
(三)有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养成
首先是文化传承与人格塑造。书法看似简单,其实它负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深厚。书法的历史几乎和中华民族自身的文明史一样悠久,在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的”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标识。同时,它在“育人”方面也具有“多功能性”。在中国传统理解中,书法可不光是写字,它还要“与心”“写志”,要“如其志,如其学,如其人”(刘熙载语)。从“见字如面”“正字先正心”等可以看出,书法教育与性格熏陶、人格提升紧密结合,能端正学生行为习惯、提升学生道德情操。
书法学习与训练是促进各种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传统书法使用软笔,熟练掌握和运用毛笔能刺激指腕运动系统发育,从而增进脑反应能力的提高。汉字的笔画和形体千姿百态,讲究结构的疏密和点画的轻重,只有仔细观察,眼、手、脑协作配合,才能把字写好,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书法是训练特征很强的活动,想把字写得正确、规范、端正、整洁、有美感,就要踏踏实实、规规矩矩反复训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沉实、刻苦、坚忍的良好品格。另外,学生在书写和鉴赏过程中能获得美的享受,提高审美素养、发展高雅情趣。书法练习从陌生到熟练、从艰苦走向适意,为学生内心带来宁静和满足,具有很好的心理辅导功效。
根据多元智能和核心素养的结构分析,书法教学对学生多方面的素养培养有密切的关联。因此,教师既肩负着教好学生语言文字知识的重任,又承担着通过书法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重担。
三、结语
书写工具和传递方式的改变,也使书法教育从实用功利转向素养养成。小学生书法教育课程地位的落实,除了机制的保障外,教师还应注意课程价值导向的调整,教学要与兴趣、情趣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基础教育阶段是未成年人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品德修养、行为习惯和生活情趣影响至深。科学得法的书法教学是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也是文化涵泳和享受的过程以及兴趣与热情生长的过程,会逐渐地形成习惯倾向,成为一种情趣。许多练过书法的人在离开学校之后,并不从事专业书法创作或教学,书法兴趣却终身陪伴,成为个人生活的一个特色。书法教育能引导学生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血脉,应对现代社会变迁,促进身心全面健康成长;同时,将趣味性、价值性和生命性的教学元素引进课堂教学,向学生展示更生动丰富的学习前景,为他们营造愉快学习的氛围,让他们享受书写带来的乐趣,感受深厚的文化所蕴含的艺术魅力,从而引导他们养成高雅的生活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