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丽
亳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安徽 亳州 236800
慢阻肺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患病率高达13.7%,是增加国家经济负担及社会负担的主要疾病。对于疾病加重期患者,首选无创正压通气,但部分患者耐受性差、并发症多。高流量氧疗多用于稳定期患者,在加重期疾病中的应用报道较少。现研究对高流量氧疗对慢阻肺加重期患者进行治疗,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入组患者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更新版)》[1]中慢阻肺加重期;患者及家属对研究持知情态度。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慢阻肺加重期患者,按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40-75岁,平均(59.97±7.37)岁;病程1-18年,平均(9.67±2.48)年;观察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0-76岁,平均(60.53±7.41)岁;病程1~18年,平均(10.08±2.51)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院常规抗感染,止咳祛痰,行支气管扩张、抑制炎症。对照组给予鼻导管低流量吸氧,2L/min。观察组经鼻高流量吸氧,鼻高流量吸氧仪器(费雪派克医疗保健有限公司),初始流量40L/min,温度37℃,吸入氧纯度0.3,定期调整使血氧饱和度90%以上。两组患者待血氧饱和度92%-96%后,停用氧疗。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8h后膈肌功能,包括平静呼吸及深呼吸膈肌移动度(DEq、DEd);(2)比较健康状况,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价,以急性生理学变量分值、年龄因素分值和慢性健康状况分值总和,分值越高,健康状况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膈肌功能 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Eq下降,DEd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膈肌功能比较(Mean±SD, mm)
2.2 比较两组健康状况评分 治疗前:观察组APACHEⅡ评分(13.05±4.29)分、对照组(12.91±4.32)分;治疗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6.13±1.51)分、对照组(9.63±1.62)分;治疗前后、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慢阻肺加重期患者因通气功能下降,造成呼吸困难、呼吸肌疲劳,进而减少有效肺泡通气量,诱发严重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严重者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因此及时氧疗,减少通气刺激,降低气道阻力,改善机体缺氧则至关重要。
机械通气治疗慢阻肺加重期时,有创通气适用于感染、严重呼吸衰竭者,而多数无创通气患者难以耐受,进而采用气管插管治疗。经鼻高流量氧疗是现今新型氧疗方式,其最大供给量达到60L/min流速的气流,经加温加湿后送出温度合适、100%湿化的气流,具有最佳湿化、舒适以及吸入氧浓度稳定的作用;同时高流量氧疗所具备的呼末正压能冲刷气道死腔,提供大量新鲜的含氧气体,促使肺泡内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正常交换,改善二氧化碳潴留现状[2]。
膈肌是人体呼吸的最重要的呼吸肌,因气流受限、肺部过度充气、膈肌负荷及氧潴留量增加等,故而使膈肌纤维萎缩、膈肌疲劳,导致患者呼吸衰竭。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DEq低于对照组,DEd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慢阻肺加重期患者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能降低患者呼吸功耗,改善膈肌疲劳,促使患者健康功能尽快恢复。
综上所述,高流量氧疗能够改善慢阻肺加重期患者膈肌功能,减轻膈肌疲劳,提高健康状况,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