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鼻肠管及鼻胃管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对比分析

2020-04-12 06:13杨静阎晋豫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空肠肠管营养液

杨静, 阎晋豫

(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电力医院内三科, 河南 郑州450006)

脑血管意外是常见的急性意外疾病, 短时间内患者出现代谢紊乱、 感染率增加、 基础代谢率加快和免疫功能降低等症状[1]。 在临床治疗中,机体对营养支持的不应性增加了营养支持的难度,因此需重视早期的营养支持治疗。 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降低院内感染率, 减轻患者的痛苦, 操作简单[2]。 而在肠内营养治疗中,目前主要有留置鼻胃管和鼻肠管两种途径, 本研究探究这两种途径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收治的脑血管意外16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病发前无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无糖尿病等影响营养吸收代谢的疾病, 无消化溃疡病史; 符合手术适应证, 患者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 有手术禁忌证; 麻醉或药物过敏史; 妊娠或孕产妇; 精神疾病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 其中对照组80 例, 男48 例, 女32 例, 年龄28~71 岁, 平均(49.3±8.8) 岁; GCS 评分3 ~8分, 平均(6.8±1.1) 分。 观察组80 例, 男50例, 女30 例, 年龄25 ~69 岁, 平均(49.0±9.0)岁; GCS 评分4~8 分, 平均(6.9±1.0) 分。 2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留置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 选用一次性鼻胃管, 首先测量患者胸骨剑突到鼻尖, 再到耳垂的距离, 并做好标记, 从一侧鼻腔缓慢进入, 插入到标记距离后, 注入空气,观察有无气过水声, 回抽有无胃液, 确定胃管在胃内。 观察组患者留置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选用CH10 型复尔凯螺旋鼻肠管, 采用盲插法, 首先测量患者胸骨剑突到鼻尖, 再到耳垂的距离,并做好标记, 首先经一侧鼻腔置管, 留置到50 ~60 cm 的位置, 观察有无气过水声, 回抽有无胃液, 确定管道留置在胃内, 然后缓慢放入鼻肠营养管, 通过导丝回抽鼻肠管有无转折现象, 留置至100 cm 结束, 24 h 进行腹部X 线片扫描, 证实鼻肠管的位置, 若未到达空肠则用胃镜辅助置管送至空肠。 2 组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法相同, 肠内营养液在24 h 内匀速持续泵入, 使用输液增温器保持营养液温度在37 ~40 ℃, 初始滴速为20 ~40 ml/h, 在患者可耐受情况下逐渐加快速度, 48 h后可达1 500 ml/d。 仔细观察2 组的胃腔残留量,若出现反流现象, 给予胃肠减压。 营养液的量根据患者胃内容物的气相色谱检测状况及时调整。

1.3 观察指标 观察2 组患者的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腹泻、 误吸、 呕吐、 反流等) 发生情况;治疗前、 治疗7 d 后检测2 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 血清白蛋白(Alb)、 血清总蛋白(TP),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的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2.2 2 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对比 2 组患者治疗前TP、 Alb、 Hb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 后, 观察组TP、 Alb、 Hb 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2 组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比较(g/L)

3 讨论

脑血管意外的患者由于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机体处于高分解应激状态, 因进食困难导致摄入营养不足, 影响康复。 有研究指出脑血管意外患者中有15%左右的患者会出现营养障碍, 在发病7 d后会上升至30%。 对于危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不仅能提高营养, 还能改善肠道功能, 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预防肠功能衰竭, 维持肠道正常的pH 值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预防小肠内细菌过度繁殖现象[3]。 但是患者营养供给时, 可能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 如腹泻、 反流、 呕吐、 误吸、 吸入性肺炎等[4-5], 故应选择正确的肠内营养供给方案。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 且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说明留置鼻肠管方式进行肠内营养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减少腹泻、腹胀、 反流、 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 相较于鼻胃管, 鼻肠管的营养管末端置于空肠内, 脑血管意外患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障碍并未对肠内营养造成影响, 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也不会因为误吸、 反流等中断肠内营养, 从而确保营养液的连续、 完全地供给, 促进患者营养状况改善[6]。 鼻肠管多位于十二指肠及空肠, 处于消化道的深处,并且有幽门与屈式韧带的括约作用, 营养液不易反流、 误吸, 营养供给过程更加符合人的生理过程, 可减轻对胃黏膜损伤,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鼻胃管的置管位置较浅, 加上贲门上括约肌肌力减弱, 易导致营养液发生误吸、 反流现象。 脑血管意外患者病情较重, 在早期应激状态下多伴有应激溃疡, 胃处于轻瘫状态, 易出现胃潴留、胃内容物反流呕吐现象, 误吸引起的吸入性肺炎的概率也明显提高。 而且患者多给予气管切开或是气管插管, 影响患者的吞咽功能, 进一步减少胃动力, 增加胃潴留、 胃内容物反流呕吐、 吸入性肺炎发生的风险。 相较于鼻胃管, 鼻肠管给予的肠内营养支持中由于导管通过幽门直达十二指肠或空肠, 输注的营养液无需依赖胃排空功能而直接进入空肠, 这样就避免了胃轻瘫、 胃肠动力障碍等引起的反流、 吸入性肺炎发生, 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另外, 由于鼻肠管深入到空肠, 故而营养吸收更加充分, 有利于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7]。 除此之外, 螺旋型鼻肠管具有记忆性能,脑血管意外患者往往伴有一定的胃肠道功能障碍,留置螺旋型鼻肠管能减少误吸、 反流、 胃潴留等并发症发生; 而鼻胃管的置入则可能增加患者的不耐受性, 增加并发症发生。 黄晓哲等[8]对比脑卒中球麻痹患者肠内营养中鼻胃管与鼻空肠管的差别, 发现鼻空肠管的应用能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 改善营养状况。 顾南媛等[9]研究选取了76 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 对患者进行鼻肠管营养供给, 最终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 且患者营养状况在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 与本文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

综上所述, 脑血管意外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留置鼻肠管有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营养状况, 提高机体免疫力, 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有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空肠肠管营养液
胃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中不同食管-空肠吻合口加固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马属动物腹股沟阴囊疝的辨证施治
新疆某肉牛屠宰场空肠弯曲菌同源性分析及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
超细鼻胃镜辅助胃窦直视法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应用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阳台生菜品质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超声辅助法置入经鼻空肠营养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与护理研究
食用菌追肥谨记“两适两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