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莹 刘汇慧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我国培养优秀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诸多变化,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和方式不再是新鲜事。高质量的校企合作可以有效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由于学校、企业认识及观念上存在差异,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分析和论述相关问题,更好地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发挥校企合作优势。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问题 促进政策
校企合作是助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推手,做好合作工作能够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更好地提高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优秀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发展的机会。要想做好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校和企业彼此配合,还需要政府积极给予政策支持。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理解认识,详细分析。
一、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层面存在的不足
当前,我国政府及教育部门高度关注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的实施,尤其是地方政府部门,在当地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尝试合作时,给予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支持,相关部门认识到了只有做好相关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提高,解决企业优质一线职工缺乏的问题,将更多人才留在当地发展。不可否认,政府层面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如国家对于校企合作的行为没有做出明确的规范和约束,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没有被更广泛地重视与关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部门在校企合作方面发挥的作用没有充分明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下,我国政府在社会资源调配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要想增强校企合作的有效性,政府必须参与到相关工作中,在校企工作资源运用或其他领域出现问题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政府可以出台更有利于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的措施和政策,帮助校企合作顺利落实,营造更加理想的环境。实际上我国多个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只是简单挂了个牌子,地方政府没有结合相关工作实际推行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与制度,职业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时难以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在具体工作中,部分政府重视度不足,没有将职业教育的问题纳入政府工作的主要范畴,对校企合作的理解认识不够全面。如政府部门认为校企合作有助于职业教育发展,可以提倡,但是相关工作是学校与企业的事情,政府在其中不占据主导地位,许多问题无从解决和管理。政府在校企合作领域制定的管理体制并不顺畅。针对中等职业校企合作工作,政府及教育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各项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导致校企合作工作遇到问题后,学校与企业不知道该寻求政府哪个部门的帮助,某些情况下,即便学校和企业寻求政府帮助,各部门也会彼此推诿、互相搪塞,问题解决速度慢,影响校企合作质量。政府没有有效执行职业准入制度。国家已经出台了多个行业的职业准入制度,要想进入相关行业工作必须获取相应证书,实际上各级政府对准入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强硬,部分拥有工作经验但是没有证书的人可以取代拥有证书的人的工作,这种趋势下校企合作的重要性难以有效体现。
2.企业层面存在的不足
企业是职业教育校企工作的参与者之一,在合作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经验,因此缺陷和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多。首先,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不足,对企业来说在经营发展中追求的是更高的经济利润,产品和技术是发展的核心,虽然希望在发展建设中招聘到优质人才,但是与学校构建合作关系并非唯一选择,企业只要适度提高薪资福利待遇就能获取大批优秀人才。校企合作虽然能够培育优质人才,但是优质人才短期内还是画在纸上的大饼,无法为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利润,在前期合作中,企业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部分不具有前瞻性意识的企业,面对这种无法获得直接利益的合作积极性自然不是很高。其次,部分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比较片面,如企业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无法真正培育出优质的技术型人才,之所以选择与学校合作,并非寻找优质的后备人才,而是构建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構建合作关系之后,学校必然会向学生和家长宣传自己。校企合作的根本并不是培养优质技术人才,而是为企业打广告,校企合作实施效果究竟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企业并不十分关心,往往前期投入一笔资金之后,对相关工作的开展不管不问。最后,校企合作前期的一些目标和规划是比较理想的蓝图,现实与理想之间可能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人才培养最终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校企合作培养的人才无法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将会进一步降低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3.学校层面存在的不足
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相关工作中一直占据主导位置不容忽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职业学校的任务,做好优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学校口碑和办学质量。学校在校企合作工作实施期间,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会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学校和教师基本能够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与价值。校企合作工作实施期间出现问题,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学校整理的实践教学资源能力不足,在与企业联系沟通过程中,依靠的并非实力与在教育学界的影响力,而是凭借人脉关系,如部分企业的领导作为学校的校友,往往是校企合作的重点合作对象,但是这一类型企业可能并不适合学校合作发展的需要,导致学校的实践教学资源明显不足。
