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霞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合德镇卫生院围产期保健门诊,江苏 盐城 224300)
自然流产主要指的是妊娠不满28周且胎儿体重不足2斤自行终止妊娠患者,早期流产主要指的是妊娠12周内终止妊娠。调查研究显示,自然流产率为14%-38%,其中有90%左右自然流产率发生在妊娠12周内[1]。通过检测绒毛细胞染色体能够有效检测出胚胎染色体异常,而胚胎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50%以上自然流产是由染色体异常所致。现阶段来看,检测染色体异常的重要手段是:核型分析自然流产绒毛、细胞培养自然流产绒毛。绒毛细胞的培养要求样本无菌且新鲜,不同实验室的细胞成功培养率为55%-88%,因此难以得到理想效果[2]。高通量测序具有分辨率高和准确率高等特点,可有效分析出基因图谱,从而得到准确的基因变化信息,因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染色体具有重要意义。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6年5月-2019年3月)搜集的114例孕妇一般资料,平均年龄为(28.8±6.3)岁,平均孕周为(14.2±5.8)周。
1.2 方法
1.2.1 培养绒毛细胞、分析染色体核型 孕妇实施刮宫术后,在无菌条件下采集胚胎戎马标本,常规培养4-9 d,常规消化处理细胞,分析3-5个核型。
1.2.2 提取基因组DNA 取冷冻后的流产绒毛组织(10-12 mg),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DNA浓度。
1.2.3 构建基因组DNA小片段 将提取的基因组DNA打断成小片段核酸,将打断后的基因组DNA作为起始模板,构建文库。采用琼脂糖凝胶切胶回收方法,选择合适的片段加以回收。采用磁珠纯化方法纯化DNA文库,去除二聚体干扰,得到DNA文库。
1.2.4 高通量测序 使用高通量测序仪器(型号:HiSeq 2500;生产公司:美国Illumina公司)按照染色体异常分析DNA文库数据量。
1.2.5 信息分析 将高通量测序结果经过信息分析后,将测序数据匹配到相应染色体上,再通过Z值判断染色体异常情况。
1.3 观察指标 分析114例孕妇的自然流产遗传学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
高通量测序自然流产遗传学诊断结果为:54例正常,所占比54(47.4);60例异常[45,X;标本降解;14q32.13q32.33缺失片段大小为11.34 Mb;47,XN;47,XN,5p15.33p13.3缺失片段大小为33.56 Mb;5p13.3p13.2重复片段大小为2.38 Mb;dup(X);del](P<0.05),所占比60(52.6),χ2=6.1252,P=0.0018。
自然流产临床多表现为:其一,胎儿发育停止;其二,阴道流血日益增多;其三,妊娠物部分或者全部排出。稽留流产主要指的是:部分胎儿死亡但是却滞留在宫腔内无法排出。
自然流产的发病因素比较多,主要有:(1)解剖因素;(2)内分泌因素;(3)感染因素;(4)免疫因素;(5)母体出现全身性疾病;(6)环境因素等[3]。自然流产细胞遗传学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其一,胚胎染色体异常(染色体数量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其二,夫妇染色体出现异常。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表现为三倍体、三体等,染色体结构异常主要包括染色体断裂、染色体倒置、染色体缺失等。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胎儿染色体异常在单次流产中起到重大作用,随着流产次数的日益增加,胎儿染色体畸变几率将显著降低[4]。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日益提高,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多种芯片技术应用到自然流产遗传学诊断中,CMA(染色体微阵列芯片分析技术)在发育迟缓和先天畸形疾病诊断中具有显著效果。将染色体微阵列芯片分析技术应用自然流产绒毛的染色体检测过程中,相比起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可发现更多的染色体片段的重复与缺失。高通量测序技术相比起CMA技术拥有更高通量与低成本,方法也更为灵活。实际应用过程中,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采集母体血压结果,继而排除染色体微阵列芯片分析技术所带来的影响。
综上所述,高通量测序在自然流产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