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课改理念,着力发展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2020-04-13 03:05陆莉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意识探究核心素养

陆莉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不是完全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是体现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思维方法以及思维品质等诸多方面。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学要突出对学生进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与发展。本文围绕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阐述,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意识;探究;教学

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核心素养”成为了基础教育课程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当今社会,“数学核心素养”引导着国际小学数学教育的变革方向与趋势,还促使着各个国家努力提升自我教育核心竞争力。因此,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把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一、培养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数感

拥有数感,不仅是数学态度的反映,也是数学素养水平的彰显。当一个人对数与数的运算有着较好的敏锐感受力和适应性,就具备了良好的数学意识与数感,他可以充分地利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和呈现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与空间形式,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地的疑问发掘出隐匿其中的数学特征。因此,教师应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意识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意识。出现在教材中的图片与事物源自实际生活经验,站在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的角度,与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分析二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可借助“野营”的情景串,使学生在从野餐到野营的玩耍体验中体会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例如,讲解“万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可利用农村与城市的小朋友的“手拉手”的游戏,展示农村学生参观城市风采的景象,让城市学生切身体验农村生活的感受与城乡学生难分难舍时的美好回忆。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素材使学生借助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分辨出不同数的大小与几千几百加减法的口算,初步扎实数感与符号感的基础。

二、数学语言描述,养成良好数学思维习惯

皮亚杰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语言符号意识已经基本发育成熟,他们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常常通过语言思维来描述问题。我们知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常需要采用一定的数学模型与相关的数学语言进行解释,最后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进行运算与解答。其中的语言描述是学生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然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够完全理解数学模型的建立等,因为小学生正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对一些数学思想的掌握并不熟练,教师只需要求学生借助数学语言来阐述问题的一些方面即可。例如,第一种糖果4元一斤,另外一种7元一斤,小刚一共花费了26元采购了5斤,两种糖果各买了多少斤。学生在了解糖果问题后,可以得知这是一个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上述的数学语言即是方程组的列式阶段。利用数学思想与数学素养,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途径。

三、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形成数学意识

心理学研究认为,意识是人脑在认识外界事物时的一种有意识的反应。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最关键的部分是促进学生形成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数学知觉的良好体现,可以引导学生站在本质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学生具备良了好的数学意识,会有目的地分析数学的表象,利用客观事物去解决数学内部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关系。基于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促进小学生数学意识发展的最佳途径是设计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利用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帮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身影,润物细无声地建立学生的数学意识与对数学的敏锐性。而且,如今的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有着灵巧的知识点,为教师的生活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便利。例如,在分析“认识人民币”中,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人民币的价值与面值之间的换算是教学难点,但是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又充当了常见物的角色,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用对生活的敏锐性去理解数学知识,并在脑海中建立数学意识,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四、强化计算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众所周知,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基本技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数学技能必须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开始。基于此,全面渗透数学核心素养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需要教师的悉心培育。进行数学核心素养的灌输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关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例如,在分析“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基于学生已经充分理解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口算、笔算方法,教师可以借助知识的迁移规律要求学生主动探索“笔算两、三位数的加减”计算方法。如此,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全新的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例如,在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建一些教学情境,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无法解决物品分配不均的问题,教师可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此,将生活中的情景和数学知识有机结合,让数学计算的知识生活化,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五、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能力是建立在思维认知过程中的,而且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证明,探究学习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新课改实施以来,传统的“填鴨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要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合作。合作探究能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内化知识。所以,开展探究学习是学生了解知识形成过程的重要手段,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数学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尽量开展更多的数学探究性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米以及千米等长度单位,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中感受长度单位,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在操场上进行50米、100米以及1000米的赛跑,让学生在比赛过程感受运动场跑道的长度。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明确米与千米等单位之间的换算法则。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开展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念下,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一个与知识相关的真实问题情境,并基于此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借助数学语言来解答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管云霞.关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确立[J].学周刊,2017(11).

[2]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6(04).

[3]孙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2016(10).

猜你喜欢
意识探究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设问引导探究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