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氧疗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中的疗效研究

2021-05-25 08:53刘莉琼潘卫文胡亮亮万敏娜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11期
关键词:肺心病插管舒适度

刘莉琼 潘卫文 徐 艳 胡亮亮 黄 晖 万敏娜

1.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江西宜春 336000;2.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传染科,江西宜春 336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疾病,以气流阻塞为特征,初始为支气管炎或肺气肿,随着病情发展恶化至肺心病与呼吸衰竭[1]。COPD 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患者需要坚持长期的治疗,在COPD 的急性加重期表现出来的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更为明显,甚至可能造成死亡[2]。临床治疗该病除常规性抗感染、止咳袪痰、解痉、平衡酸碱与水电解质之外,还应当辅助患者通气,改善其氧合[3]。本研究旨在探究常规面罩吸氧、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与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HFNC)治疗COPD 合并肺心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 例COPD 合并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法分为A 组(30 例)、B 组(30 例)与C 组(30 例)。A 组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龄53~78岁,平均(65.72±9.58)岁;病程6~20年,平均(13.47±6.25)年。B 组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52~76 岁,平均(66.04±9.16)岁;病程7~20年,平均(14.05±6.16)年。C 组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55~78 岁,平均(67.32±9.42)岁;病程6~21年,平均(4.32±6.37)年。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经过检查确诊为COPD 合并肺心病;②年龄>18 岁;③机械通气的时间不低于24 h。排除标准:①并发呼吸系统其他疾病者,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哮喘等[4];②肺大疱严重者;③休克、心律失常、心跳骤停等患者[5];④不配合氧疗者。

1.2 方法

A 组应用文丘里面罩吸氧,初始氧流量2~5 L/min,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调整氧流量,保证SpO2不低于90%[6]。

B 组应用CPAP,初始压力设置为6 cmH2O,给予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湿化,温度设为37°,并加以调节吸入氧的浓度,保证SpO2不低于90%[7]。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参数。

C 组应用HHFNC,将氧流量设置为50 L/min,吸入气体的湿化温度设置为37°,氧浓度30%~60%,保证SpO2不低于90%[8],治疗过程中逐步调整。

三组均给予患者常规性抗感染、止咳袪痰、解痉、平衡酸碱、水电解质以及营养支持,并提供常规护理(基础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呼吸道的护理、体位护理、用药护指导、饮食指导、锻炼呼吸功能等)[9]。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三组患者氧疗后各时间点(氧疗后1、2、6、12、24、48 h)的心率、呼吸频率、SpO2、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 值,分析三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再插管率以及患者舒适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转化后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氧疗前后心率的比较

氧疗前、氧疗后1 h,三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氧疗后2、6、12、24、48 h 的心率高于A、C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三组患者氧疗前后心率的比较(次/min,±s)

表1 三组患者氧疗前后心率的比较(次/min,±s)

与A 组同期比较,*P<0.05;与C 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氧疗前 氧疗后1 h 氧疗后2 h 氧疗后6 h 氧疗后12 h 氧疗后24 h 氧疗后48 h A 组(n=30)B 组(n=30)C 组(n=30)89.45±12.06 91.08±11.64 90.62±14.12 88.13±11.94 91.44±11.58 88.04±12.07 89.38±12.46 97.54±14.87*#89.36±12.43 89.49±12.47 97.68±14.50*#89.42±12.50 89.44±12.05 96.70±14.18*#89.10±12.45 89.17±11.02 96.03±13.52*#89.01±11.24 88.83±10.53 95.34±13.16*#88.42±10.47

2.2 三组患者氧疗前后呼吸频率的比较

氧疗前、氧疗后1 h,三组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氧疗后2、6、12、24、48 h 呼吸频率高于A、C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三组患者氧疗前后呼吸频率的比较(次/min,±s)

表2 三组患者氧疗前后呼吸频率的比较(次/min,±s)

与A 组同期比较,*P<0.05;与C 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氧疗前 氧疗后1 h 氧疗后2 h 氧疗后6 h 氧疗后12 h 氧疗后24 h 氧疗后48 h A 组(n=30)B 组(n=30)C 组(n=30)23.35±5.10 24.69±5.02 24.57±5.98 24.40±3.48 24.41±3.78 24.45±3.51 24.73±3.85 26.74±3.11*#24.06±3.68 24.42±3.89 26.40±3.15*#24.40±3.88 23.67±3.80 25.63±3.04*#23.69±3.55 23.87±3.85 25.23±3.09*#23.27±2.97 23.42±3.25 25.05±2.75*#22.89±3.02

2.3 三组患者氧疗前后PaO2 的比较

氧疗前及氧疗后1、2、6 h,三组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氧疗后12 h 的PaO2高于A、C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氧疗后24、48 h 的PaO2低于B、C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三组患者氧疗前后PaO2 的比较(mmHg,±s)

表3 三组患者氧疗前后PaO2 的比较(mmHg,±s)

与A 组同期比较,*P<0.05;与C 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氧疗前 氧疗后1 h 氧疗后2 h 氧疗后6 h 氧疗后12 h 氧疗后24 h 氧疗后48 h A 组(n=30)B 组(n=30)C 组(n=30)85.73±3.12 86.77±5.08 86.89±4.42 87.67±6.48 88.07±6.49 87.54±6.32 89.35±5.12 90.38±6.75 89.50±5.61 90.24±5.76 91.06±5.08 90.41±5.89 92.08±6.19 99.49±8.29*#93.68±7.74 94.83±9.57 103.06±7.18*102.60±8.47*96.14±8.75 104.75±5.71*105.11±6.02*

