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

2020-04-12 11:27方琼英
文教资料 2020年28期
关键词:线上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方琼英

摘   要: 一些高校的思政教育,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略实践教学的实际作用。结合大学生群体中网络的地位及作用,可以在思政教育中运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方式。本文基于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分析高校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思政教育中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措施,为今后高校思政教育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线上线下   深度融合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不断发展及改革的状态下,作为大学生人文及社会素养培养重要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跟随时代发展的需求在教学模式及方式上做出改变。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及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方向,本文就如何利用互联网实现高校思政教育中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做出了研究。

1.高校思政教育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意义分析

1.1拉近学生和思政教育之间的距离。

大学生群体,尤其是“90后”及“00后”,是一个和互联网长期接触的群体,甚至互联网已经成为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佳通道。高校思政教育基本以公共课的形式开展,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需要面对几个班级的学生,再加上教学内容的理论性较强,使得一些学生的兴趣不浓。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在思政教育中实现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不但可以扩展课堂教学的空间,而且教学内容逐步丰富,和互联网接轨,有助于拉近学生和思政教育之间的距离。

1.2适应高校思政课时代感和吸引力提升的需求。

如今,受到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影响,人们已经正式进入全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中,使教学原有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得以打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思政教学内容及方式的发展,使思政教育得到了带有时代化特征的进步,提升了思政教育对于学生的吸引力。

1.3符合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不断提高的需求。

互联网时代的学习及阅读都呈现出碎片化及形象化的特征,并且一些高校已经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发出了诸如智慧课堂等一系列网络化教学平台,在增加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及扩大覆盖范围的时候,出现诸如忽视教学内容设计等问题,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产生制约作用。在高校思政教育线上线下融合程度不断提高的影响下,在优质教学资源汇集的帮助下,规避之前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效性。

2.目前高校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思政教育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并没有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目前,在高校思政教育线上线下融合过程中,教学方式日渐信息化,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结合,并以此种教学方式为基础传授基本理论知识。最常用的是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课件的结合,通过课件中的音、视频和动画等资源,将教学以一种直观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方式结构,而且对于学生对基础概念的深度理解有着显著作用。但是,这种单纯将计算机技术作为辅助的方式,依旧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兴趣爱好,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2内容和生活实践结合度不足。

在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只需要在讲清基本理论的同时,让学生做好笔记,并在考试之前圈出重点,学生记忆下这些重点通过考试即可。这种教育方式下的教材内容可以总结为概念说明、案例分析、道理解析及总结四部分内容,营造了优质大学生的形象典范,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是不够的。对于如何使这些形象理论运用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正确指导学生的工作和生活,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并将这些理论知识内化于心成为学生的思想和思维习惯、外化为理性的行为,却轻描淡写、只言片语匆匆而过,甚至避而不谈。

2.3线上线下之间的分工不甚明确。

在高校思政教育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二者分工不甚明确,就目前思政教育情况来看,教师过于注重线上环节,在具体教学安排上疏漏颇多。同时,即便是使用线上教学平台,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借助表面的功能完成教学任务,将线上教学平台当成纸质教材的电子版,完全无法发挥出线上教学的作用。与此同时,高校思政教育中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方式,需要线下教学做出配合,如今线下教学的问题是依旧运用知识灌输方式,导致教学内容和线上教学出现高度雷同。同时,在线下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基本为零,导致学生实际课堂参与度低下,线下教学效果不佳。

2.4实践活动的缺失。

高校思政教育中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方式,最理想的状态是线上负责理论传授,线下负责内化理论知识,即实践活动的开展。但是,从高校整体课程设置来看,专业课、公共课及选修课三种理论课程已经占据整体教育的四分之三,再加上社团活动、学生会活动及实习环节,使教学时间被进一步压缩。为此,部分高校忽视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只有理论教学,缺乏实践,自然无法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3.高校思政教育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措施

3.1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设计。

高校思政教育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关键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设计,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讲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相关理论知识的时,教师需要从教材内容的深度出发,将之划分为基础、核心及课外拓展三部分。基础及课外拓展知识可以借助线上方式完成传授工作。以《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这一章为例,共分为三个小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及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三者分别对应基础、核心及课外拓展三部分,在基础知识教导中,可以借助教材内容及网络资源,进行线上的基础知识教学,而作为核心部分的教学内容,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缺陷的基础上,以学生生活中的實际案例作为切入点,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设计。在最后的课外拓展环节,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一些日常生活中可以完成的任务,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借助信息技术及元素,将之制作成教学微视频,通过线上教学等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核心知识需要使用线下教学方式,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通过生活情景的营造,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解答,并由此引入核心知识学习,同时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解答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

3.2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校思政教育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式,都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尊重,意味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充分调动。在线上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在上传教学微视频之后,将学习任务清楚罗列出来,随后让学生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分析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分析问题。比如,在讲解《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这一章节的过程中,第一节关于道德起源之类的基础知识,可以交由学生开展线上学习,通过分析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总结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讲解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之前,可以先解答学生在基础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课堂教学环节,需要从教学目标出发,让学生自主或者团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只需要做好学习引导及难题解惑即可。

3.3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

高校思政教育始终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之一是重理論教学轻知识实践,理论教学发挥理论知识系统化传授及学习的作用,理论实践是在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观念行为上发挥关键作用,二者在思政教育效果增强中是缺一不可的。为此,在高校思政教育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方式的使用,将教学任务完美融入实践活动中。比如,在指导学生开展和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相关的实践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控制自身情绪、社交等方面知识传授教学目标和学生日常交流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从自身经历入手,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3.4线上线下之间的明确分工。

在高校思政教育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另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线上和线下的分工。总体而言,线上以理论传授为主,线下以实践为主。在线上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第一,教学时间的合理控制。线上教学时间需要占据总体教学时间的60%到70%,剩余时间留给线下教学。同时,线上教学中的视频长度需要控制,从注意力曲线及10分钟法则出发,视频总体长度不可超过30分钟。同一个知识的讲解时间不可超过10分钟。第二,教学方式的合理选择。线上教学可以分为直播及录播,二者各有千秋,可根据教学需求自行选择。在线下教学中,并非完全以实践教学为主,需要在为学生解决线上学习问题之后,将之划分学习小组,根据教学任务开展实践活动。比如,在讲解和学生择业创业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理论知识教育可以全面在线上进行。需要拿出两节课左右的时间向学生宣传理论知识及帮助其进行职业定位,随后具体课外实践中可以模拟一场就业及创业活动,合理地将所学知识融入其中。

4.结语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提供了极为坚实的技术基础,在明确线上线下分工的前提下,通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设计,辅以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及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在线上线下教学作用全面发挥的前提下,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续蔚一.线上线下互动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9):50+100.

[2]杨玲英,周宁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以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19(10):96-97.

[3]田其真,陆华圣,刘忠慧,刘娜,孙启香.新媒体下高职院校“线上线下融合”育人新模式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17(19):60-62.

猜你喜欢
线上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