其次,职业学校对社会就业情况了解认识不足,学校工作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获取各种专业技能知识,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导致无法全面了解企业在职业技能型人才招聘时的要求,学校设置的部分专业课程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再次,学校对企业的技术支持不足,学生、教师在动手能力及现代化技术的掌握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与长期从事某个行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存在明显差距,学生掌握的技能知识,部分情况下无法为企业的专业技能提供有效支持,进一步加大了校企合作实施难度。
最后,学校在学生监督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校企合作期间学生势必会进入企业实习或见习,在学校学习时,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管理学生,当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或见习时,可能会被安排在不同的岗位,带队教师的人数有限,管理监督学生时难度加大,部分学生对企业实习或见习不滿意,可能不会认真完成学校和企业布置的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校企合作实施质量和效果。
4.学生层面存在的不足
学生是校企合作培养的对象,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校企合作有效的体现。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及学习态度等存在差异,对学校和企业安排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学习活动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学习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具体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中职学生年龄比较小,心理不够成熟,对未来发展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许多学生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才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职业技能的学习对未来发展究竟有何作用和价值,对于兴趣爱好,未来想要从事哪个行业的工作,没有准确的定位,对企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其次,学生自我安全保护认识不足,实习期间部分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不按照要求操作,可能会对学生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这也是校企合作常见问题之一。最后,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认为一线生产工作太辛苦,加班量大,部分岗位甚至需要倒班,学生由于无法忍受高强度的工作,因此无法坚持完成实习。
二、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促进政策措施
1.强化制度教育的有效规划
在实施校企合作时,学校需要科学合理规划相关工作,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学校对校企合作的实施目标、发展计划、工作重难点等没有清晰全面的认识,那么在具体合作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解决问题的难度必然极大。在职业教育规划问题上,不论是政府、学校还是企业都需要明确应履行的职责。首先,政府需要进一步明确在校企合作中,可以采取哪些政策保证合作顺利实施,要规范当前校企合作的工作流程与关键性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增强校企合作管理的有效性。其次,企业需要转变思想认识,在与学校构建合作关系后,要认识到自己是校企合作的一分子,可以对学校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充分分析,尝试与优秀人才取得联系,提前签订就业协议,优质学生一毕业,就能够进入企业工作,展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使企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将会进一步提高。再次,学校需要进一步分析各个专业的就业范围、实践教学内容,等等,在寻求合作企业时,可以选择契合学校专业发展需求的企业,与之构建合作关系,增强校企合作的对口性,有效提高校企合作质量。最后,学生需要进一步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和要求。明确在校学习及进入企业实习时,想要获取哪些方面的知识,未来想要从事的工作是什么,对职位高低有何要求,等等,更好地配合校企合作工作的实施。
2.拓展校企合作的经费保障机制
充足的资金是支撑校企合作的重要支柱,一些校企合作之所以无法顺利进行,除了企业与学校理念不同,政策法规保障不足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资金不够充裕,部分专业需要大量实践,实践既需要设备又需要场地,都需要大量经费,但是由于合作效果不佳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不愿意继续投入经费,导致合作经费不足。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必须保证资金充足,保障经费需要企业、学校及政府三方面通力协作,企业需要在项目结束后才可以停止给予资金。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技能型人才既需要掌握充足的实践知识,又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未来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落实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时,可以由学校和企业协同合作实现,如企业可以安排优质的技术型人才定期到学校指导实践教学,学校可以将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安排到企业见习,了解运行发展情况,分析理论教学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整和优化,不断提高校企合作教学质量。
4.校企教学模式的构建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使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在校企合作中,需要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比如,可以安排指导教师到实操现场讲解,让教师实操示范,安排学生实践操作并在操作结束后交流讨论,在一系列工作实施中,教师要尽可能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帮助学生纠正实际操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总之,校企合作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具体工作中,二者需要不断磨合交流,政府部门要积极给予政策支持,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特点,构建符合需要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实现职业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永海,刘冬霞.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J].企业导报,2016(16):78.
[2]蒋桃.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05):89-91.
[3]黄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6(14):55.
[4]贺翔.校企合作机制在中职院校的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9,6(93):31-32.
[5]沈铁松,李国渝.利益多元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研究[J].成人教育,2018,38(06):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