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各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改善张家口市城区城市交通秩序,将智慧交通应用到交通管理实践中,通过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实现路、车、人的统一配合,实现能源利用率的改善,对减轻环境污染,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提升公众出行效率,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高交通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 9年初,高德地图发布了《2018 Q2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作为冬奥城市的张家口,虽然只是四线城市,但是高峰拥堵排名居然在全国第47位,高峰拥堵时的平均车速在30.36km/h,开发较晚、道路情况较好的高新区拥堵情况好于桥东区和桥西区,拥堵路段早高峰比晚高峰更拥堵一些。
在张家口市工作日早高峰地图上,西苑北路至西苑南路通行方向位于道路拥堵第1位,高峰时段行车速度只有20km/h。工作日早上走在西苑路、钻石路、胜利路这些拥堵路段,市民都苦不堪言,私家车、公交车、电动车等混在一起,前走不了,后通不行,找车位停上更是不可能。(除7和10位在宣化外,其余均在中心城区)
1.2.1 张家口市道路供给不足,机动车饱有量与道路现状出现矛盾
截止2016年底,张家口市城区机动车饱有量为38万多辆,平均每两人有一车机动车。张家口特有的山城地势造就的道路走向和布局,路弯、路窄、路状复杂。张家口城区道路依据城市地形,南北道路长,东西道路短。由于历史原因,老城区桥西区和桥东区道路窄,主干道少且不能发挥作用,次干道和支路、小巷过多。高峰期交通流量过饱合。虽然2008年三年大变样之后拓宽了部分道路,并且修建了外环道路,但东南西北环没有环起来,只是四条单独的城市道路,所以无法分担更多城区的车流量,导致张家口目前很多路段还是严重拥堵。
1.2.2 公共交通工具的发展不能满足市民也行的需要
张家口市现开通25条公交车,在上下班、上下学高峰时期,要挤上公交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公交车没有专用车道,夹杂在拥堵的车流中,也不能前行,在车流中又不能提前让乘客上下车,出于时间的考虑,好多市民选择私家车出行。
1.2.3 停车位太少,远不能满足停车需要
张家口市区道路窄,道路为满足车行的需要不能在路边预留停车位。城市规划滞后,没有预留大的停车场所,以至于整个市区停车位匮乏。
1.2.4 有些交通信号灯设计不太合理
部分拥堵路段红灯九十多秒而绿灯只有十几秒,前方道路通畅而不能通行,后方道路拥挤而无法前进;在学校密集的支路和小巷内缺少红绿灯,拥堵路段在高峰拥堵时段必须有交警亲自指挥才得以缓慢通行。
智慧交通建设涉及专业广、涉及领域多,因此需要用政府手段对智慧交通建设进行规划,在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打通信息关卡,构建一个共享数据的大平台,实现政府、企业和社会数据的融合,服务于智慧交通建设。在政府与企业以及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强化政府主导功能,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机制。
建立信号控制系统,使计算机通过分布于十字路口的摄像头、地面的感应器,对路口交通流量进行自动采集和分析处理,由计算机进行智能控制,信号灯会根据某条路段或某个路口的实时交通流量,自动延长或缩短红绿灯时间,使红绿灯的变化与交通情况相适应。在信号控制系统管理下,每个信号灯都变得“聪明”。
在道路高峰时段,张家口市区的1000 多辆出租车出行在各个区域,通过出租车远程管理分控平台对出租车上的定位系统、电子上岗证、运行速度等进行分析,即可得到实时数据。通过汇总分析数据,有助于交警部门进行研判决策,分析得到的实时数据也会通过广播、手机、互联网等形式向市民发布,引导交通参与者规划路线,缓解交通拥堵。
在未来的几年,政府、交管部门、企业通力合作,利用信息采集、交通网络、“互联网+”等技术,一定会打造出适合于张家口城区交通特性的智慧交通平台,方便市民的出行和生活,利于游客的出游旅行,把张家口这个冬奥城市建设地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