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巩固皇权的政治权术

2020-04-12 04:34云太真
文教资料 2020年28期
关键词:汉文帝

云太真

摘   要: 汉文帝在历史上颇有声望。但实际上,汉文帝是一个狠辣的君主,不惜杀妻灭子,辱弟谋侄,逼死舅父,惩治宗室近亲,虐待功臣。采用这些手段,成功清洗了政治对手、巩固了皇权。

关键词: 汉文帝   政治权术   巩固皇权

汉文帝是历史上有仁君之名,他轻徭薄赋,爱惜民力,崇尚节俭,体恤民情。他和儿子汉景帝采取了很多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措施。在他们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汉朝的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发展空前繁荣,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班固和司马光等人和历代帝王,对汉文帝都有很高的评价。

仔细读《史记》《汉书》等历史资料可以发现,如果按照一般人的道德标准判断汉文帝的各种所为,那么难以说得上诚实守信、聪明仁义。只有使用君主标准的时候,才可以说汉文帝是一位优秀的君主,他有精准的政治眼光,既善于表演,又冷酷无情,他成功地鞏固了权位,并获得了极好的名声。

汉文帝刘恒由皇庶子、诸侯王,进而登基为帝,在位二十三年,天下大治,可谓人生赢家。历史上流传有汉文帝亲尝汤药的典故,他与舜、曾子等圣人并列,成为两千年来儒家歌颂的仁君。这样的贤能仁义之主,面对亲人和功臣,很多时候却是冷血地利用,一旦需要,就会痛下杀手。

1.汉文帝登基的历史背景

汉文帝是在“诸吕之乱”后被大臣拥戴登基的。高皇帝死后,惠帝登基,他性格懦弱,数年后即被母亲残酷乖张的行径震惊,不久病死,朝廷大权彻底落到了吕后之手。吕后是个快意恩仇的人,高皇帝死后,她被压抑的性格释放了出来,残杀赵隐王母子,大肆分封家人。她违背“白马之盟”,分封吕姓子弟为王。吕姓子弟还掌握了朝廷大权,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自然引起了刘姓诸王和功臣彻侯们的普遍不满。吕后死后,高皇帝庶长孙齐王刘襄发动子弟,串联朝廷重臣尤其是那些建国的功臣起事,杀死掌握朝廷权力的吕姓臣子,夺取了中央权力,对外的说法是吕姓人要造反,即所谓的“诸吕之乱”。

菅灭吕氏之后,这些建国的功臣进一步决定废除当朝天子即惠帝之幼子,声称此子非惠帝亲子。接着,大家选择新天子的人选。按道理,齐王是高皇帝之长孙,此次活动他又有大功,是当仁不让的天子候选人。然而,掌握朝廷实际权力的以绛侯周勃、曲逆侯陈平为代表的功臣们不这么看,他们认为,齐王野心勃勃很有能力,其母舅又有势力,请他做皇帝很不好控制,而且可能又出一位吕后。高皇帝诸子之中,还活着的只有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淮南王刘长脾气暴躁,性格凶悍,不是好的即位人选。大臣们决定拥立代王为天子。

鉴于这场政治运动是以菅灭诸吕之乱的名义开展的,当时全国诸王、彻侯和朝廷重臣们纷纷表态,与吕氏势力一刀两断,彻底决裂。吕后掌权时间不短,她为了巩固权力,扶植吕姓家族势力,采取了联姻的手段,有不少吕氏女嫁给了刘姓的王爷和建国功臣的子弟。现在,这些人纷纷采取了果断的行动,清洗了吕姓存在的痕迹。

2.汉文帝杀妻灭子的隐情

读《史记》可以发现,刘恒做代王的时候是有正妃的,正妃还为他生了四个儿子。代王刘恒被请去长安做天子之前不久,王妃去世。代王去了长安登基不久,这四个儿子在几个月之内就全部病死了。更巧的是,几个月之后,就有大臣进言,请皇帝立太子,此时的庶长子刘启年已八岁,自然是太子最合适的人选,他的母亲窦氏不久以后也被立为皇后。这中间有些阴谋得手的味道。

