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的精神指引

2020-04-13 09:57栾梅健
青春 2020年4期
关键词:南京信仰文学

历来被称为“天下文枢”的南京,这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个世界“文学之都”的中国城市,在我们看来,既是对这座到处散发着文学气质的江南名城的肯定,也是对当下我国建设美好生活的一种精神指引。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欧洲中世纪的黑暗已成过去;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又如影隨形,各种各样的神秘主义、宗教信仰和极端思潮又有可能重新出现。这在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表现得极为突出。总的来看,主要就是在物质财富取得了极大丰富以后,人们的精神世界出现了一定的真空,甚至坠入到迷茫之中。

在我国,这种精神迷茫的状况也已呈严重之态。在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着眼的是温饱,注重的是改善物质生活条件,因此大家一门心思赚钱,不可能也没有时间来考虑精神、灵魂、心理的问题。所有的道德、宗教、信仰,都在轰轰烈烈的经济大潮中被暂时地遗忘与忽略了。而在今天,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飞速发展,我国极大多数的地区已解决了温饱,东部沿海地区已进入到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在这时,许多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他们已不感到物质的困苦,也没有必要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一心考虑发家致富。他们陷入到了另外的危机之中——理想、希望、未来。已不是衣食住行的生存需求,更多的是心灵寄托和精神慰藉。在这过程中,有的人陷入到无所事事、饱食终日的颓废主义之中,有的则有可能滑入到不健康的宗教与信仰当中。应该说,最近这几年党中央对人们美好生活向往的引导,对坚持我国文化自信的阐述,都是对这种思潮与倾向的高度关注与积极主张。

而现在,南京“文学之都”的申报成功与最后确认,也正好可以成为我们进行文化自信建设,构建人类美好心灵的一个有力抓手。

首先,它可以增强人们的文化与文学自信。南京,是一座文学底蕴十分深厚的城市。且不说古代文学中李白、刘禹锡、刘勰、钟嵘、王安石、曹雪芹、吴敬梓等等都与南京城结下了不可分拆的缘份,就是现代作家鲁迅、巴金、朱自清、张恨水、俞平伯、张爱玲等也与南京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情结。而在当代,不仅高晓声、陆文夫、方之、苏童、叶兆言、毕飞宇是南京城奉献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优秀作家,而且《钟山》《青春》《雨花》等文学刊物也为海内外文学界所广泛瞩目。他们都来自于这块土地,来自于这块土地上特有的文学养分。不媚外、不崇洋、有地气、守本份。因此,南京“文学之都”的成功,给了我们一份民族的骄傲,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化和文学自信的课。

其次,它是对人们美好生活的一种精神指引。鲁迅说,文艺是指引人们精神生活的火种。孔子在编选《诗经》时也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而综观历代以来南京作家群的创作和文艺理论家的论述,他们都是坚持与倡导积极、健康、优美的文学主张,都是为人们提供了有益的精神食粮。“文学之都”的获得,可以极大地唤起人们久违的文学热情,在如今物质生活较为宽裕的当下,为人们精神、灵魂、信仰的安放提供一个合适的家园。它理应可以成为一座城市蔚然成风的读书契机,也理应可能成为全市人民追求高尚精神生活的一种群体意识。这在已然进入中等收入水准的当下,显然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与价值。

栾梅健,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猜你喜欢
南京信仰文学
南京比邻
“南京不会忘记”
我们需要文学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铁的信仰
南京·九间堂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