2.4 三组患者氧疗前后PaCO2 的比较

氧疗前及氧疗后1、2、6 h,三组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 组氧疗后12、24、48 h 的PaCO2高于B 组,A 组氧疗后48 h 的PaCO2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三组患者氧疗前后PaCO2 的比较(mmHg,±s)

表4 三组患者氧疗前后PaCO2 的比较(mmHg,±s)

与A 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氧疗前 氧疗后1 h 氧疗后2 h 氧疗后6 h 氧疗后12 h 氧疗后24 h 氧疗后48 h A 组(n=30)B 组(n=30)C 组(n=30)44.09±5.28 44.37±5.10 44.96±4.46 55.57±4.16 55.12±3.88 55.55±3.27 56.09±3.67 55.19±4.12 55.85±2.20 53.12±3.74 52.57±3.39 53.38±3.84 53.14±3.92 51.30±4.06*52.52±3.29 51.20±3.86 49.14±3.55*50.40±3.67 51.11±3.57 48.76±3.41*49.22±3.41*

2.5 三组患者氧疗前后SpO2 的比较

氧疗前后,三组各个时间点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三组患者氧疗前后SpO2 的比较(%,±s)

表5 三组患者氧疗前后SpO2 的比较(%,±s)

组别 氧疗前 氧疗后1 h 氧疗后2 h 氧疗后6 h 氧疗后12 h 氧疗后24 h 氧疗后48 h A 组(n=30)B 组(n=30)C 组(n=30)95.09±4.02 95.28±4.10 95.54±3.24 94.11±4.67 94.95±4.42 94.15±4.40 95.30±4.02 95.68±3.49 95.47±4.39 95.14±4.58 96.26±3.27 96.15±3.15 96.55±3.20 96.99±2.28 97.55±1.23 97.32±2.67 97.18±1.56 97.54±1.26 97.49±1.36 97.94±1.67 98.10±1.12

2.6 三组患者氧疗前后pH 值的比较

氧疗前后,三组各个时间点的pH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6)。

表6 三组患者氧疗前后pH 值的比较(±s)

表6 三组患者氧疗前后pH 值的比较(±s)

组别 氧疗前 氧疗后1 h 氧疗后2 h 氧疗后6 h 氧疗后12 h 氧疗后24 h 氧疗后48 h A 组(n=30)B 组(n=30)C 组(n=30)7.38±0.05 7.40±0.04 7.43±0.04 7.42±0.04 7.42±0.04 7.42±0.03 7.42±0.03 7.42±0.04 7.41±0.03 7.41±0.04 7.42±0.04 7.41±0.03 7.42±0.03 7.41±0.03 7.41±0.03 7.41±0.02 7.41±0.03 7.4.±0.02 7.40±0.02 7.40±0.02 7.42±0.03

2.7 三组患者住院时间、再插管率以及患者舒适度的比较

A 组住院时间长于B、C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的再插管率高于B、C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组患者舒适度优于A、B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7)。

表7 三组患者住院时间、再插管率以及患者舒适度的比较

3 讨论

氧疗是指通过为患者给氧来提高其动脉的血氧饱和度与分压的一种辅助治疗,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促进新陈代谢,以维持其生命活动[10]。

A 组应用文丘里面罩吸氧,是通过文丘里负压与控制边缘空气流来控制氧气浓度,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需求。缺点是湿化效果比较差,容易造成面部不适、皮疹、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11]。

B 组应用CPAP 以稳定气道的正压,促进排出CO2,缓解气道阻力,改善患者的症状[12]。缺点是容易损伤患者的面部皮肤、排痰不便、气道干燥、令患者产生不良心理,依从性差等[13]。

C 组应用HHFNC 以高流量的湿化氧经鼻氧疗,其气流经过湿化加温,更为温和,能减少不良反应[14]。操作方便简单,不仅缓解气道的阻力,还能够减少气道的损伤[15]。

本研究中,B 组氧疗后2、6、12、24、48 h 的心率高于A、C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氧疗后2、6、12、24、48 h 呼吸频率高于A、C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氧疗后12 h 的PaO2高于A、C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氧疗后24、48 h 的PaO2低于B、C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氧疗后12、24、48 h 的PaCO2高于B组,A 组氧疗后48 h 的PaCO2高于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各个时间的SpO2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各个时间的pH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住院时间长于B、C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的再插管率高于B、C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组患者舒适度优于A、B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种氧疗方法的效果不同。

综上所述,3 种氧疗方法均能缓解COPD 合并肺心病患者的症状,降低HHFNC 的再插管率,提升患者的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广泛应用。本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收集研究数据时间较短,采集于相同医疗机构,可能影响数据的涵盖范围,拟采集多个医疗机构的大样本进行下一步研究,收集长期临床参数进行分析探讨,深入研究不同氧疗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参考。

猜你喜欢
肺心病插管舒适度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探究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私人定制和舒适度完美结合的典范 金地九龙壁别墅影音室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你了解肺心病吗?4个常见症状应提前知晓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农村公共厕所如厕舒适度调查分析
肺结核可以引起肺心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