一般来说,由诸侯王登基为皇帝之后,正妃会成为皇后。如果在登基之前正妃已经去世,就会有所追封,毕竟夫妻一场,不能不给个待遇、封个名号。然而,我们查看史记,没有发现汉文帝和以后的皇帝给这位代王妃任何封号。更蹊跷的是,也没有记载这位代王妃的姓氏、家族来源等,这位代王妃和她的子女们似乎没有存在过一样,这是违背常识的。因为代王最终做了天子,他的原配正妃不是历史上可有可无的人物,但几乎什么都没有留下。汉文帝刘恒和这位代王妃感情不好吗?可是他只有22岁,却已经和正妃连生了4个嫡子了。

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的人物,距离汉文帝时期不远,对于天子的原配正妃,肯定是很清楚的,但他就是不说。很明显他不敢说,不能讨论严重影响汉文帝名誉的事情。这位天子原配妻子的姓氏、家族之所以不说,唯一的可能是这位正妃姓吕,是吕后家族之女。

代王刘恒是高皇帝后妃薄姬所生,这位薄姬,也就是后来的薄太后,为人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只能推测。吕后掌权以后,对过去深得刘邦宠爱的戚姬采取了报复措施,命令她每日劳作去舂米。戚姬有所不满,歌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吕后听闻,勃然大怒,残酷地迫害了戚姬及其子赵王如意。

齐悼惠王刘肥是刘邦结婚前与曹氏所生,其母曹氏传说是刘邦乡邻的寡妇。刘邦此前做过泗水亭长,大概就靠这点社会声望和无赖的性格征服了曹氏。曹氏给刘邦生子取名“肥”,应该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一生没有饥饿,能长得白白胖胖。可以想象曹氏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她一生大概都过着穷苦的生活。曹氏在刘邦发迹之前就死了,这个儿子只能转交给刘邦的正妻吕后抚养。也就是说,吕后是照顾和抚养过刘肥的,他们之间应该有一定的亲情。尽管如此,惠帝即位以后,刘肥去京师朝拜,惠帝很尊重这位兄长,以家人礼款待他,吕后不悦,以鸩酒赐之,几乎中招。刘肥后来还是通过贿赂妹妹鲁元公主讨得吕后欢心,才脱身而去。

以吕后的性格,薄姬为高皇帝生下了儿子,高皇帝死后却还能安稳地跟着儿子去了代国做代国的王太后,舒舒服服地享受尊荣,这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吗?薄姬不仅得淡泊以明志,还要长袖善舞,时常地讨得吕后欢心才行,否则稍有不慎,就是戚姬的下场。齐王刘肥就封的时候已经20岁了,当时高皇帝还活着,他的妻子当然是父亲做主选择的。刘恒被封代王的时候年方六岁,第二年高皇帝驾崩,薄姬跟着儿子去了代国生活,直到刘恒22岁被迎立为天子。刘恒后来的王后是谁,是他自己能做主或者薄姬就敢定下来的吗?如果薄姬或者刘恒自己选立了王后,那么会有什么下场呢?

汉高祖刘邦有八个儿子,庶长子齐王刘肥,嫡子即惠帝,三子即戚姬子赵隐王如意,四子代王刘恒即文帝,五子赵幽王刘友,六子赵共王刘恢,七子燕灵王刘建,第八子淮南厉王刘长。前三个儿子的情况已经说过,我们看看后面几位的情况,赵幽王刘友娶吕氏女,后因夫妻不和被吕后幽禁饿死。赵共王刘恢娶吕产之女,后来此女杀害了刘恢宠妃,刘恢殉情自杀。燕灵王刘建的王后不详,他死后,仅有的庶子被吕后所杀,国除。诸子之中,只有淮南厉王刘长娶了雍氏女。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因为刘长自幼丧母,为吕后亲自抚养,吕后视若亲子,不需要通过联姻巩固关系;二是因为刘长最幼,吕后年老时权力已经巩固,家族里没有年龄合适的姑娘联姻,就给他找了其他家族的姑娘。根据姓氏推断,刘长的王后雍氏可能是什邡侯雍齿家里的。

