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故事 圆中国梦想

2020-04-12 08:30周虹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五力初三教学探究

周虹

【摘 要】随着部编版初三《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全面使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全面铺开。为了真正落实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维力、技术力、品格力和社群力(“五力”模型),笔者围绕“中国梦”,通过讲中国故事的形式,对初三新课教学进行探究和思考。

【关键词】初三;道德与法治;“五力”模型;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24-0135-03

一、教学内容分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八课《中国人 中国梦》共包含两个框题,即两个课时的内容。从内容上看,第一框“我们的梦想”中国梦的内涵、意义以及新时代的时代背景、历史意义、战略安排。第二框“共圆中国梦”包含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自信的原由以及如何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而这两个框题对“中国梦”这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讲解,对个人的责任也从新时代的要求和自信中国人方面进行了强调。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更顺畅地分析同一知识,笔者尝试对该课内容进行相应的整合,第一课时讲“中国梦”,第二课时讲“新时代中国人”。而本文主要对“中国梦”展开探讨。

二、设计依据

(一)学情依据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对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而九年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认识、有感知,对未来社会发展有感性的憧憬和梦想,對个人的发展也有美好的愿望。

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还不能理性全面地看待社会的发展,对中国梦的美好蓝图、实现路径、领导力量、理论指导等内容的了解也不够深入和系统。同时,较难将书本知识和社会问题相结合,不易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整合知识的前提下,重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故事,认同中国道路,形成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理论依据

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为适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出的嘉祥英才“五力”模型包括以下内容。

1.学习力

学习力,即学会的能力和会学的能力。学会是指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通过学习知识感悟文化,形成自己的人文积淀、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会学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一种主动学习的能力。

2.思维力

一是批判思维,对任何信息的真伪要通过严密的推理和严格的逻辑判断进行辨别;二是创新能力,能运用多种发散思考和类比思考方法产生创意想法,并通过行动和反思不断优化初始想法,形成可执行的创意想法。

3.技术力

技术力,既有工程技术力,也有设计的技术力。既包括应用工程技术知识、工具和技能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又包括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得、管理、整合、评价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

4.品格力

一是自主性和目标感,渴望探索新鲜事物,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地应对新的情景与挑战,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二是自控力和坚毅,为实现自己的长远目标,有意识地调节管理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5.社群力

一是沟通与表达力,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换位思考,有效运用沟通技巧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二是合作与领导力,更好地融入团队,运用合作技巧与他人共同完成团队目标。

三、教学方式

本课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穿插讨论法、讲授法等传统教学形式,围绕内容、活动、任务三个要素,形成三条教学线索。

内容线:整堂课的教学从“中国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展开,侧重于突破怎样实现中国梦。

活动线:通过他人讲中国故事、教师讲中国故事、学生讲中国故事三个层面的活动,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中国梦。

任务线:通过自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应用知

识、拓展延伸等任务贯穿整个教学活动。

四、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坚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2.能力目标

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实现路径和意义;培养用历史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知识目标

知道中国梦的内涵;知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地位;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中国梦的实现要求。这部分知识涉及很多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国家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更需要对如何实现中国梦进行讲解。

五、教学过程

(一)新闻快递,故事引入

“讲中国故事,圆中国梦想。首先,让我们来听听第一位中国故事讲述人、墨西哥劳动党主席安纳亚将给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中国故事。”(呈现视频)

“让我们跟随安纳亚所讲的中国人中国梦的故事,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第八课《中国人 中国梦》。”

本环节沿用平时教学中一直坚持的时政内容课程化的理念,通过对时政热点的介绍和分析,拓展学生的思维力和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提升学生运用教材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时政材料本身又是一个中国故事,所以既能自然地引入课题,又有利于和本课的主题和结构完美结合。

(二)自学探究,学习新知

1.快速阅读,提取关键词

“请同学们快速翻看教材,用几个主题词概括总结这一课的内容。”

“中国人、中国梦、圆梦、自信、新时代等都是我们这一课的主题词,如果我们把这些主题词重新进行整合,会发现,这一课主要讲了‘中国梦和‘新时代中国人两个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仅围绕中国梦和圆梦两个主题词,讲讲中国梦的故事。”

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考试,越来越强调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技术力,教师需要重新整合教材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跳出具体的知识点,从整体上重新审视和理解知识。

2.仔细阅读,落实知识点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民族复兴梦和‘共圆中国梦两部分,围绕‘中国梦,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维度进行思考。”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谁能最快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我们将在小组间进行比较,看哪个小组是最后的获胜者。”(教师依次呈现下列问题:中国梦是什

么?中国梦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为什么能实现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引导学生回答并落实到教材的具体位置)

“五力”模型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维力和品格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能够充分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自觉的状态下主动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自主学习时,由于学习目标的内化,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充分调动。而抢答方式的插入,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求知欲和好奇心。

(三)构建体系,突破难点

1.构建体系,落实知识

通过“对于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问题,如果组合起来,就可以构成我们这部分知识的知识体系”(逐一呈现知识体系)“对于其中出现的一些曾经学过的基础知识,你还记得吗?我来考考大家”等提示与提问,引导学生回忆知识点,让学生抢答“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是什么?中国道路是什么?中国精神是指什么?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什么?中国力量是什么?”,并指导学生在教材上落实知识点和补充必要的批注。

初三的教学,除了各种情境的设计,知识点的落实仍然很重要。特别是成都市近几年中考时,《道德与法治》开卷考试,要求学生必须对书本中的基础知识加以熟悉。笔者认为必要的记忆,并不违背现代教育的要求,反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也为提升学生思维力奠定了相关基础知识和条件。而构建知识体系能帮助学生从逻辑结构的层面掌握和理解知识,比单纯学习各个分散的具体知识显得更有效。

2.结合体系,突破重点

“针对这一知识体系里的知识,你还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你可以問出来,看看我们的同学或者老师能不能给你解答?”

