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针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信息化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学校信息素养培养政策落实不足、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学生网络行为缺乏约束等问题,提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措施:树立“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信息化课程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规范工作。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学前教育专业 人才培养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7-0132-03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启蒙阶段的学前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教学水平,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教学水平对幼儿教育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幼儿园课堂教学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探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问题,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必要性
(一)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教育部2012年2月10日制定《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信息技术处理与应用能力。教育部2015年1月10日制定《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明确幼儿园园长必须了解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应用的一般理论与方法,还要了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教育部2018年4月13日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坚持应用驱动,创新学前教育师范生培养方案,提高学前教育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幼儿园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扩大信息化教学应用覆盖面,提高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幼儿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国务院2019年2月23日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明教育信息化的未来要实现教育智能化,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前教育深度融合和应用。
由以上政策来看,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在不断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必须加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以信息素养为核心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从而发挥信息素养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
(二)适应当代幼儿数字化成长背景的需要。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在普通家庭的普及,当代0~6岁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初始年龄在不断降低,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数字技术成长起来的孩子。数字技术在不断改变幼儿的行为方式和思维特征,伴随着数字技术长大的幼儿在入学前已经具备数字生活的基本能力,而目前在幼儿园任教的大多数教师是在学生时代才接触到互联网。面对在数字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幼儿,如何培养出满足他们成长需要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成为摆在学前教育专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三)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对信息化需求的增加。新冠疫情改变了教育的模式,高等教育受此影响,对信息化的需求在一步步增加。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智慧网络教学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广泛应用的有钉钉、微信群、腾讯课堂、ZOOM、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学堂在线、教育部云课堂、UMU、雨课堂、A+课堂派等。智慧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支持教师在线教学,记录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生成一系列教学过程性数据,幫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必然对信息化有更多的需求,促使学前教育专业信息化改革。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首先,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依赖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及其在教育信息采集和整理中形成的实践经验。从学前教育这一行业角度来看,学生所需的信息技术能力主要包括基础应用、课件制作和数据统计等。但当前各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以基础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穿插Word、Excel、PPT等软件的教学,极少涉及新技术、新方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其次,现有的课程范围内存在知识交叉重复问题,如教学内容中设置了部分学生在义务阶段已经掌握或者在日常学习和娱乐中已经掌握的知识,导致基础知识重复问题明显。最后,学生信息素养源于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但又不局限于单纯的信息技术课程传授,而是要以信息技术课程为基础,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进行有机结合。然而,当前各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普遍缺乏对信息素养的关注,没有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形成有效对接,导致学生无法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教育技能。
(二)学校信息素养培养政策落实不足。如前所述,国家高度重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针对教育信息化的宏观背景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要求各级院校积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作为政策的执行者,各院校对这一系列政策的重视程度不足,主要表现在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对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定位都存在边缘化倾向。很多学校将课时更多地分配给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而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关注不够,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缺失成为常态。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几乎所有学生都熟练掌握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技巧,但这并不代表学生拥有教育方面的信息素养。
(三)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持。教育信息化是在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教育模式,其突出了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发挥着信息技术潜藏的教育价值,这就使得教育信息化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有较高要求,至少要保障有数量充足的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等。但计算机房只能满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求,难以支持学生通过计算机房开展信息化教育练习。其主要原因在于,信息素养的培育需要高校投入大量成本开展校园网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而大部分学校都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经费大多投入到教研工作等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的方面,对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是困扰学前教育专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
(四)学生网络行为缺乏约束。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利用网络进行娱乐,大多数学生每周都会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上,甚至还有因网络成瘾而逃课、通宵上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心理状态。这种问题源于学生的网络行为缺乏约束,很多学生使用网络仅仅是满足好奇心或打发时间而产生的行为,他们既可以用网络社交软件进行交流,也可以用游戏、影视剧、娱乐视频等打发时间,但很少有学生会花费大量时间利用网络搜集有价值的信息。此外,部分学生存在网络道德意识淡薄的问题,有的学生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错误引导网络舆论或在网络中发布错误思想,这些问题并没有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负面影响,也影响其信息素养的提升。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一)树立“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紧扣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突出师范教育特色,对标调整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信息化新时代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一专多能”,即要求他们不仅要有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的专业技能,还要有综合的能力,特别是拥有知识创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对此,学前教育专业要将人才培养目标设立为“一专多能”,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艺术、体育等综合能力培养,同时制定好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美术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育专业、体育专业等专业知识,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服务。还要不断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坚持每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让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多技能型人才。
(二)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信息化课程体系。要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与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的结合。这一过程需要围绕建构主义等现代化教学理论,围绕学科资源、教学信息化等关键问题开展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课程与各学科课程的紧密结合。例如,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都是目前师范类专业的必修课,要重新整合这些课程的内容,发挥好它们的作用,既不搞重复授课,也要做好课程间的衔接。具体内容上,在计算机系统操作教学中,可以模拟幼儿园课堂环境,开展文件夹设置与资源管理等内容的教学;在Office办公软件教学中,可以融入幼儿成绩管理与数据分析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处理能力;在PPT教学中,可以围绕学前儿童教育的特点进行演示文稿的制作教学;在网络与应用程序基础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下载安装幼儿园常用的教学软件,并初步掌握幼儿园信息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技能。
(三)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随着移动互联网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钉钉、微信群、腾讯课堂、ZOOM、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学堂在线、教育部云课堂、UMU、雨课堂、A+课堂派等平台不断发展壮大,优质资源也在逐渐积累。要加强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就要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优质资源惠及更多的学生和地区。在后疫情时代,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来共建共享优质资源,让更多优质资源展现在学生面前。
(四)加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各院校应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加大信息整合力度。首先,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多功能和多媒体教室,为教室配备投影仪、计算机、扫描仪等必备的教学设备,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信息化教育水平。其次,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信息获取渠道,使学生能够通过校内网等搜集所需的教学资料,在搜集和整理过程中实现学生信息素养的锻炼。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理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信息,并共享给学生,为学生构建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最后,建立信息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能够合理且高效地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并且要明确提出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周期,确保设施设备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五)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规范工作。学生无论是网络成瘾还是重视网络娱乐轻视网络学习,本质上都是由于缺乏外部环境的约束和引導导致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各院校应紧密结合德育,借助教育管理的行政手段,让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不断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与价值取向。同时,应制定完善的网络行为规范制度,开展网络行为规范的宣讲,规定学生使用网络所应遵循的规范要求,加强校内网络监督,第一时间找出思想观念存在问题的学生并加以疏导。此外,要提高学生的自我培养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职业道德,才能在未来走上教师岗位时对幼儿的思想观念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学生应顺应时代需求,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借助互联网搜集学习资料,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存量向知识增量的转化,同时端正学习态度,制订完善的学习计划,实现学习的可持续性。
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在不断发展,学前教育规模在迅速扩大,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怎样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必要性出发,分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措施,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蔡旻君,魏依云,程扬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政策研究——基于政策工具的分析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9(11).
[2]孙立会,刘思远,李芒.面向2035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图景——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描绘[J].中国电化教育,2019(8).
[3]张译丹,张洪秀.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与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4).
[4]王泳力.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哲学思考[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9.
[5]王其红.“卓越教师”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8(24).
[6]丁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视野下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
[7]曹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5.
[8]杨静.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探讨[D].扬州:扬州大学,2015.
[9]陈秋珠.卓越幼儿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及实现路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
[10]任锁平.工作场所学习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在线课程建设困境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19(15).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基于状态数据应用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保障机制研究与实践”(GXGZJG2016A067)
【作者简介】陈群林(1984— ),男,重庆云阳人,硕士,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