就上述情况来看,代王刘恒和薄太后要想在代国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只有接受吕后的安排,娶吕氏女为后最安全可靠。由于刘恒在未婚诸王之中最长,搞不好这种做法還是薄太后替吕后想出来的。代王娶吕氏女为后,22岁的时候就已经了有了四个儿子,显然婚姻家庭生活幸福,婆媳关系和谐,吕后自然很满意,就不给代王和薄姬找麻烦了。

风云突变,吕氏家族集团覆灭,人人避之不及。在新的政治形势下,代王刘恒必须对爱妻下手,才能逃离风口浪尖,继续过上安稳舒适的生活。于是,代王妃就突然去世了。代王既然如此顺应时势,自然为功臣们赞颂为贤明之君。

不久之后,代王刘恒迎来了更大的机遇,朝廷大臣们居然要迎立他来做皇帝。他十分不自信,天下还有这种好事?他派人反复查探,好像是真的。于是代王就进京成为天子,母亲薄姬也成为天下尊崇的皇太后。

汉文帝虽然进京当了皇帝,但他深知这皇位是不稳当的,这些权臣们既然能对付诸吕,自然也能轻易对付自己,否则干嘛不愿迎立齐哀王呢?这帮家伙觉得代王好欺负呗。事实上,代王妃的去世,就是他不得不顺应政治形势需要的作为,当时的天下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在他进京登基以后,实际上形势更加凶险,他面临着继承人危机,他的嫡子们被权臣们猜忌,谁能容忍仇人之子继承大宝呢?这些嫡子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3.汉文帝杀舅的谜团

有些人以为汉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贤明之主,仁义无双,不会如此作为。我们再看汉文帝杀舅的故事。

薄昭是薄太后唯一的弟弟,是刘恒的亲舅舅。在代王刘恒被请去做皇帝的时候,薄昭亲自去长安查看虚实,为他的登基立下大功。古人云“功莫高于拥立”,薄昭既是至亲又是功臣,他没有坏名声,好像也不是一个行事不谨慎的人。

然而,薄昭后来不知何故,杀了皇帝的使者,被逼自杀。可是他为什么要杀使者呢?历史记载语焉不详,含含糊糊。你说薄昭有罪,杀害皇帝使者肯定是有罪的,但为什么要杀皇帝的使者呢?没有任何记载。而且刚开始皇帝命他自杀,却不愿意自杀,坚决要见皇帝,表明他杀使者是有一些理由的,他想向皇帝禀告,当面陈奏。汉文帝却不肯听,派大臣逼着他自杀。这就是对待亲人兼功臣的态度吗?

4.汉文帝应对淮南王和其他宗室近亲

再看淮南厉王刘长是怎么死的。刘长是汉文帝登基以后唯一还活着的弟弟,幼年被吕后抚养,所以没有受过罪,自幼骄纵不法。刘恒登基以后对这个弟弟也比较放纵,刘长多次犯错误被朝廷官员查实,刘恒每次都赦免弟弟的罪过。

终于有一天,刘长搞了一次造反活动,这种罪行实在无法容忍了,于是下令废除淮南王的王位,流放到蜀郡,一路上用囚车运送。袁盎劝谏皇帝,担心刘长性情刚烈,受不了会自杀,不听。果然,刘长感觉受辱,绝食而死。这时候,汉文帝倒是表现得非常后悔,下令杀掉沿途官员一百多人,罪名是对他弟弟照顾不周,并分封刘长诸子为王。时人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当时的老百姓,其实看得很明白。

这种行为有点像《郑伯克段于鄢》的翻版。你为什么不早点好好管教自己的弟弟呢?偏要等到罪行巨大的时候严肃处理他。这明显包含着浓厚的恶意,恐怕只能认为汉文帝本人早有杀弟之心。

汉文帝即位之前,汉朝是有皇帝的。汉惠帝有庶子少帝、粱王、淮阳王和常山王。文帝即位当夜,他的这几个侄子就全数被诛杀,这事儿不早不晚的就发生在他即位的当夜,是谁的命令?