可以对其他同学和教师提问,使学生变得积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是什么?”“知识体系中的新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分别是指什么?” “‘中国梦这一提法最早是谁提出来的?”……平时似乎不怎么发言的初三学生居然问题层出不穷。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或结合视频资料进行延伸拓展、或进行重难点的讲解、或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使师生间的互动自然、和谐且高效。

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疑问的过程,就是自我思考并提升主动学习能力的过程。学生对同学的问题进行解答,既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当然,这也是提升学生思维力和社群力的有效措施。教师的必要讲解和补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力。还可使学生在掌握《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体味其科学合理的内容、逻辑严密的知识结构、精准的教材语言,进而掌握真知,感悟其内在的思想和理念。

(四)再讲中国故事

故事一:

“学习了相关的知识,让我们再讲中国故事。今天中国故事的第二位讲述人是我。我给大家讲的第一个故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是优先发展飞机,还是优先发展导弹这一问题,钱学森态度鲜明地主张优先发展导弹。在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都是先有航空,后有航天的背景下,钱学森强调:‘我们不走美国发展的道路,也不走苏联的道路,而要走我们自己的道路,我们可以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当时中央主管国防事业的领导和有关机构接受和认可他的观点,并用实际行动给予了最大支持。”

“对于钱学森所说的这句话,你作何理解?”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书本上找出相关内容。作为拓展,笔者向学生继续提问:“为什么钱学森主张优先发展导弹,当时的中国国情是怎样的?”“从材料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要实现中国梦需要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指导学生在材料中寻找关键信息。

将故事模式和问题相结合,能让学生更轻松地接受和思考,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对关键信息的提取和识别,也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力和学习力。

故事二:

“在2019年中国航空产业大会上,江西省副省长吴晓军强调:江西省将继续弘扬红色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始终高度重视并坚定不移地推进航空产业的创新发展,明确提出举全省之力,汇聚各类资源要素,努力实现江西航空发展之梦。”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现中国梦的要求的?”

借此,给学生再次强调此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引导学生在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并进行分析。

在平时的教学中,训练学生的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非常必要。而通过讲故事的模式呈现和讲解时政材料,能让学生产生更多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学习力、思维力和技术力。

故事三:

(呈现1949年和2019年国庆阅兵受阅空中方队的对比图)“从材料中,你可以读出什么信息?”

“正是当时的迫不得已和捉襟见肘更加坚定了党和国家建设强大国防、发展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决心,也在国人心中悄然埋下了一颗叫做‘航空梦的种子。它在新中国70年的风雨兼程中努力破土而出,在新中国70年的砥砺奋进中慢慢开花结果,在新中国70年的成就繁荣中奋力托举起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三段故事都是围绕我国的航空事业、我国的航空梦而展开。而正是这样的一颗叫做‘航空梦的种子,奋力托举起了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是我讲的中国故事,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讲讲你所知道的中国故事。”

故事三采用表格对比的模式进行展示,学生更容易在鲜明的对比中,受到触动和感染。有利于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的形成。

(五)我讲中国故事

“我们再观察知识体系,可以发现,刚才我们所讲的中国故事,主要从国家层面的要求围绕怎样实现中国梦而展开,这也是我们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请每个小组在‘实现中国梦国家层面的要求中任选一点或几点,简单讲述一个中国故事,并阐述你的故事是如何体现你所选择的知识点的。”(提示:可以是一个名人、自己的梦想、一件事、一个工程、一项政策、中国取得的一项成就、中国克服的一个困难等)

这是本堂课升华的一个重要环节,当然也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一个严峻挑战。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这样有利于让学生的讨论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讨论和发言的过程就是一个有效培养学生的社群力的过程。而引导学生讲中国故事,既能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他人、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又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当然,在讲中国故事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性的分析,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今天通过你、我、他讲的各种中国故事,阐述了我们的中国梦。今后,让我们用行动,书写我们的出彩人生!共写中国故事!共圆中国梦想!”

对本堂课做简单小结以及感召,也是为了更好地唤起学生对未来的思考,使学生将对“中国梦”的理解落实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六、教学反思

这既是一堂普通的、常规的初三《道德与法治》课,也是笔者对初三《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式和教学有效性的一次思考和尝试。作为初三教师,笔者常感叹时间紧迫,所以,每一节课似乎没有讲到足够多的时间,自己的内心就充满了不放心。但这样的教学让笔者常思考,学生究竟听进去多少,感觸多少,对于面临的《道德与法治》考试改革又能适应多少。于是,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在“五力”模型理论的指导下,更多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在课堂上也加入了更多对于时政的探讨,将知识点的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训练、知识运用和提升有机整合。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学生对于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明显提升。当然,在教学中,学生的一次次精彩发言,也让笔者为学生广博的知识和深邃的见解而惊叹。笔者相信,给他们一些空间和机会,他们能创造出更多的精彩!

猜你喜欢
五力初三教学探究
优秀的教师应有“五力”
浅谈初三数学教学
初三数学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及其对策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基层干部要着力提高“五力”
那一年初三,我们一起成长、进步着
彰显“五力”,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以“五力”提升强基层基础
论提高初三英语教学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