齐哀王三兄弟在“诸吕之乱”中有大功,齐哀王一度还是候任天子的人选,在汉文帝即位几个月后就郁闷而死了。汉文帝给齐哀王之弟刘章、刘兴居封王,地盘却是从齐国分割出去的,只是因为他们过去拥戴了兄长。刘章就封城阳王后两年就去世了。刘兴居就封济北王,心怀不满、造反失败自杀。汉文帝对他们的奖赏,至少是很不公平的。

楚元王是汉文帝的叔叔,在他即位不久就去世了,这事也有点奇怪。

5.汉文帝虐待功臣

陈平、周勃是迎立汉文帝即位的最大功臣,是诛吕之后朝廷的实际掌权者,但汉文帝并不信任他们。在代国收到迎立的消息后,张武劝谏说“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于是先禀告太后,又卜卦,接着又派薄昭去查探,最终才下定决心去长安。在即将到达长安之前,又派遣宋昌前往再次查探,可以说小心至极。

然而,抵达长安后,却让宋昌拒绝了周勃的私下见面请求,迫使陈平、周勃等公开拥立他即位,不受私恩。即位当日,夜入未央宫,即拜宋昌为卫将军,掌握南北军,迅速控制了长安城的武装力量。当夜即下诏书,立刻向天下宣布了自身即位的合法性。

汉文帝即位不久,太尉周勃升为右丞相,陈平死后,周勃进一步独掌相权。实际上是明升暗降,因为太尉是负责掌兵的。不久以后,以列侯就国未行要求周勃带头,迫使周勃辞相回归封国。皇帝的这种态度使周勃感到惶恐不安,后来还被人污蔑造反,被廷尉下狱。幸亏薄昭和太后说情,周勃才被释放。汉文帝真的不知道周勃是冤枉的吗?他只是用皇权敲打功臣而已。

可怜陈平、周勃,要是当初拥立齐哀王,也不会如此了。

6.巩固皇权的必要手段

汉文帝被历史记载为仁君、明君,是当时政治的需要。诸吕之乱的平定,被认为是一场拨乱反正的二次革命。然而,这场革命起作用的主要是陈平、周勃等功臣列侯和以齐王为代表的刘姓宗室。汉文帝本人没有任何功劳,他以藩王身份登基为帝,获取到了最大的胜利果实,原因不过是功臣列侯想利用和掌控他。他的地位是不稳定的,他必须想方设法巩固权位、获取实权。

从历史记录上看,汉文帝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水平。年轻时在母亲的帮助下,远离政治中心,与吕氏结亲,顶住诱惑不去赵国为王,在风浪中保住自己;关键时刻审慎决策,抓住时机获得皇位,并保持王者的尊严;登基以后,他立刻派宋昌和张武掌握军队,保护自己;掌权以后,开始铲除政治对手,齐哀王、楚元王、城阳景王等有政治影响力的诸王纷纷去世,周勃等功臣被他整得死去活来。最妙的是,汉文帝一直保持了政治局势的基本稳定,对于各方势力他是又打又拉,从不撕破脸皮,政治权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需要说明的是,如何评价一位君主,政治和历史事实的关系如何评定,古代历史学家给我们作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只有政治上成功的君主才能被美化。

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四十六岁而死,不算长寿。他死前有没有后悔,我們不得而知。这种杀妻灭子、薄待功臣以巩固权位的做法,也许有政治上的理由,却很难取得人们的认同,不是圣贤所为。感谢司马迁,给我们开了一道可供探测的门。

参考文献:

[1]师迪.简论汉文帝刘恒[J].历史教学,1997(6).

[2]马基雅维利.君主论[M].潘汉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69-109.

[3]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袁礼华,宋恺明.论汉文帝强化皇权的策略和措施[J].甘肃社会科学,2013(03).

[5]樊丽,潘明娟.试析汉文帝优容诸侯王的真正原因[J].唐都学刊,2006(06).

[6]薛小林.汉文帝时期的权力结构与政治斗争[J].南都学坛,2014(05).

[7]谭浩.“安刘”与汉文帝即位的历史真相[J].柳州师专学报,2002(09).

[8]宋超.汉文帝与代臣——兼论昌邑王刘贺与昌邑臣[J].晋阳学刊,2006(06).

猜你喜欢
汉文帝
丞相的职责
汉文帝七年《朝仪》诏书研究
汉文帝为何没有沦为傀儡
故意结个仇
不开“宝马”上班的汉文帝
不开“宝马”上班的汉文帝
汉文帝:我只想当老好人
陪你一起读历史(5)超有爱的汉文帝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